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祖垲的跨海求学故事

吴祖垲的跨海求学故事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吴祖垲得知这一消息是在1940年。他去美国是为学习日光灯制造技术,可是美国的电光源工厂认为电光源是该工厂的“黄油和面包”,出于保密,谢绝一切参观和实习。于是吴祖垲来了个“曲线救国”,于1945年考进密歇根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并于次年夏天获得电机硕士学位。他转而到设在宾州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兰城工厂求职。该厂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让吴祖垲体会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吴祖垲的跨海求学故事

1914年3月,浙江嘉兴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喜得贵子,这孩子就是吴祖垲。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刚从上海交大毕业、原准备报考清华庚子赔款留美名额的吴祖垲,只好进了位于南京的中央电工器材厂。该厂所属的二分厂是中国第一个电子管工厂,他先进去实习。该厂于1938年迁到广西桂林,生产收信管和灯泡

1936年,一种叫作日光灯的新型光源在美国问世,其亮度是普通白炽灯泡的四至五倍。但吴祖垲得知这一消息是在1940年。他不甘中国落后,先后试制了不同配方的荧光粉,将荧光粉涂在866管的玻壳内壁上,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年,他被调到重庆黄葛垭分厂担任厂长,这时他已升职成为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工程师的副工程师了。他一走马上任,就在分厂开辟了两个小实验室,一个试制荧光粉,一个试制荧光灯。中央电工厂设法从昆明中央研究院取得了在当时甚为稀缺的三十克硝酸铍。不久,他就试制出了显示日光色的荧光粉,中国第一只日光色荧光灯的雏形也因此诞生,但荧光灯的发光效率和寿命还有问题。吴祖垲在1944年中国工程师重庆年会上做了演示,还发表了一篇名为《荧光粉发光的机理》的论文,获得了推荐论文奖。(www.xing528.com)

1944年,吴祖垲决定到美国深造。他去美国是为学习日光灯制造技术,可是美国的电光源工厂认为电光源是该工厂的“黄油面包”,出于保密,谢绝一切参观和实习。于是吴祖垲来了个“曲线救国”,于1945年考进密歇根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并于次年夏天获得电机硕士学位。一毕业,他就打算去美国沙而文通用电气公司求职,一心想要从事日光灯的研究和生产,岂料被拒之门外。他转而到设在宾州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兰城工厂求职。该厂是当时一流的现代化工厂,主要生产微波管、大功率管、雷达指示管、微光摄像管、红外线幻象管等。他被厂方委以产品开发试验部的阴极射线管(CRT)实验室工程师之职,从事投影式显像管的开发工作。该厂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让吴祖垲体会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工作两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收集的资料,对他往后的技术人生至关重要。吴祖垲不仅对日光灯有研究,而且有了试制显像管、摄像管等电子束管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