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明十三陵:中国建筑史话(典藏版)中的长陵建筑特点

北京明十三陵:中国建筑史话(典藏版)中的长陵建筑特点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朱棣以后的 12 代明皇的陵墓都依次建在长陵的左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陵区,称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碑亭下面着重介绍长陵的建筑。长陵于永乐七年开始建造,11 年完工,形制完全模仿南京明孝陵。

北京明十三陵:中国建筑史话(典藏版)中的长陵建筑特点

永乐皇帝朱棣登位以后,迁都北京。这个迁都的决定虽然到永乐十八年(1420)才正式宣布,但朱棣从 1407 年就开始了大规模地规划北京和建造皇城;与此同时,他也不放松对陵墓的修建。公元1409 年,朱棣当皇帝后第一次到北京,就派人在北京附近寻找风水宝地,修建皇陵。皇宫开始兴建,皇陵也开始选地,表示了他迁都北京的决心。

明代皇陵选择的地点是在北京昌平区以北的天寿山南麓。天寿山是燕山山脉的支脉,山势除北面外还向东西两侧绵延成三面环抱的形式,形成了一个南面开阔的小盆地。朱棣的长陵就坐落在这块盆地的北面山下,坐北面南。自朱棣以后的 12 代明皇的陵墓都依次建在长陵的左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陵区,称为“明十三陵”。

明陵与以往的唐陵、宋陵有什么不同呢?第一,明十三陵虽都是背山而建,但不像唐陵那样以山为宝顶,开山为墓穴。明陵的墓室都是挖地而建,上覆黄土堆为宝顶,与地面建筑组成完整的建筑群体。第二,明皇陵与宋皇陵一样都集中建造在一起,各座皇陵都自成体系。但它与河南巩义市的宋皇陵不同的是各座皇陵既独立又互有联系。13座陵墓有一个总体规划,有一个总的入口,有一条共有的神道。13座陵墓组成一个极其壮丽而又十分完整的陵区,这是过去历代皇陵所不曾有过的。

整个陵区周围约有 80 里,正门在南面,名为大红门。在大红门的前面还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是陵区的标志。进入大红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碑亭。所谓碑亭,就是专门置放石碑的建筑,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所以称亭。高大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置于亭的中央,上面刻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为朱棣作的碑文。过碑亭再往北就进入了陵区的神道。神道南端有一对六角形的石柱,往后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共 12 对,其中卧像、立像各半。石人有勋臣、文臣、武臣三种共 6 对,全为立像。这 18 对石雕像分列神道两旁,十分壮观。走过神道,迎面是一座棂星门,进门后又经过两座石桥,地势逐渐升高,道路才分向各座皇陵。如果一直往北就来到长陵。从石牌坊到棂星门,共长 2600 米,设置了一连串的碑亭、石雕和门座,的确显示了皇陵特有的宏伟气势。

明十三陵碑亭

下面着重介绍长陵的建筑。

长陵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造,11 年完工,形制完全模仿南京明孝陵。陵墓建筑分前后三进院子,第一进院子在陵门与稜恩门之间,院内原有神库、神厨和碑亭,是存放和制作祭祀用品的建筑,如今只剩下碑亭了。(www.xing528.com)

第二进院子即陵墓主要祭祀用建筑稜恩殿所在地,稜恩殿规模之大仅次于紫禁城的太和殿,而且大殿的柱、梁、枋等构架全部用的是名贵的楠木制作,所有立柱都是整根的楠木,最大的直径达 1.7 米,这是太和殿也没有的。大殿的屋顶也是重檐庑殿式,大殿下面也有三层白石台基,当然从总体上讲,作为陵墓的大殿不允许超过皇宫的大殿,所以在殿的大小,台基的高矮方面都比太和殿要小。稜恩殿与太和殿几乎建造于同一时期,二者相比,各具千秋,一个为皇帝生前服务,一个为皇帝死后享用,可见皇帝对陵墓建筑重视的程度了。

第三进院子主要有宝城与明楼。方城明楼是一座重檐屋顶的城楼坐落在高高的城墙上,上下全部用砖石建造,楼中央立石碑,碑上刻记陵墓主人的名字“大明太宗文皇帝之陵”。明楼后面接连着宝顶,实际上是一个大坟头,直径有 300 多米,宝顶下深埋着地宫。总体上看,一座大殿一座碑楼连着宝顶,外加若干座门与配殿组合成三进院子,这就是明代皇陵的基本格式,长陵及其他 12 座陵都是这样。

长陵的地宫至今还没有发掘,但比长陵小的定陵地宫已在 1956年发掘了。

定陵是明代第 13 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的陵墓。朱翊钧于万历十一年(1583)开始建陵,至公元 1590 年完成,前后花了7 年时间,耗费白银 800 余万两,相当于万历年初全国两年的田赋收入;动用军、工匠每天竟达 3 万人,在明陵中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在建造中间,神宗曾六次亲去现场察看,可见他关心的程度。可惜的是定陵地上建筑几乎被破坏干净,只剩下后院的方城明楼、宝顶和牌坊门了。发掘工作就是从宝顶下面开始的,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揭开了这座地下宫殿的秘密。

明长陵稜恩殿

定陵的地宫埋在宝顶之下 27 米深处,平面分前、中、后殿及左右配殿共五个墓室,共 1195 平方米。各墓室之间都有通道及石门相连,地宫全部用石筑造,顶部用石发券,地面铺的是高质量的金砖。中央三个主要墓室之间的石门都设有两面门扇,每扇门高约 3.3 米,宽 1.7 米,重约 4 吨。这么重的门怎样关启呢?聪明的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门板做成一边厚一边薄,近门轴的一边厚达 0.32 米,而另一边只有 0.16 米,这样门的重心就移向门轴的一边。另外,还把门轴的上下两端做成球形,易于转动,这样一来门虽重,但开关起来却不那么费力。地宫的后殿是墓室中最大的一部分,长 36.1 米,宽 9.1 米,高 9.5 米,靠后墙放着棺床,上面中央放着神宗的棺椁,左右两边是二位皇后的棺椁,四周放有装满各种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在这些遗物中,最珍贵的就是皇帝和皇后戴的金冠和凤冠。金冠全部用金丝编织,冠上有龙有凤,龙为金制,口衔宝珠,凤身上也布满用宝石翠玉制成的花朵,每顶凤冠镶有珍珠 5000 多颗,宝石百余块。此外还有金壶、金盒、金玉钗簪及大量玉圭、玉带、玉碗等玉器;还有专门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大龙缸、瓷炉及各种瓷瓶、瓷碗;大量的丝织品,其中有皇帝穿的绣有 12 个团龙的龙袍;皇后穿的百子衣,上面绣着松、竹、梅、石、桃、李、芭蕉灵芝八宝和形态生动的百子图。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共有 3000 多件,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