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情境: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活力

多元文化情境: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活力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要讲述的是多元文化情境。多元文化仅从国家、民族进行划分未免不够细致。文化冲突将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可否认,在当今世界的确存在着冲突和摩擦,但是更多的是交流,我们可以在国外看到充满中国风情的服饰和建筑,也能在国内为他国的节日进行庆祝。正是这样的摩擦碰撞、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的活力。

多元文化情境: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活力

第一节要讲述的是多元文化情境。在搞清楚什么是多元文化情境之前,我们要先搞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文化?

说到文化,许多年来,不同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一直在努力地对文化一词进行诠释和定义。文化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为“culture”,它来源于拉丁文的“colere”,最初的意思是指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练习自己的能力,使能力达到超乎单纯的自然状态之上。到了17、18世纪的时候这一概念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它被定义为一切经人为力量加在自然物之上的成果。即:文化是指一切文化产品之总和。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他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在中国,文和化最早是分开来用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文是这么定义的:“文,错画也,象交叉。”它最初的意思是指各种颜色交织形成的纹理。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一是指语言文字及各种象征符号;二是贴近它本义的彩饰、装饰;三则是根据前二者进一步引申出来的人们的文化典籍以及道德修养。化一字最初的含义是生成、变化,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里的化就是变化的意思,后来慢慢的又引申出了教化之意。二者最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是在战国时期,直到汉代,才化为一个整体。在《文选·补之诗》里提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就是二者的连用,这里的文化更偏向于以文教化,是对人的知识的培养、性情品格的熏陶。这是些都是相对狭义的关于文化的解说,仅仅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文化又多了物质的一面。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文化的分类,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不管哪一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核心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类社会实践,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样文化中的人本身又受到文化的影响。生活在农耕文明地区的人们在意土地,生活在游牧文明地区的人们在意牲畜,生活在海洋文明地区的人们离不开海洋和贸易。文化不可能离开物质单独存在,这就注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差异性、独特性就是文化的多元。多元文化一词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指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不同的语言、文字、信仰、艺术等多种文化的总称。它最早出现于20个世纪20年代的西方,当时是用来描述殖民地的文化现象。在50年代左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根据当时的理论,将多元文化一词解释为两种文化现象。除了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的文化外,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更贴近我们现在对多元文化理解的释义:不同民族的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多元文化的含义也随之不断扩大。文化差异不仅仅存在殖民与被殖民的国家之间,在两个关系友好的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不仅仅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一个国家内部同样也存在着。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把多元文化定义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依然不够准确。同一个民族内部由于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是千差万别,从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饮食方面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仅从国家、民族进行划分未免不够细致。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差异的产生,人们逐渐把目光集中到文化本身上来,从更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从那时起,多元文化指的就是不同的人类群体之间存在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不同,以及行为习惯上的差异。(www.xing528.com)

虽然文化差异各有各的不同,然而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总是具有某些相同点的。首先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是相互独立的,但又并不完全独立,他们因为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方面的因素,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本身就存在着沟通和交流。其次,各个群体内部的交流普遍是非功利性的,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内部情感是共通的。而各个群体之间的交流则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排他性,且很少存在统一的情感和价值取向。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文化冲突

文化的全球化是依托于经济的全球化的。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走出门的还有文化,依托于经济交流,人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但是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随着交往的逐渐深入,带来的文化上的摩擦与碰撞也随之增加。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对此持悲观态度,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认为未来十年的冲突,除了权利上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带来的冲突。文化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其他方面的冲突,成为左右全球政治的最重要的冲突。文化冲突将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种观点与目前国际上出现的诸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叙利亚现状等相吻合。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从来都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是一个矛盾的两面。纵观世界历史,我们总能看到文化冲突和摩擦的背后,同样存在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们是彼此共生的。不可否认,在当今世界的确存在着冲突和摩擦,但是更多的是交流,我们可以在国外看到充满中国风情的服饰和建筑,也能在国内为他国的节日进行庆祝。正是这样的摩擦碰撞、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的活力。

由此可见,多元文化并不仅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伴随着暴力和摩擦。多元文化的理想状态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群体都能在保持自身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同时,能理解尊重他人,并且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但是想要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从衣食住行再到音乐电影,这些代表多元文化的产品随处可见,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享受了多元文化带来的好处,自然也要承担它的一些负面影响。在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再是人们文化认同的唯一源头的时代,在这个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摩擦与融合的时代,人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自身与他人,还要包括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在激烈的矛盾中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