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在天津的发展壮大

京剧在天津的发展壮大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现存史料记载,同治六年,上海丹桂茶园落成,邀请佟骡子、夏奎章等京津两地名角前去演出连台本戏《五彩舆》,是为上海群众观看京剧之始,此后长年有天津艺人在上海演京戏。济南、沈阳、海参崴等地演京戏的艺人,也大都来自天津。自京剧诞生初始,各种行当、流派的统领人物,无一不在天津的舞台上接受群众的检验。随着京剧的兴起,一批培养京剧人才的科班在天津应运而生。

京剧在天津的发展壮大

由于天津地界与北京毗邻,又是东西南北交汇的通衢大邑,因此,当徽汉两调在北京合流形成京剧不久,首先便传入天津,并很快勃兴起来。清朝同治年间,天津的戏园里名角荟萃,观者拥挤,成为稍逊于北京而位居全国第二的京剧集散地。

京剧刚刚形成为独立剧种时期的著名演员中,有许多位或为天津籍,或为天津科班出身,或成名于天津。大名鼎鼎者如宫廷供奉孙菊仙、刘赶三,皆出道于津门。京剧初兴时尚无武生行当,为数寥寥的武生戏则由小生兼演。后来实行皮黄、梆子同台合演,俗称梆黄两下锅,一批梆子武生演员连同武生剧目一起被吸收到京剧中来,此后京剧确立了武生行当,并自然形成武生的三大流派。而这三派武生中,以黄月山、李春来为创始人的黄、李两派,均形成于天津,而且都是河北梆子渊源。李春来南下上海后,成为南派武生的鼻祖。黄派传人李吉瑞、马德成等人,也成为京剧武生的中坚。现有京剧武戏中,有许多出是黄月山、李春来改工京剧后创编的。

据现存史料记载,同治六年(1867年),上海丹桂茶园落成,邀请佟骡子、夏奎章等京津两地名角前去演出连台本戏《五彩舆》,是为上海群众观看京剧之始,此后长年有天津艺人在上海演京戏。济南、沈阳、海参崴等地演京戏的艺人,也大都来自天津。

自京剧诞生初始,各种行当、流派的统领人物,无一不在天津的舞台上接受群众的检验。为数众多的在天津成长、成名的京剧大家,受本地特殊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观众欣赏习惯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流派。除刘赶三、孙菊仙等人的文戏外,黄月山、李吉瑞、薛凤池、高福安等武戏演员,也以自己特有的表演风格兼及南北派别之长,开创出开打火爆炽烈、使用真刀真枪表演的天津派武戏。天津派武戏演员南下江浙等地演出,又在天津武戏基础上派生出天津风格的南派武戏,为京剧武戏拓宽了新路。

随着京剧的兴起,一批培养京剧人才的科班在天津应运而生。这些科班出身的艺徒遍及大江南北。如江南武生一代宗师盖叫天,当初学艺就在天津的隆庆和科班。(www.xing528.com)

天津群众业余从事票戏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清道光年间,侯家后的群雅集票房已然出现,“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名丑刘赶三,就是从群雅集票房出道的名票。如从那时算起,天津的票戏活动至今已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按照上海戏剧研究家江上行先生所说,“上海最早的票房出现在光绪甲辰、乙巳年(1904—1905)”,天津群众票戏活动的历史较之上海早了半个多世纪。

天津票界继刘赶三之后,南门洞竹记票房又涌现了孙菊仙、刘喜奎等一些名票,他们“下海”后成为名动京、津、沪的艺术家。进入民国年间,又有雅韵国风等一批票房竞相成立,培育出袁寒云、张伯驹、王君直、王颂臣、王竹生、王庾生、朱作舟、吴铁庵、刘叔度、韩慎先、杨慕兰等为数甚众的名票,他们不光在天津闻名遐迩,在北京、上海等地也久负盛名。还有天津票界出身的李宗义、丁至云、童芷苓、齐啸云等人,“下海”后成为京剧舞台上独当一面的佼佼者。新中国建立后直至如今,群众性业余票戏活动始终持续不断。即使在戏曲艺术普遍遭遇多种娱乐形式严重冲击的当前,天津票友队伍对京剧的热情依然如故,而且整体实力日渐提高。

旧时代,天津票界之所以涌现那么多的高档次名票,历史因素不容忽视。天津是华北地区第一大商埠,是北京的门户,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巨商富贾、豪绅大吏。在文化娱乐活动单调、贫乏的那个历史年代,这些既有钱又有闲的人士,出于对京剧的热爱,将许多精力、财力投入到票戏活动中,不惜重金礼聘名角做教师,跟他们学习绝技、绝招儿,专业艺人也难于得到的这样传承方式,造就出许多有真才实学的杰出票友。此外,天津地处南北通衢要冲,是戏曲名家北上南下的荟萃之地,戏迷、票友有机会见识名家高手的演出,培养了天津群众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