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贤的潜伏大戏:青少年的明朝史

李贤的潜伏大戏:青少年的明朝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如开玩笑般将一个维护正义的使命压在了李贤的肩上。就当时朝廷的形势来说,李贤的处境十分凶险。经过分析,李贤敲定了他的基本斗争策略:潜伏。没过多久,李贤便再次出手,策划了第二轮的攻击。李贤对筹划的积极参与让徐有贞倍感亲切,更加坚定了对李贤的信任。事情发展至此,李贤终于松了一口气,潜伏多年的愿望终于达成了。李贤的一生,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李贤的潜伏大戏:青少年的明朝史

就在徐有贞登上政治生涯的顶点,俯瞰群雄、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悄悄地潜伏到他的背后,伺机在他的后背上猛然一击。而这一击,必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是天顺元年(1457),徐有贞组阁。他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许彬、薛瑄进入内阁,完全控制了内阁和朝政大权。此时的内阁加上徐有贞共有四人,三比一的实力对比,徐有贞仍不满意。经过再三斟酌,他选择了这个外表老实本分的李贤。

李贤,一直在吏部任职,历任主事、郎中、侍郎。二十余年来,他兢兢业业,恪守本分,而在徐有贞的操纵下,李贤马上升为翰林学士,入内阁,不久任命为吏部尚书

徐有贞满意了,内阁五人中,已有四个是“自己人”,明朝大势,已完完全全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徐有贞自己的字典里,只有权势、地位、金钱。他从没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作正义的东西存在。

历史如开玩笑般将一个维护正义的使命压在了李贤的肩上。其实,他的斗争目标很简单,就是杀掉这些害死于谦的蝇营狗苟,为于谦讨回公道。

李贤与于谦并未有什么往来,甚至在政治上还曾有过分歧,这或许是徐有贞信任他的原因。但是,徐有贞不知道,于谦清正廉洁的作风、指挥京城保卫战时泰然自若的风度、刚直不阿坚守原则的立场、为国死而后已的勇气,早已深深刻在了李贤的心底。

就当时朝廷的形势来说,李贤的处境十分凶险。经过分析,李贤敲定了他的基本斗争策略:潜伏。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直到有一天,李贤发现,机会真的来了。

天顺元年(1457)五月的一天,在朝堂上,皇帝朱祁镇突然拿出都察院御史杨瑄的奏折,当众宣读,奏折痛斥曹吉祥、石亨等人贪污受贿,排除异己,应该马上予以处罚。这当头一棒让曹吉祥来不及有丝毫反应,直接呆立当场,唯唯诺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曹吉祥集团与徐有贞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虽然上奏折的是杨瑄,但曹吉祥已经认定,这件事情背后的主谋,就是徐有贞。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情,其实还有一个真正的全盘策划者:李贤。

没过多久,李贤便再次出手,策划了第二轮的攻击。这一次的行动,和上一次的步骤基本相同,仍然是徐有贞搜集了大量石亨、曹吉祥不法的证据,然后找李贤一起策划上疏弹劾,再具体安排行动步骤。这次,他们找到的上疏人,叫张鹏。(www.xing528.com)

李贤对筹划的积极参与让徐有贞倍感亲切,更加坚定了对李贤的信任。

张鹏的上疏时间是精心安排的。这一天,石亨恰巧出征在外,这对徐有贞来说是对曹吉祥、石亨分别击破的大好时机。但是,就在张鹏上书的前一天,石亨却连夜赶回了北京。

第二天,石亨和曹吉祥相约进宫,一见皇帝,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悲痛地述说现在的徐有贞大权独揽,不可一世。

不久,李贤和徐有贞就被一起下了狱。只因当时天有异象,杀人不吉,才救了徐有贞一命,改为流放广东;而李贤,则在吏部尚书王翱的大力游说下,留在了京城,不久复职。

这就是结局,李贤对同僚的刻意拉拢,终于发挥到了实质的作用,迎接到了这一天的来临。

现在他终于除掉了徐有贞,下面该轮到另外两个人了。

先是天顺四年(1460),石亨入狱。曹吉祥发现苗头不对,马上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发兵谋反。他和养子曹钦攻打皇宫,不到两个时辰就败了,最后被判了死罪。

事情发展至此,李贤终于松了一口气,潜伏多年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在这十几年里,他隐忍偷生,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来临。

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病重,临死前,英宗托孤李贤。成化二年(1466),李贤病逝,晋封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李贤的一生,廉洁奉公,政绩卓著。这正是对辅佐帝王倾心竭力,为了正义隐忍多年的一代名臣最好的注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