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守仁的苦恼和创举:明朝史书

王守仁的苦恼和创举:明朝史书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于进士王华来说,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王守仁,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阳明,他创立的学说从他所在的时代开始,一直影响中国长达上千年。王守仁的出生极富传奇色彩。王守仁的母亲怀孕足足怀了14个月,才把这个孩子生下来。而王守仁依然苦苦支持。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的典故。这次观竹格物的失败对于王守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王守仁的苦恼和创举:明朝史书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10月31日),浙江余姚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一天极其普通,没有任何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天下太平。但是对于进士王华来说,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在这一天,他的儿子王守仁诞生于世。全家人都乐得合不拢嘴。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男婴将来有一天,将会凭借着自己超凡的智慧和执着的探索,成为中国历史上映照千古的圣贤。

王守仁,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阳明,他创立的学说从他所在的时代开始,一直影响中国长达上千年。后来许许多多在历史上名噪一时的人物,都对他的思想钦佩不已,研习终生,其中包括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思想家李贽,文学家汤显祖、袁宏道,甚至再后来的蒋介石等等。而成化八年(1472),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王守仁的出生极富传奇色彩。王守仁的母亲怀孕足足怀了14个月,才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但是一直到5岁,这个孩子都不会开口说话。有一天,一个异人在孩子头上点化一番,并给他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能够开口说话了,而且刚一开口,他便能流利地背诵《四书》《五经》中的名句。

这一下子,可把王华惊呆了,直觉告诉他,这个孩子若悉心培养,一定可以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这一年,王华也正好得中状元,于是他们一家便迁居到北京,并请了最好的老师教授王守仁功课。

王守仁读书甚是用功,记忆力好,领悟力也强。但是,上学没过多久,老师们便发现,这个孩子的想法甚是不合时宜。他经常一个人发呆,还经常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写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文章。这段时间,他曾写过一首小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www.xing528.com)

眼见王守仁这样一天天下去,做老师的不禁有些心急,毕竟这个孩子将来还是要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的。于是,他把王守仁叫到面前,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诫,谁知,王阳明竟然反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一愣,当即向他解释,只有读书取士,才是在这个社会中作为读书人所应该树立的最高理想。王守仁听了,连连摇头叹气,竟然说出了一句极为猖狂的言语:“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此时的王守仁,只有10岁。

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说出向圣贤看齐的言语,老师将这句话转告给了王守仁的父亲王华。但是,王华听了,不以为然。有一天,王华将“不务正业”的王守仁逮个正着,先是一顿训斥,然后再言传身教,劝导王守仁摒弃那些胡思乱想,回归正道。谁知,王守仁听了,不仅将回答老师的话再一次转告给了父亲,还进一步解释道:“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章,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王华实在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一个10岁孩子之口,连自己都不能不为之叹服。

弘治三年(1490),王守仁的祖父王天叙逝世,王华带着王守仁回家守孝,这段时间里,王守仁的全部身心都被一本叫作《近思录》的书所吸引了。《近思录》是一部在理学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记载了朱熹吕祖谦谈论周敦颐程颐程颢的著述时的622条所思所得。在书中,朱熹提出了一个理念,那就是“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推究出事物的根本原理。因此,只要坚持“格物”,终有一天会恍然大悟,参透事物的本来面目,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王守仁反复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话,决心亲自一试。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姓钱的朋友,对着自己家后院的竹林,准备从竹子入手,体会格物的真谛。他们就这样在竹林边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除了死死地盯着竹子看,就是潜心思索。到了第三天,朋友精疲力竭,宣布放弃。而王守仁依然苦苦支持。到了第七天,他也实在坚持不住了。但是对于格物,他却依然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格出来。

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的典故。这次观竹格物的失败对于王守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之后,他大病一场。王守仁第一次发现,想做圣贤,提出全新的思想体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他距离成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