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实践技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实践技能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人的实践能力的水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及自身实践状况等因素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实践技能

1.大学生实践技能类型

能力是个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它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也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求职者较强的表达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是对人们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和最首要的要求。没有准确的表达,信息就不能如实传递出来,也就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同时,表达又需要有人来接受。只有鲜明的、生动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排除人们接收信息时的各种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的实现。因此,大学生在培养表达能力时要尽可能向准确、鲜明、生动的方向努力。

(2)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也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它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毕业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如此等等。

(3)适应能力。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适应社会的意识不是很强,能力不是很高。大学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指出的是,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如果只讲适应,不思进取和改造,社会和个人都得不到进步。

(4)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从社会来讲,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对个人来说,成功、成才依赖于发明创造,用人单位更需要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这些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创造性地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组织管理能力。尽管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却可以说,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程度不同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表明,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都应具备。以科技人员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科研中的协作趋势日益加强,科研系统也很庞大,没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肯定不能胜任其工作。也许并不是人人都有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机会,但负责一个课题组或者担任一个班主任,或者当一个企业家,都需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做不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论哪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不仅是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www.xing528.com)

(6)社会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涯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影响着其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败。大学毕业生在刚刚走上岗位时,由于初谙世事,阅历较浅,缺少经验,往往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苦于无法适应,常常感叹“工作好搞,关系难处”。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除以上六种能力之外,计算机技能和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从现实情况看,在日益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透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办公自动化已成为现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用人单位也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当认清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努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外语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而且也为就业后的发展和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法

大学毕业生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能力同知识的掌握一样,要靠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自觉培养和实践锻炼。人的实践能力的水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及自身实践状况等因素造成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如下:

(1)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随知识的积累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锻炼而逐步增强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唐代刘知几曾指出:“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才与学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才即能力,学即知识。因此,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各种能力因素的发展完备是通过主观的努力,在向教师、同学及前人成功经验的学习中获得的。获得各种能力的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勤奋。只有勤奋地学习,才能指导实践,少走弯路,使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2)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能力总是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之中的,也只有从活动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因此,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大学生活中有许多锻炼机会。

(3)启迪思维,发展兴趣。一般来说,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眼界宽广,思维开阔,容易从多方面得到启发,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几种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因此大学生要注意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力争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或许你起初对某件事不感兴趣,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使自己对不感兴趣的事变得感兴趣。大学生要围绕所学专业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并以这种兴趣爱好为契机,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全面锻炼和发展各种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