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佗:名医华佗治病的真实故事

华佗:名医华佗治病的真实故事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他们二人相比,华佗在后世的名气更大。华佗的事之前提到过,他曾经给陈登看过病,目前他在曹操身边当专职医生。华佗此时已专心于医学,无意仕途。这个转变过程至今是个谜,一般认为这是出于华佗对医学的热爱,出于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有一个姓顿的督邮,就是郡政府下派到各地的工作督导组组长,得了病并且自觉病已治愈,但华佗认为没那么简单。

华佗:名医华佗治病的真实故事

对于曹操来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成了一个伤心的年份。

郭嘉死了,仓舒死了,生命之花不断凋落,难道曹操的身边没有好医生吗?

好医生有,而且有最顶尖的医生,不仅放在那个时代是最好的,放在整个古代历史长河中,他们也都是最好的医生之一。

汉献帝建安年间是多灾多难的时代,频繁的战争,横行的瘟疫,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样的时代通常也是名医辈出的时代,其中以董奉、张仲景华佗最有名。

董奉虽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起“杏林”这个词大家想必都知道,现在它已经成了医生、医学界的代名词,而这个典故就有董奉有关。

董奉长年在庐山一带行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看病从不收钱,病治好以后,他就让病人家属在山坡上种五棵杏树

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山坡上的杏树也越种越多,最后多达十多万株。董奉不是想当果农,他把杏卖了换成粮食,用来赈济穷苦百姓和饥民。

为了怀念董奉的医术和医德,后世便用杏林指代医生,如果说哪个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就说他“誉满杏林”。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是南阳郡人,跟“奔走之友”里的何颙是同乡,擅长识人的何颙看到张仲景喜欢读医书,肯于钻研,就鼓励他走医学的道路,不必非要当个名相或名将,当一个名医也可以青史留名。

张仲景后来专心研究医术,在医学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杰出造诣。他刻苦研究《黄帝内经》,收集整理各类药方,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方剂学中的高峰。他提出的辨证施治原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与他们二人相比,华佗在后世的名气更大。

华佗的事之前提到过,他曾经给陈登看过病,目前他在曹操身边当专职医生。

华佗生年不详,推测起来大约出生在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比曹操大10岁左右。

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华佗年轻时专心于经学,曾到徐州一带求学,能同时通晓几门经书,类似于现在同时拿到了几个文凭。陈登的父亲陈珪当沛国相时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曾征辟他做官,都被华佗谢绝了。

华佗此时已专心于医学,无意仕途。这个转变过程至今是个谜,一般认为这是出于华佗对医学的热爱,出于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同见解,认为华佗从医实属无奈,从内心来讲他也是钟情于仕途的。

华佗的杰出贡献在临床医学方面,同时在外科学、养生学和针灸学方面造诣很高,他发明的“麻沸散”是早期的麻醉药,有了它可以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

史书中记录了华佗的不少故事,说明他医术如何高超。

有一个姓顿的督邮,就是郡政府下派到各地的工作督导组组长,得了病并且自觉病已治愈,但华佗认为没那么简单。

华佗给他把了脉,告诫他:“你的病虽然好了,可元气没有恢复,应当静养等待完全康复,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

但是顿组长没有听,有些劳累,很快就病发而死。

还有一位姓徐的病人,因为胃病卧病在床,对华佗说:“昨天请了个大夫用针灸扎胃管,扎后就咳嗽不止,心烦意乱。”

华佗诊断后,对他说:“那是扎错了,针灸扎得不准,没有扎到胃,反而扎到了肝,如果下面你每天饭量越来越少的话,五天后就会有不测。”

果然,这个人饭量越来越少,五天后就死了。

所以,大家都觉得华佗很神,简直能料知生死。

为了救人一命,华佗有时会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有个郡太守得了疑难杂症,找了不少大夫都没有看好,就把华佗请来看看。华佗看了看他的病情,不说怎么治病,也不开方子,而是态度很傲慢,索要巨额医药费,之后还留下一封信,无缘无故就把郡太守骂了一通。

郡太守早已不悦,现在简直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派人去干掉华佗,但根本找不到人,郡太守越想越气,气得吐血数升,血全是黑的。没想到,病居然好了。

原来,这是华佗特意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激怒郡太守,让他体内已无法循环的瘀血得以排出来,华佗用的这一手,算是心理疗法吧。

有些人病得虽然厉害,治疗起来却不一定要花太多的钱去买很贵的药,华佗经常给没有钱的老百姓看病,在这方面他进行了很多探索。

有一次,华佗在行医的路上发现一个病得很重的人,他咽喉部位好像堵了个东西,吃不下饭,样子很痛苦。华佗上去看了看,让他到路边的小饭馆里要了点醋,弄些水草捣成末(萍齑),用醋调一下喝了。结果这个人吐出来一条像蛇一样的寄生虫,病也就好了。后来病人家属到华佗住处表示感谢,发现墙上挂了几十条这样的虫子。

找华佗治过病的名人也不少,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但在正史里却没有这个记载。有记载找他看过病的名人除曹操外还有两位,一个是陈登,一个是周泰。

陈登找华佗看病的事前面已经说过了,发生在陈登当广陵郡太守的时候。周泰是孙吴的战将,有一次他受了重伤,华佗把他治好了,这件事影响很大,连曹操都知道了。

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加上劳累,曹操患上了头风的毛病,发作起来疼痛难忍,身边很多医生都看过,因效果不佳,更不用说除根了,有人便把华佗介绍给了曹操。

曹操见到华佗,一来因为是自己的老乡,二来是听说他的名气很大,所以很敬重。(www.xing528.com)

