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部湾的外部条件改变及其影响

北部湾的外部条件改变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元易代,广州的外国人数量出现暂时性减少,泉州的地位却得到进一步巩固。随着蒙元统治的结束,泉州开始衰落,大部分穆斯林商人离开中国港口;雪上加霜的是,明洪武帝禁止私人海上贸易,结果在海南和广西南部的各种地方志中几乎再也没有与北部湾内部海洋活动有关的消息。总之,上文展示了政治、军事和其他“人为”因素对北部湾的决定性影响。

北部湾的外部条件改变及其影响

上文揭明,某些“静态”的特征,特别是地理因素,可能与许多不那么“持久”的因素相连。风和洋流属于“静态”的一类;大概在三国南北朝时期长途贸易由广西南部转到西航路,则属于第二类。当我们更深入历史的时候,还能看到更多“人类程序”(human program)的转变,比如,我们过去知道唐朝广东沿岸附近的长途贸易、宋代依旧绕过北部湾的长途贸易航线的增长,但现在又发现许多新的、涉及北部湾内零售商人贸易的材料。

这些发现和其他因素吻合。早在唐朝,某些甚至大部分西航路的国际贸易已由西亚或者他处的穆斯林商人主导,这就是所谓波斯商人的故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代,并出现新的变化:当时穆斯林的贸易网络从占城经海南南部和广州拓至福建泉州

严格来讲,如果依据地理和航海知识,将这一网络中海南部分归入长途贸易并不很恰当。不过,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假设其为整条长途贸易航线中的支线,就像是一小段靠近四车主干道、拥有加油站三亚)的公路。

宋元易代,广州的外国人数量出现暂时性减少,泉州的地位却得到进一步巩固。据推测,这很可能反映出西航路沿线各地重要性的升降,但对北部湾内部贸易没有直接影响;影响北部湾内部贸易的是其他的变化:安南与占婆之间几场大规模海战对地方贸易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了此后几十年间的西航路贸易,当时商人加强了他们在东航路的贸易活动,这条航线从广州出发经台湾南部到达菲律宾、印尼东部,很可能部分(或暂时)取代了西航路。(www.xing528.com)

随着蒙元统治的结束,泉州开始衰落,大部分穆斯林商人离开中国港口;雪上加霜的是,明洪武帝禁止私人海上贸易,结果在海南和广西南部的各种地方志中几乎再也没有与北部湾内部海洋活动有关的消息。朝贡贸易是唯一合法进出的途径;有一些证据表明,海南曾偶尔充作占城、马六甲和暹罗朝贡使团的中途驿站,但是到大力发展官方贸易的郑和时代,朝贡使团都绕过海南直达广州。郑和时代之后,海南再次作为南行路上的一站而被提及,当时还有记载说,倭寇和琉球的海船会临时在海南登岸。

因为当时北部湾内的零售贸易仍然非合法,明朝又发动了征安南的战争,我们可以假定经过北部湾的地方贸易没有像宋朝那么突出,但这一假设同样没有数据证明。

总之,上文展示了政治军事和其他“人为”因素对北部湾的决定性影响。如果推断合理的话,甚至当地零售贸易连续数十年的萧条也可归结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气候”。北部湾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其大部分港口由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一统之,比如汉唐时代;有时则是由不同的政权分别控制,这些变化与前文勾画的自然长时段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印象:诸多的外部变量在发挥作用,北部湾的交流并非稳定不变的,因此,还可以称其为小地中海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