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华侨求学梦破,战乱中失学的故事

重庆华侨求学梦破,战乱中失学的故事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印尼的时候,父母发现我只会说印尼话,不会说华语,就想办法送我回国,学习中文。大我一岁的大哥先期已被父母送回国,我们都住在上海的伯父家。我到上海时,年龄很小,又听不懂上海话,在语言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等了一年也就是到9岁时才开始去上小学,比其他人上学晚了一些。当时伯父在上海做米工,工资不高,无法供我们继续上学。因为经济实在太困难,我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失学待在家里。

重庆华侨求学梦破,战乱中失学的故事

我叫竺素珍,1930年生于印尼雅加达。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我们都是在印尼出生的。

我父母都是浙江宁波宁海人,他们年轻时跟别人到印尼谋生。父亲先做雕刻,后来自己开了一家眼镜店,所以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可以。在印尼的时候,父母发现我只会说印尼话,不会说华语,就想办法送我回国,学习中文。就这样,我回到了祖国。

1938年,我回国时只有8岁。父母虽然舍不得,但还是觉得我应该回国接受教育。大我一岁的大哥先期已被父母送回国,我们都住在上海的伯父家。

我到上海时,年龄很小,又听不懂上海话,在语言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等了一年也就是到9岁时才开始去上小学,比其他人上学晚了一些。在学校上课,刚开始听不太懂,所以学习也是稀里糊涂的。这样又学了两三年,我在学习上还是很吃力,对老师讲的东西也是懵懵懂懂。

最初,父母还能给我们写信,询问我们的情况,并寄送生活费。日本侵略华东之后,我们与父母就音讯隔绝,父母也无法寄钱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变得困难起来。(www.xing528.com)

当时伯父在上海做米工,工资不高,无法供我们继续上学。于是,伯妈带着我和哥哥去找母亲的朋友们四处借钱。我母亲的其中一位朋友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妻子,她们是在印尼认识的,她还是我母亲的结拜姊妹(整理者注:刘海粟抗战期间和印尼华侨夏伊乔在上海成婚,婚后住在复兴中路)。我们到了她家公馆,还见到了刘海粟。刘海粟慷慨地借了钱给我们。

这之后哥哥得以继续读书,他后来在上海教书,教语文。因为经济实在太困难,我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失学待在家里。大概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外出打工。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去一家西药房上班,主要工作是给仁丹盖章

当时是日本侵华期间,上海街头很多日本人,他们对中国人的身份查得严。老百姓的生活也困难,米不容易买得到,常常要排很长的队,即使买到的也是碎米,日子不好过。父母送我们回国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个时候,他们心里也着急,但是没有办法,他们联系不上我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