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族活动地域:夏墟与嵩山

夏族活动地域:夏墟与嵩山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夏文化,主要是指夏族人在商汤灭夏以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所创造的文化。这首先牵涉到夏族所处的地域和夏代的绝对年代问题。至于夏族人活动的地域,见诸史籍者甚多,主要的有下列数地:夏墟《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周语上》所说的“融降于崇山”即嵩高山,足证夏族地处嵩山一带。

夏族活动地域:夏墟与嵩山

所谓夏文化,主要是指夏族人在商汤灭夏以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所创造的文化。这首先牵涉到夏族所处的地域和夏代的绝对年代问题。关于夏代的年代,一般都认为约在公元前21到前16世纪。这个说法问题不大,可以不论。至于夏族人活动的地域,见诸史籍者甚多,主要的有下列数地:

夏墟《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见,西周初晋之封国即夏之本土,极为明白。

大夏《左传》昭公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太叔焉,故参为晋星。”大夏、夏墟,有的说在晋阳,有的说在翼(杜预、顾亭林、全谢山所说各异)。笔者曾考证大夏在平阳,即今之临汾[314]。不管是哪一说,均在今山西汾水流域,这是一致的。

郩《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郩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以避风雨也。”杜注:“郩在弘农渑池县西。”

帝丘《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卫迁于帝丘……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帝丘,杜注:“今东郡濮阳县。”

东夏《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晋人徵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曰:‘……间二年,闻君将靖东夏。四月,又朝以听事期。’”杜注:“谓二十年澶渊之盟,先澶渊二月往朝,以听事期。”澶渊所在,杜注:“在顿丘县南,今名繁汙,此卫地,又近戚田。”卫为东夏,则夏之本土当在卫地之西[315]。(www.xing528.com)

伊、洛《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震。伯阳父曰:……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伊、洛之于夏,犹西周三川之于周,河之于商。可知夏桀亡时,夏都在伊、洛附近。《逸周书·度邑解》:“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勿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吴起列传》:吴起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据此以证夏之末年必在伊水、洛水之间。

崇山、有崇《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位于耹隧。”《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韦昭注谓崇,崇高也,即嵩高。《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即崇国殷末当在渭南。《左传》宣公元年云:“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然则,在春秋时晋、秦界上犹有以崇为号之国。徐中舒的《再论小屯与仰韶》即谓:汉弘农郡,今嵩县附近地。古嵩、崇本是一字。《周语上》所说的“融降于崇山”即嵩高山,足证夏族地处嵩山一带。

斟寻、斟灌《古本竹书纪年》谓太康居斟寻,相居斟灌[316]。清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旁征博引证斟寻在河南伊、洛附近。《水经注·巨洋水》引薛瓒《汉书集注》:“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

据以上各书所记夏地,连同前所考禹都(见本章第二节),可知夏之区域包括今山西省南部(即汾水流域),河南省西部、中部(即伊、洛、嵩高一带),东可以达豫、鲁、冀三省交界的地方,西到渭水下游。在这一地区考古发掘所发现的新石器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类型的文化。这个地区的这三种文化,必然成为我们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