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塔克澳门史:1639/40—1683/84年海洋史分析

普塔克澳门史:1639/40—1683/84年海洋史分析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澳门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第二周期始于对日本贸易的崩溃。白银和丝绸贸易停滞,商人们损失惨重。1650年左右,清楚的迹象表明,清朝即将很快控制整个中国。由于清朝作为陆上霸权,海事不熟,仅拥有少量战船,所以直至1680年,郑家军仍能坚守在大陆的沿海据点和台湾。受多种因素影响,澳门陷入严重危机,一直延续到清朝政局巩固以后。总的说来,从这些贸易往来所得收入确实不足以使澳门的生活保持或接近1640年前的水平。

普塔克澳门史:1639/40—1683/84年海洋史分析

澳门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第二周期始于对日本贸易的崩溃(1639/40年)。虽然这种崩溃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但确实是突发的,澳门顿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白银和丝绸贸易停滞,商人们损失惨重。几乎同时发生的其他一些事件使形势更为恶劣:1641年1月,荷兰人夺走了葡属马六甲,这等于把澳门从葡属印度部分切除掉;1640年,葡萄牙—西班牙二元王朝分崩离析,导致澳门—马尼拉航线中断多年;1644年,满族人终于夺取了华北的广袤大地,溃败的明朝企图据守广州,然而没过几年,这一中国南方大城市也落入新王朝之手。

葡萄牙人一筹莫展的诸多危机带来了持续的恶果:虽然澳门在短时间内接纳了不少中国难民,但总体上,由于移居其他地方的人口众多,造成人口迅速下降。就连从前每天进城打工,晚上回村过夜的中国人现在也常常待在城外。原因显而易见:澳门的部分国际贸易联系中断了,葡萄牙人应继续支持苟延残喘的明朝,还是投靠清朝?这个问题还悬而未决。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进退两难情形,使资本储备消耗,投资缩减,工作岗位锐减。遭受冲击的不单是中国人,同时也波及一些葡萄牙人和他们直接雇用的员工。于是,有些人迁往南苏拉威西的望加锡,当地同时还接纳了刚沦陷的马六甲难民,另外一些人则前往万旦、马辰(Banjarmasin)或者帝汶(Timor)。

1650年左右,清楚的迹象表明,清朝即将很快控制整个中国。明朝仅在帝国西南一些边远地区和福建沿海区域继续负隅顽抗。在福建,郑氏家族的追随者掌控了多处港口码头,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郑成功。当时,他与日本和东南亚建立了自己的贸易网络,同时从台湾驱逐了荷兰海盗。由于清朝作为陆上霸权,海事不熟,仅拥有少量战船,所以直至1680年,郑家军仍能坚守在大陆的沿海据点和台湾。在这段时间里,清朝实施严厉的贸易禁令——禁海和迁界,甚至强制沿海地区内迁数十公里,希望借此切断对手从大陆获得物资供应的渠道。(www.xing528.com)

受多种因素影响,澳门陷入严重危机,一直延续到清朝政局巩固以后。虽然葡萄牙人凭耶稣会传教士在北京皇室有效地发挥其影响力等因,免受迁海令之苦,但诸多封锁仍然阻隔了珠江口的海上交通,因为清廷担心澳门会加强郑家军的势力。这一局势的发展,令澳门的经济停滞不前。澳门仍然发挥着一种桥头堡作用——传教事业在清朝统治下仍然继续,然而对第二周期来说,几乎不再有可能谈什么典型的货栈功能了。若干年后,澳门才成功地绕开中国的监视措施——多数用钱打通广东官吏——并取得了微薄的利润

当时,少数有助填补澳门严重财政亏空的主要对外贸易线路如下:与马尼拉的零星接触,多数通过望加锡和其他地区进行;帝汶-望加锡-澳门航线上的檀香木贸易;与暹罗的不定期交易;还有与邦旦、马辰以及1670年后与荷属巴达维亚和荷属马六甲也偶尔有一些贸易往来。虽然,丝绸和白银依然扮演着它们的角色,但在输出方面,我们听到更多的倒是黄金供应;在输入方面,通过各种各样渠道出售给中国买家的檀香木占据高位。总的说来,从这些贸易往来所得收入确实不足以使澳门的生活保持或接近1640年前的水平。光辉灿烂的“日本周期”过后的那些年,可以算是澳门空前艰难困苦的年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