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国际机场规划故事:交通枢纽陆侧减排成果

浦东国际机场规划故事:交通枢纽陆侧减排成果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公交优先”才能确保浦东国际机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陆侧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浦东国际机场通过“一体化交通中心”的规划建设建立起了人车分离、客货分离、快慢分离、动静分离、公交优先的综合交通枢纽模式。目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已经超越了浦东国际机场的这个预测的比例。

浦东国际机场规划故事:交通枢纽陆侧减排成果

在浦东国际机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旅客及其迎送者、机场员工、航空公司和各种地面服务、客货代理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陆侧交通工具进出机场,在机场区域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车流,向机场空气中散发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如何有效减少机场来自陆侧交通工具的大气污染,已成为浦东国际机场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浦东国际机场在陆侧交通规划中,通过规划建设浦东国际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这一开创性的、富于远见和成效的陆侧交通方式,为机场客货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陆侧交通大气污染的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特别值得推崇的,就是“公交优先”理念的践行。只有“公交优先”才能确保浦东国际机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陆侧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

浦东国际机场通过“一体化交通中心”的规划建设建立起了人车分离、客货分离、快慢分离、动静分离、公交优先的综合交通枢纽模式。其旅客换乘步行系统和多车道边的人车转换系统,使进出机场的人群,不论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都能享有通达、快捷和舒适的交通品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机场外、机场内和航站楼前的交通拥堵。

浦东国际机场在陆侧交通系统的规划中,坚持“既适应、又引导”的策略。所谓适应,就是根据目前的交通状况采用合适交通方案,保证机场陆侧交通的有效、通畅;所谓引导,就是密切结合上海国际大都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发展规划以及浦东机场的终端容量,因势利导,牢固确立“公交优先、公交主体”的交通方式架构,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浦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远期的交通方式结构如表9-4所示。

表9-4 远期浦东机场的交通方式结构预测(www.xing528.com)

注:表中前4种属于公共交通方式。

机场终端规划年客运能力1亿人次左右,对陆侧交通的有效性、可靠性要求很高。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正一步步朝既定方向迈进,磁浮、地铁、机场快线、机场专线公交、长途公共汽车、旅游巴士等公共交通方式已在机场集疏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比表9-4中对远期陆侧集疏运体系中对公共交通所占比例的要求差距非常大,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结构上、网络上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案例告诉我们,表9-4的公共交通目标占比是有可能实现的。目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已经超越了浦东国际机场的这个预测的比例。相比之下,在浦东国际机场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艰苦的工作才能达成此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