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国重器: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纵横,揭示成功的主要原因

大国重器: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纵横,揭示成功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需求牵引下,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针对高速铁路这一重大科技产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能够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来协同联合攻关。企业是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更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至今,已孕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铁文化”——产业报国、锲而不舍、改革创新、拥抱世界。

大国重器: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纵横,揭示成功的主要原因

中国拥有的工业体系、工业量级、工业潜力及研发综合能力,为高铁的持续腾飞提供了以我为主的稳定主导,以此为基础,中国高铁才能持续创新,挑战各种气候、地理环境,建立全新的高铁创新体系,拥有各种环境下修建高速铁路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最终建成京沪、京广、哈大、兰新、沪昆、西成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创建世界上第一条智能高铁,发起川藏高铁建设的世纪新挑战等,稳步助推中国高铁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步入世界领先者行列,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我们也就无法借鉴全球积累的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形成了对高速铁路的大规模的、紧迫的、持续的需求。在需求牵引下,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针对高速铁路这一重大科技产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能够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来协同联合攻关。在把高铁搞好的使命感召下,参与高铁科技创新、建设、运营的队伍不断奋斗,共同铸就了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有四种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

(1)政府主导的制度力量。作为高速铁路后发型国家,中国政府基于国情路情审时度势,及时做好顶层设计和有效的产业整体规划,超前布局,明确自主创新技术路线。2004年国务院批准下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绘制了中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以全面转让技术为前提,以引进核心和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国内企业为主体,以国产化为最终目的”的行动方案。2008年以《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签署为标志,从制度上进一步推动中国高速铁路由跟随模仿向自主创新快速转变。

(2)企业主体的市场力量。企业是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更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年间,以原南北车两大企业、三大技术平台为代表,高速铁路企业的开发、试验和制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效率和强度得到全面增强,满足中国复杂地质气候条件催生的高速铁路多类型技术适应性改造需求,长距离、高密度、不同速度等级共线跨线运行的运营技术需求,引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过程中引致的多样性试验验证需求,以及高综合性系统集成产生的多层次集成技术研发需求。中国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带给高速铁路企业庞大市场需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企业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式的创新经验积累,这就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应用机会和庞大的试验市场。同时,利用产业协同之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国产化在整条产业链上同步展开,进而各个击破核心技术与主要配套技术难点,促进高铁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与整体升级。(www.xing528.com)

(3)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针对高速铁路这一重大科技产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能够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来协同联合攻关。注重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产业)各自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较优势,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同时,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加速了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这样的创新模式促使三者既立足当前,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高速铁路产业迅速发展,又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引领未来高速铁路产业持续协调发展。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至今,已孕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铁文化”——产业报国、锲而不舍、改革创新、拥抱世界。针对高铁形象建设等议题,专家建议以“高铁文化”为内涵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擦亮“中国创造”金名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中国高铁在列车、线路工程、信息化控制、运营管理与维保四大体系取得成就,除了硬投入,还在于拥有一支规模百万、有“十年磨一剑”精神的高铁人队伍。

(4)博采众长的文化力量。中国高速铁路从引进伊始,便确立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不仅帮助中国高速铁路产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制造体系,还获得了完整的产品生产与运营经验,进而内化提升了高速铁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博采众长,不仅使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动车组、列控、牵引供电等主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后来居上的集成创新和后发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