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费信惇,一位勇敢而悲惨的在太平洋战争中受迫害的英雄

费信惇,一位勇敢而悲惨的在太平洋战争中受迫害的英雄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他曾经与日本人作对,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公共租界,对费信惇加以报复,严重迫害。后来,费信惇的眼睛完全瞎了,全靠几位好心的中国佣人悉心照料。1943年9月20日,费信惇因心脏病而悲惨死去,终年68岁。他本来可以搭乘该船回国,但是,费信惇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坚持留下“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费信惇,一位勇敢而悲惨的在太平洋战争中受迫害的英雄

费信惇(S.Fessenden),1875年9月29日出生在美国缅因州的费尔菲尔德,毕业于鲍登学院。1903年到上海,1905年建立律师事务所,是当时上海著名的美国人律师。1920年当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23年当选工部局总董,1929年起担任工部局总裁。其人作风硬朗,人们称他“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五卅运动中,他重组租界武装力量万国商团。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中,他也是一个活跃的组织者。当时他是远东最著名的美国人之一。[2]前文已讲费信惇曾参加太平洋关系学会,力主费唐大法官来华研究上海公共租界的现状与未来。(见图2—19,曾任工部局总董、总裁职位的费信惇)

早年的费信惇,以一名年轻的法学院毕业生的身份,随纽约的美国贸易公司代表团来到上海。此后,他就留在上海,并且成为公共租界里一位炙手可热的角色。费信惇不仅在租界外国人的圈子里人脉广泛,而且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也非常兜得转,尤其重要的是他深受中国人的信任和敬重。从1925年开始,中国大地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浪潮,费信惇是难得的一位能够与中国当局者经常保持接触的外国官员。在上海租界面临的几次危机中,费信惇都能转危为安。北平外交使团曾企图计划“接收”上海公共租界,废除工部局,费信惇却能成功地使外交使团的计划破产。《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Jone Benjamin Powell)曾这样评述:“上海公共租界的美国人总董,市民们称为‘上海市长老爷’的费信惇。”[3]

图3—4,《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Jone Benjamin Powell)(www.xing528.com)

1938年,费信惇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会董事选举中,以智谋挫败了日本人企图操纵投票的阴谋。大选前,日本人操弄一大批居民迁入租界,并且使他们都获得选举权。中间是如何操作的,不得而知,但华人和英美派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利。

1939年,由于体力衰退,费信惇不得已提出辞职。自从工部局总裁位置退休,工部局授予他“终身免税”的特权。由于他曾经与日本人作对,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公共租界,对费信惇加以报复,严重迫害。日本人把费信惇从家中赶出,强迫他搬到一家俄国难民木板房里生活。后来,费信惇的眼睛完全瞎了,全靠几位好心的中国佣人悉心照料。1943年9月20日,费信惇因心脏病而悲惨死去,终年68岁。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一艘美国换俘船“格里斯荷姆”号启程回国。他本来可以搭乘该船回国,但是,费信惇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坚持留下“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