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勤学好问的许衡成为24史少年简读版书中的主角

勤学好问的许衡成为24史少年简读版书中的主角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衡从小特别喜欢学习,遇到自己不了解或不懂的问题时,就一定要问为什么,七岁那年,他刚开始进入学堂,由于刚开始读书,不懂得读书的目的。等到许衡长大后,他变得更加勤奋好学,对书籍的阅读变得更加痴狂。他们经常讨论学问,内容涉及很广。当时处于战乱时期,许多孩子都没有学堂可去,更缺乏有才学的教书先生,许衡就根据这些问题,在京兆郡县地区广建学校,招纳人才。许衡善于教学,性格温和,所以许多人都争抢拜他为师。

勤学好问的许衡成为24史少年简读版书中的主角

许衡从小特别喜欢学习,遇到自己不了解或不懂的问题时,就一定要问为什么,七岁那年,他刚开始进入学堂,由于刚开始读书,不懂得读书的目的。他就问老师为什么要读书,老师就答他说:“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啊。”他又问:“难道读书仅仅就是为了考科举?”他的老师听到他这样的问题大为惊异,认为此子与众不同。于是就对他特别关照。从此之后,许衡就开始了在学堂的学习生活。因为老喜欢探究问题原因,所以学堂里边的同龄送了他一个外号叫“许多问”。

老师每次讲书之时,对于不懂的问题,许衡都要一问到底。当然有时候老师会耐心地回答他,但是老师也并不是什么都懂,有时候他竟然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以致有一次,老师就对许衡的父母说:“你的儿子太聪明了,我已经教不了他了,还是请你们找其他的名师吧。”于是辞职而去。像这样,接连换了三位老师,最后才稳定下来。

等到许衡长大后,他变得更加勤奋好学,对书籍的阅读变得更加痴狂。因为家贫,没有钱买书,他只好借别人的书阅读。遇到好的书籍,他常常爱不释手,不舍得把它放下,但因为是别人的书,所以他不可能久借不还。他通常借书后就马上手抄一份,防止在还书期限到达时看不完。

有一次,他曾在一个算命先生家中看到一部解释《书经》的书,就勾起了他想看书的欲望,于是在一番软磨硬泡之后,算命先生便允许他借走去看,但是只能借走一天。

许衡回到家后,就连夜不停地抄写,终于经过一天的时间,把书上所有的内容都抄完了,然后按时还了书。只是这时候,他的手因为抄书太久,已经抬不起来了。但是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引起他的担心,反而又马不停蹄地看起书来。接连用了一天的时间,不间断地把书看完了,中间竟然都忘记了吃饭!

后来他不知从哪儿又得到一部王辅嗣注释的《易经》。当时元朝正在和其他国家交战,兵荒马乱,人人都只顾着逃生,哪还有时间有闲情逸致去看书,可是许衡却是坚持日读夜思。这种对读书的喜爱和坚持让当时许多人都对他钦佩不已。正是因为这种爱学习的精神,他终于成了一个博学之人。

此后许衡来往于河、洛之间,在柳城从姚枢处得到程颐程颢朱熹的著作,从中获益甚大。在这里,他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例如姚枢、窦默等人。他们经常讨论学问,内容涉及很广。(www.xing528.com)

许衡曾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即使在位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他在实际生活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后来,许衡名望大长,获得了朝廷的赏识。

忽必烈很赏识许衡的才华,就任命许衡为京兆提学。负责管理京城的教育问题。当时处于战乱时期,许多孩子都没有学堂可去,更缺乏有才学的教书先生,许衡就根据这些问题,在京兆郡县地区广建学校,招纳人才。该郡子弟有上学机会,心里都很高兴,当地的居民也对许衡感激涕零。

许衡不仅管理教育,他自己本身还是位非常好的老师。许衡善于教学,性格温和,所以许多人都争抢拜他为师。最重要的是,他教学生不论贵贱,都一视同仁。他在教学的时候经常因材施教,凡受其教育的人都终身不忘。

因为教学出众,忽必烈就任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国子监祭酒,并亲自挑选蒙古子弟交许衡教育。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不遗余力。对于这些蒙古子弟,他不分种族,同等看待。许衡关心他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他们就像对待成人一样,对他们学业的严格要求就像君臣之间的要求一样。除了日常要求他们熟读诗书外,他还亲自教习他们各种礼仪。这些学生也都很尊师敬业,长大后大多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几年后许衡因病请求辞职返乡,翰林学士王磐对忽必烈说:“许衡教人有方,许多学生在他的教育下都可以从政为国家效力,不要让他回乡,否则会是国家的损失啊。”但由于许衡一再恳求,最终忽必烈还是让许衡还乡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