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部湾自然条件影响视角-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

北部湾自然条件影响视角-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些问题与北部湾内的许多小岛相关,如距今天北海大约65海里的斜阳岛,在明朝之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原因很可能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其自然样貌发生了改变。笔者担心的是,历史学者很少从他们的角度研究这样的问题,显然,如果不能从微观视角了解更多北部湾内部的自然条件,要描绘一幅完整的北部湾仍然相当困难。

北部湾自然条件影响视角-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

再次回到洋流和风的议题上,据上文可知,沿海南西岸穿越琼州海峡并没有从广西南部沿南北陆路到达越南顺化那么容易。假如这样的话,那么“更容易的”(更易预测的)航路可能参与长途贸易,而“困难的”(更大风险的)航路则仅供小规模贸易和零售商人贸易。这就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然条件是否部分造就了这种双重贸易模式?我们能否将移民港口的增多同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吗?

海南的例子可以帮助回答这一问题:秦汉时期,随着汉人军队和移民进驻海南岛,因此一些小港口在现今海口、临高和儋州地区出现了。这些地方面朝北部湾和雷州半岛,海南岛的东岸和南岸则几乎保持原样——或者可以说是在非汉人族群的控制之下,这似乎可以证实我们先前的设想,即最初北部湾的内部贸易要比西航路贸易重要。

即便到后来西航路非常发达的时候,海南的东岸和南岸在国际贸易中仍无足轻重。现今三亚陵水、万宁和文昌等地及其附近的移民点都没有发展成为像泉州那样的国际性城市港口中心,这可能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西航路在远离海南沿岸的地方穿过远海,如果要停靠岛内任何一处海湾,船只必须要乘南风绕过主航道从东边或南边驶入,这本来没有问题,但是要再回到西航路上,这些船常常不得不花数周的时间坐等风向转变。这种情况再加上海盗肆虐、经济不稳、基础设施不佳等某些其他因素,使得海南东部相对吸引不到国际贸易商人。(www.xing528.com)

上文可以证实先前的构想——自然因素对小规模海域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寻找北部湾内相似的显例,如钦州和廉州作为地方贸易中心的出现,不仅受益于可预测的风和洋流,而且还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天然的避风港,这些都有助于海洋贸易的增长,其他的则不然。宋人曾在书中抱怨广西和安南沿岸诸多危险地带——“钦廉海中有砂碛”“广西海岸皆砂土”及“钦廉之西南,海多巨石”等等,这使得从广东沿岸航行至雷州东部要比北部湾内北边的航行低风险。

而在其他时期,我们则知道安南和广西之间定期进行地方贸易,这可能表明早期的恐惧有被夸大。有关清除沿岸障碍,特别是暗礁的报道和传说,也必须放在这种情境中去考虑,尽管很难一一解释清楚。还有些问题与北部湾内的许多小岛相关,如距今天北海大约65海里的斜阳岛,在明朝之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原因很可能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其自然样貌发生了改变。笔者担心的是,历史学者很少从他们的角度研究这样的问题,显然,如果不能从微观视角了解更多北部湾内部的自然条件,要描绘一幅完整的北部湾仍然相当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