首页 理论教育 BIM建模基础:实例应用及保护层厚度设置

BIM建模基础:实例应用及保护层厚度设置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04图3.105图3.106实例独立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为50 mm,在系统默认的选项中没有相匹配的,故需新建一个保护层厚度设置,如图3.107所示。图3.107图3.108中箭头所指虚线为保护层内层。图3.112图3.113在属性面板“类型选择器”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的钢筋类型,实例基础钢筋类型为直径16 mm的HRB400钢筋,如图3.114所示。图3.128以上实例结构楼板的钢筋配筋是在平面视图采用“钢筋网区域”命令布置的,也可以采用基础钢筋的方法在剖面图中布置。

BIM建模基础:实例应用及保护层厚度设置

1)独立基础配筋

独立基础基本信息:基础尺寸为1 700 mm×1 700 mm×500 m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为50 mm,钢筋As1、As2为C16@150(C为HRB400级热轧钢筋),如图3.100所示。

图3.100

(1)创建独立基础

创建方法参见前面章节介绍,创建结果如图3.101所示。

(2)创建剖面

单击功能区“视图”选项卡下“创建”选项板中的“剖面”命令,创建剖面视图1,如图3.102所示。在项目浏览器中双击“剖面1”,进入剖面视图1,如图3.103所示。

图3.101

图3.102

【注意】

剖面框线需穿过构件内部方可进行配筋,否则无法对构件截面配筋。

图3.103

(3)设置保护层

在功能区“结构”选项卡下“钢筋”选项板中单击“保护层”命令,如图3.104所示。

在“编辑钢筋保护层”中设置保护层,如图3.105所示。

在弹出的“钢筋保护层设置”对话框中,选择与基础对应的保护层厚度。若没有相应的保护层厚度,可以单击“添加(A)”按钮,如图3.106所示。

图3.104

图3.105

图3.106

实例独立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为50 mm,在系统默认的选项中没有相匹配的,故需新建一个保护层厚度设置,如图3.10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为钢筋保护层选择图元,单击独立基础即可。

图3.107

图3.108中箭头所指虚线为保护层内层。

图3.108

查询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单击构件,在构件属性面板中有钢筋保护层显示栏,如图3.109所示。单击钢筋保护层倒三角处可以选择构件保护层类型,如图3.110所示。

图3.109

图3.110

(4)为基础放置钢筋

在功能区“结构”选项卡下“钢筋”选项板中单击“钢筋”命令,如图3.111所示。

图3.111

在选项栏选择所需的钢筋形状,如图3.112所示。在“钢筋形状浏览器”中,可查看所需钢筋的形状,如图3.113所示。该实例基础底部钢筋As1和As2的形状为“钢筋形状:01”。

图3.112

图3.113

在属性面板“类型选择器”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的钢筋类型,实例基础钢筋类型为直径16 mm的HRB400钢筋,如图3.114所示。在“放置方式”选项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该实例As1选择“垂直于保护层”方向,如图3.115所示。在“钢筋集”选项卡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该实例As1的布局方式为最大间距,间距为150 mm,数量为12根,如图3.116所示。

图3.114

图3.115

图3.116(www.xing528.com)

【注意】

“钢筋集”选项卡有5种布局方式,除单根外,其余方式如下:

①固定数量:钢筋之间的间距是可以调整的,但钢筋数量是固定的,以输入数据为准。

②最大间距:指定钢筋之间的最大距离,但钢筋数量会根据第一根和最后一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③间距、数量:指定数量和间距的常量值。

④最小净间距:指定钢筋之间的最小距离,但钢筋数量会根据第一根和最后一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即使钢筋大小发生变化,该间距仍会保持不变。

“放置方式”选项板提供了3种放置方式:

①平行于工作平面:将平面钢筋平行于工作平面放置。

②平行于保护层:放置平面钢筋,使其与工作面垂直并与最近的保护层参照平行。

③垂直于保护层:将平面钢筋垂直于工作平面以及与最近的保护层参照放置。

放置钢筋后,结果如图3.117所示。

图3.117

As2钢筋的放置方法与As1大致相同,“放置方向”改为“平行于工作平面”,在此不做详细介绍。此基础实例钢筋布置剖面图如图3.118所示,平面图如图3.119所示,三维图如图3.120所示。

图3.118

图3.119

图3.120

【注意】

在平面图和三维图中钢筋不可视怎么办?

单击钢筋构件,在构件属性选项卡单击“钢筋图元视图可见性状态”左侧的“编辑”按钮,在“钢筋图元视图可见性状态”对话框中勾选所需钢筋可视的视图即可,如图3.121所示。

图3.121

2)楼板配筋

楼板信息:板尺寸为3 000 mm×3 000 mm,板厚为100 mm,板受力筋为双层双向布置,板上部钢筋为C10@100(C为HRB400级热轧钢筋,下同),板下部钢筋为C10@15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 mm。

步骤:

①楼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设置,其设置方法参照基础钢筋保护层设置。

②实例结构楼板钢筋为双层双向布置,采用“钢筋网区域”命令布置钢筋。单击功能区“结构”选项卡下“钢筋”选项板中的“钢筋网区域”命令,如图3.122所示。

图3.122

③选择需要配筋的结构楼板。

④在属性面板中对钢筋的“构造”和“图层”进行设置,如图3.123所示。实例板顶钢筋为C10@100,钢筋设置如图3.124所示;板底钢筋为C10@150,钢筋设置如图3.125所示。

图3.123

图3.124

图3.125

⑤单击“修改|创建钢筋边界”选项卡下“绘制”选项板中的“线性钢筋”命令,选择“矩形”绘制方式,绘制结果如图3.126所示。

⑥单击“修改|创建钢筋边界”选项卡下“模式”选项板中的“完成编辑模式”命令,钢筋布置完成。Revit将区域钢筋的符号和标记放置在区域钢筋中心的已完成草图上,如图3.127所示。

图3.126

图3.127

⑦为了更好地观察钢筋的布置,在此创建剖面,进入剖面视图,如图3.128所示。

图3.128

【注意】

以上实例结构楼板的钢筋配筋是在平面视图采用“钢筋网区域”命令布置的,也可以采用基础钢筋的方法在剖面图中布置(此方法读者自己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