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哲学与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生态模式

中国传统哲学与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生态模式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哲学观,“和谐”与“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哲学原则,这本身就对文化价值的衡量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逻辑或推理方式。重视人文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生存观念,也揭示了一种新的新媒体艺术文化生态模式,它强调了管理者和被治理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涉及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激励与价值变量的复杂连通性。

中国传统哲学与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生态模式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认为,当科学家/工程师与人文主义者/艺术家之间的界线不太清晰时,当工程师将文化理论整合到他们的设计原理中时,当人文主义者学习如何编程以及当数字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理论化时,最好的数字理论应运而生(Jenkins,1999)。

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人文生态内涵,在于作为一种基于时间的,动态的、互动的,协作的、变化的艺术形式,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文化对文化元素的收集、展示、重构和保存的理念。

例如,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策展及设计必须解决这些“复杂的相互影响”,涵盖所有艺术生产可能发生的部门:学术界、政府、商界和其他部门,并且也存在着关系之间的整合。新媒体艺术融入艺术世界并存在于多种情境或环境,与信息社会空间密切相关——新媒介的结构和协作模式正在创造新的文化生产和自治形式,并深刻地塑造当今的文化氛围——它将始终超越博物馆画廊的界限,创造新的艺术空间。

很多博物馆的策展与新媒体文化的展示,都在面临着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文化的挑战。例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估计它们的实际访客每年超过600万人次,在线访问量每年约2900万,而其Facebook的主题页面每年访问量可以达到约9200万。在今天,互联网改变了博物馆或画廊里观众的定义、设计师的定义以及艺术家的定义,还引入了更为复杂的“艺术—文化如何与受众互动”的问题。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文化的发展,为网站支持的在线机构和个性化主题频道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移动应用程序、博客和其他在线出版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这些年轻受众。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许多虚拟线上的公共空间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具身空间组织,专注于在线对话形式的观众,或者因为涵盖了更多传统组织没有触及的创新领域,并实现“虚拟商品”(艺术、游戏等)的营销和销售

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文化生态的构建与管理,一方面,体现为自然和人文的协作、协调、共同创造,技术和艺术的共存和交叉,在某种程度方面超越了文化管理的逻辑,或是市场规则和经济价值。

正如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Chief Executiv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AHRC)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汤普森(Andrew Thompson)所说,“我们缺乏强有力的方法来展示艺术和文化的价值,并准确地展示他们的公共资助方式,以至于能够更有助于实现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哲学观,“和谐”与“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哲学原则,这本身就对文化价值的衡量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逻辑或推理方式。重视人文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生存观念,也揭示了一种新的新媒体艺术文化生态模式,它强调了管理者和被治理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涉及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激励与价值变量的复杂连通性。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媒体艺术文化的生态营造,需要一个更广泛的文化评估框架,这个框架要在工具目标与文化、艺术、社会和人文价值之间取得平衡。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文化的生态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网络。在今天,文化处于更广泛的相互关联的社会环境中。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生态网络,涉及各方面网络的复杂互连,拥有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价值观。这种相互关系的网络包含以下内容(图4-9)。

(www.xing528.com)

图4-9 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生态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文化管理网络:包括政府文化机构、组织、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画廊等)、设计咨询机构、委员会和文化艺术委员会。

文化经济网络:包括创意文化产业、企业赞助商、私人捐助者和艺术文化基金会等代理商,等等。

文化社会网络:包括非营利性艺术文化机构、视觉表演艺术团体、遗产保护团体、社会或文化民族组织、地方性社区、艺术文化从业者和学术机构专业协会等。

文化媒体网络:包括大众传媒独立记者、自由艺术评论家以及互联网上的艺术社区或个人,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