华佗给曹操看了病,决定用针灸的办法治疗,他从曹操胸椎部的膈俞穴进针,不用多大工夫,曹操就感到脑清目明,头也不疼了,大为高兴

可是,华佗却对曹操说:“您的病是脑部的顽疾,短时间内难以除根,必须长期治疗,慢慢见效,以求延长寿命。”

华佗说的可能是实情,但曹操听了有些不悦,他还以为华佗在他面前故弄玄虚,能很快治好他的病却不那样做,目的是邀功请赏。不过,为了下次头疼的时候有人能治,曹操就把华佗留在身边,成为自己的专职医生。

开始的时候,除了给自己看病曹操还允许华佗给老百姓看,曹操担任丞相后,要求华佗专心为自己看病,不再为其他人服务。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医生,不能经常接触患者便无法提高医术,对华佗来说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华佗有点闹情绪。

华佗找了个借口,说接到家里来信,说妻子有病,要回家看看,曹操准假,但华佗一去迟迟不归,曹操几次写信去催,又派地方官员前去看望,华佗仍然没有动身回来的意思。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核实,交代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有病,对华佗不予追究,并且赏赐给小豆40斛,宽延其假期。如果有假,就把他抓起来。

去了一看,华佗的妻子没有病,华佗想当个体行医者,不想当领导的专职医生,于是撒了谎。

曹操最恨骗他的人,华佗于是被抓了回来,关到许县的监狱里。

荀彧听说后向曹操求情:“华佗是个老实人,本领很大,还请从宽处理。”

谁知曹操的怒气未消,不仅不肯原谅,而且大骂华佗是鼠辈,下令将华佗处死。

曹操因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杀了华佗,对曹操、对华佗、对医学发展都是一件可惜的事。

曹操一向“唯才是举”,又很能容人,为何容不下一名对自己很重要的医生呢?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从法理上分析。

曹操带队伍一向法令很严,华佗来到曹操的身边就是曹操的属下,有令必行、有征必应这是基本纪律,无论你是名将还是名医,找个借口不执行命令是不允许的,如果可以例外,今后还怎么要求别人?

曹操对纪律一向很看重,在纪律面前向无例外,包括曹操本人在内也如此。大家或许以为“割发代首”的故事是小说里杜撰的,其实在史书里也有记载,说曹操行军经过一处麦地,他给士卒下令不得损坏百姓的庄稼,否则处死(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们纷纷下马慢行,这时曹操骑的马突然窜进麦地里,损坏了不少麦子,曹操让办公室主任(主簿)议罪,办公室主任认为按照春秋之义,刑罚不加于尊者,曹操不同意,认为制定法律而带头去违反,何以统率部下?不过,作为三军统帅,他不能自杀,于是用剑割去自己的头发代替受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曹操认为华佗犯了罪,把他押回许县审问,华佗认了罪,具体罪名虽不详,但应该是“不应召”“大不敬”这些当时通行的罪款。

其次,可以从曹操的性格上分析。

曹操的性格有两面性,一方面很能容人,不管是对手还是仇人,只要有了共同的目标,愿意走到一起,都不计前嫌,不仅任用,而且信任。徐晃、张辽都是降将,张绣、贾诩是欠下曹家血债的仇人,他们日后在曹营都发展得很好,还有刘备、关羽等人,曹操都曾真诚接纳过,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别人负曹操而曹操很少负别人。

但在另一方面,曹操又特别痛恨欺骗自己的人,在这方面他眼里揉不得沙子。华佗请假久不归,曹操多次写信叫他回来,已经给了华佗机会,但华佗仍不归,这让曹操极为不快。曹操派人去探视,意在查明真相,如果华佗说的属实,曹操还会原谅他;如果不属实,自然会把违纪和欺骗两项罪责一并处罚。

最后,可以从曹操的人才观上分析。

华佗的医术曹操很认可,但曹操不认为华佗是天下唯一的好医生,正如曹操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不担心再也找不来这样的医生。

在曹操后来发布的《求贤令》中,他一再强调唯才是举,但紧接着还有一句无论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能为我所用才是真正的人才(吾得而用之),不为我所用又有什么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本事越大越有害,因为他们不为我所用就有可能为对手所用,对这样的人只能除掉。

所以华佗的名气和能力不仅救不了他的命,而且会让曹操坚定处死他的决心。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上面的东西可救活人的命,但这个狱吏胆小,不敢要,华佗也不勉强,在狱里把它烧了。

华佗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却没有留下一部医学著作。如果这个狱吏冒险收下华佗的书并传之后人,没准又是一部《伤寒杂病论》。

华佗死后,每次头风又犯曹操都很痛苦,但曹操还比较嘴硬:“华佗虽然能治这个病,但这个人不好好治,慢慢拖着,想以此自重,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断病根。”

曹冲生病时曹操不再嘴硬了,叹息道:“真后悔杀了华佗,让我儿活活病死了啊!”

华佗死后,没有回故乡谯县安葬,就埋在了许县,这可能缘于他死前的身份是个囚犯。但华佗墓却保留了下来,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城北苏桥村的南石梁河西岸,现在的墓前还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汉神医华公墓”。

华佗在谯县的故里位于今亳州市东北20多公里处的华佗村,村里原来有个华佗庙,后被毁,村民在其旧址上盖房,无意中发现一种很好看的粉红色花朵,这花开得很旺盛。这种花名叫曼陀罗,有镇痛、麻醉的作用,当年华佗制作“麻沸散”,其主要成分里就有曼陀罗。

据说华佗村现在到处都种上了曼陀罗,看到这些花,不禁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到1000多年前,从而对这个伟大的医学家多了一份怀念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