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魏文化概览:探寻许昌的核心发源地

曹魏文化概览:探寻许昌的核心发源地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时期,许昌成就了一代枭雄曹操,目睹了曹魏帝国的建立,孕育了千古流芳的建安文学,使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许县,一跃变成了光耀中华的大许昌。因其皇室姓曹,史称曹魏。这里不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曹魏集团赖以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基地,给许昌留下了独有的曹魏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名胜遗迹。关公是忠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关公文化已成为许昌曹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曹魏文化概览:探寻许昌的核心发源地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然不足百年,但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演绎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三国时期,许昌成就了一代枭雄曹操,目睹了曹魏帝国的建立,孕育了千古流芳的建安文学,使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许县,一跃变成了光耀中华的大许昌。

三国时期一般是指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关于三国时期的起始时间,当今史学界主要有狭义及广义两种见解。狭义,是指从220年曹丕以魏代汉建立魏国开始;广义,是指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绝大多数史学家更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故主张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

曹魏崛起于东汉末年,奠基人是曹操。魏国在三国时期立国最早、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主导国家。魏国(220~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亡于魏元帝曹奂。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平定汉中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曹操又进爵为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因其皇室姓曹,史称曹魏。

曹魏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www.xing528.com)

建安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196~220年),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父子雄踞许昌二十五年。曹氏父子在此兴文学,展文功,创立建安文学;宠关羽,赎文姬,广揽人才;兴水利,办屯田,振兴经济;张武治,图霸业,克群雄,定北方,威震全国。这里不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曹魏集团赖以同吴、蜀抗衡的军事基地,给许昌留下了独有的曹魏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名胜遗迹。有昔日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丞相府,神奇诡秘的藏兵洞,许下屯田处,还有曹操与王公贵胄狩猎的射鹿台、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青梅亭;有成就关羽忠义美名的春秋楼和灞陵桥,还有保障曹操八十万大军军需供应的碾上村和运送军需粮草的运粮河;有曹操屯兵的九营十八寨和当年曾引水造船操练水兵的小西湖,还有曹操跪迎汉献帝进许都的“迎帝石”和曹氏家庙魏文帝庙;有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受禅台,还有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流芳千古的三绝碑等。许昌现存的愍帝陵、神医华佗墓、董贵妃墓、王允墓、八龙冢等遗址,无不向人们述说着那惊心动魄的曹魏故事,让人发远古之幽思,叹岁月之沧桑。

关公是忠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关羽一生在许昌驻足时间虽然不长,却留下了夜读《春秋》、挂印封金、灞陵辞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人格力量。许昌人为了追思关羽这种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早在元朝就修建了春秋楼(又名大节亭)、义勇武安王大殿,以及后来修建的灞陵桥和关帝庙等。关公文化已成为许昌曹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