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岗村:过去饮水凭井,现在拥自来水

凤岗村:过去饮水凭井,现在拥自来水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凤岗村濒临江海,先前淡水资源极其匮乏,自古流传有“凤岗借米无借水”的俗语。在那个年代,挑水是每一位凤岗人尤其青壮年、妇女每日的必修课,也正是因为经历过这种艰苦生活,让每一位凤岗人更加能吃苦,更加懂得珍惜水资源。湖顶水井成为凤岗人第二口母亲井,该井水源较为充足,由村集体派专人管理,分时段抽水供应。而后逐步驳接到户,凤岗村民自此用上自来水。

凤岗村:过去饮水凭井,现在拥自来水

凤岗村濒临江海,先前淡水资源极其匮乏,自古流传有“凤岗借米无借水”的俗语。

在凤岗山北麓山脚有一口古井,是古村域唯一可供食用的淡水井,俗称“井仔”。井仔的井沿由4条石条围成方形,井内圆径180厘米,深约600厘米,井底与井沿一样由4条石条围成,铺垫着粗沙,俯视形似古铜钱,始建年代不详,现保留完好。这口古井与濠江不到百步的距离,周边水域均受海水侵浸,唯有这口井常年保持水淡甘甜。

当时,相对于乡里几千人的饮水需求而言,井仔出泉太慢、出水量太少,舀水的人都需要排队等候,经常排到半夜三更才舀得一桶水,部分人还不一定能舀到水。到了旱季,井仔一小时最多只能出泉一担水,淡水更为紧张,大部分村民只得到达濠、下尾、马滘等地取水饮食,个别缺乏条件的家庭还不得不在其他水井舀水食用。

井仔 郑耿生/摄

一眼古井,一排排水桶,一群舀水人在一起等候着,在井仔前,凤岗人学会了耐心守候。在那个年代,挑水是每一位凤岗人尤其青壮年、妇女每日的必修课,也正是因为经历过这种艰苦生活,让每一位凤岗人更加能吃苦,更加懂得珍惜水资源。(www.xing528.com)

淡水匮乏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凤岗人,村集体也不断在各地挖井探泉,最深挖掘深度为地下约40米,但均为咸水。直到1970年才在村南的湖顶地段发现淡水源,村大队筹集人力和建材,在湖顶建设水厂,占地约1亩。其中开挖一口大井(直径约12米,深约3米),建一座水塔(直径约6米、高约5米,容量约2500担),配建管养房、围墙和大门,以及配套泵机、电机等设备,并铺设陶制管道(总长约2.5千米),从湖顶引淡水入村。同时在溪头尾、下园埠、永思堂旁等处设供水站。工程于1971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自此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

湖顶水井成为凤岗人第二口母亲井,该井水源较为充足,由村集体派专人管理,分时段抽水供应。供水站俗称“水龙头”,由村集体派人管理,分桶收费,村民可购买水牌就近到水龙头取水,生活方便了许多。这套半自动供水系统成为当时濠江两岸农村最为先进的供水系统,它的投用是凤岗人生活上的重大事件,村民再也无需集中在井仔前苦苦等待舀水了,从此结束了“凤岗借米无借水”的历史,且令当时周边村落的群众羡慕不已。

2001年9月,在原达濠区政府的部署下,接引韩江自来水入凤岗。而后逐步驳接到户,凤岗村民自此用上自来水。

每一位凤岗人在享受着自来水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会忘却井仔和湖顶水井曾是母亲井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