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权的权能和限制在《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中详解

所有权的权能和限制在《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中详解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非所有人的占有可分为合法占有与非法占有两种情况。收益权能是指民事主体依法收取由原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利益的权能。所有权的收益权能与使用权能紧密相连。处分权能是指民事主体对物依法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

所有权的权能和限制在《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中详解

(一)所有权的权能

所有权的权能,又称所有权的内容,是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利用所有物以享受其利益而采取各种措施的手段。《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占有权能。占有权能,是指对物进行实际掌握和控制。行使物的占有权能是行使物的使用权能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占有权能可以由所有人本人行使,也可以与所有人相分离,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与他人的约定由第三人来行使。

非所有人的占有可分为合法占有与非法占有两种情况。非所有人的合法占有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他人的财产,如承租人根据承租合同占有出租人的财产。非所有人未经所有人的许可,并且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占有他人的财产,是非法占有,如盗贼对赃物的占有。非法占有又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2.使用权能。使用权能,是指按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对物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权能。例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居住房屋等。行使使用权能,对物进行使用,是实现物的使用价值的手段。

与占有权能一样,使用权能既可以由所有人享有,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由非所有人享有。非所有人根据法律或者约定使用他人财产是合法使用,如承租人依租赁合同使用租赁物。非所有人无法律依据而使用他人财产为非法作用,如未经允许而居住他人房屋。

3.收益权能。收益权能是指民事主体依法收取由原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利益的权能。新增经济利益既包括由原物派生出来的孳息(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也包括运用原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www.xing528.com)

所有权的收益权能与使用权能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收益权能以使用权能为前提,但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权能与使用权能也可以发生分离,由不同主体分别享有。收益权能虽然是所有权的基本权能,但与所有权也是可以分离的。既可以采用部分让与收益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一定期限内完全让与收益权的方式。

4.处分权能。处分权能是指民事主体对物依法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两种形式。事实上的处分(对物的消费),是指变更所有物的物理形态,实现物的使用价值,如粮食被吃掉,原材料经过生产成为产品。法律上的处分(对物的转让),是指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法律行为对物进行处理,如将物转让给他人,将物抛弃等。

由于处分权能是决定财产命运的一种权能,因此,这一权能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人不得随意处分他人所有的财产,如保管人将保管物消耗,承租人将租赁物出卖。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非所有人才能处分他人所有的财产,例如,旅客在包裹中夹带危险品或禁运物品,承运人有权依法处理。

(二)所有权的限制

我国民法一方面充分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规定所有人在行使和享有所有权时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不得有悖于社会公德、公益。《物权法》第42、44条规定,根据社会公共利益、国防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法对集体、单位和个人的不动产和动产进行征用、征收,但同时应依法对被征用人、被征收人给予补偿,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这些规定也是对所有权的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