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狼山之战:曹操神速讨平乌桓,彻底消灭袁氏残余

白狼山之战:曹操神速讨平乌桓,彻底消灭袁氏残余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狼山之战是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的一场战役,和官渡之战一样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两军在白狼山遭遇。曹操登上白狼山观敌阵,看到乌桓军阵不整,阵形松散,便命令张辽、张郃二人为前锋冲阵。在张辽的带动下,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白狼山之战,曹操用兵神速,出敌不意,以少胜多,最终讨平乌桓,并彻底铲除袁氏残余。

白狼山之战:曹操神速讨平乌桓,彻底消灭袁氏残余

白狼山之战是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的一场战役,和官渡之战一样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

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乌桓逐渐强大起来,并入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内,其首领为蹋顿单于。乌桓以为袁尚收回故地为由,数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因此曹操决心远征蹋顿,为统一北方除掉后患。

早在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条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境内;另一条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内,目的是为了便于运粮北上。在北上之前,曹军一些将领提出了疑虑,他们认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一旦我们远征北伐之,刘备必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若此事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针对这种担心,曹操的谋臣郭嘉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乌桓恃其边远,肯定不会做准备,我们应该出其不意,这样即使孤军深入也一定能击败他们。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定会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将丢失。荆州牧刘表,不会被刘备说服袭击许都的,他除了坐谈以外无所作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并不信任刘备;若予以重任则担心不能制住刘备,如仅予以轻任,则刘备不愿为之所用。”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山,进攻柳城。为确保这次远征的胜利,曹操重点选了一些骁勇的“骑将”,为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做好了准备,他们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另外还有牵招、郭嘉等人。可眼看大军就要启程进军辽西了,天公却不作美,夏秋季节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兵这一条路了。如果此时退兵,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任由二袁休养生息,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曹操当然不会轻易地离去,他在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请出了当地的向导——田畴

乌桓军的大本营在柳城,由无终发起的进攻路线应穿过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但是,雨季降临,大水在凹地泛滥,道路泥泞,使得这片地区不能通行了,曹军一时不能前进。曹操就战况求助于熟悉当地情况且早年与乌桓有过争执的田畴。田畴告诉曹操一条通往蹋顿前沿领地的废弃道路,从那里军队可以穿过无人防守的地带,在乌桓最想不到的地方予以攻击,若如此做,就一定能够得到蹋顿的首级。曹操大喜过望,果断采纳了田畴的建议。(www.xing528.com)

七月,郭嘉建议“兵贵神速”,要曹操丢掉辎重,指挥部队轻装前进,以免拖后腿或惊动敌军,曹操谨记在心。临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滨海道旁立个牌子,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表面是通令全军的路标,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乌桓人看到,信以为真,“诚以为大军去也”,不做准备。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曹操会出卢龙塞。在田畴带领下,曹操率军轻装开始了被认为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军事冒险行动。他们攀越徐无山,经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在这片艰难的地区行军五百余里,在平冈转而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东汉边境的山脉。这时曹操军已经包抄了蹋顿的防守营寨,把敌军的领地一分为二。但即使是到了平冈,离柳城也还有百余公里的路程

八月,曹军一直急行军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等才仓皇集结“数万骑”向西迎敌。两军在白狼山遭遇。这是场遭遇战,其实也是场决战。如果曹操战败,那么曹军势必全军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如果乌桓战败,那么他们的柳城也必将失守。当时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整体作战能力弱。曹操的优势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百战余生的“虎豹骑”。“狭路相逢,勇者胜!”曹操登上白狼山观敌阵,看到乌桓军阵不整,阵形松散,便命令张辽、张郃二人为前锋冲阵。张辽“劝太祖战,气甚奋”,曹操看他气吞山河,勇猛无畏,“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张辽拍马下山,直冲敌阵。在张辽的带动下,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大混战,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乌桓原本就人心惶惶,一看曹军如此勇猛,其阵形开始散乱。混战中,蹋顿当阵为张辽斩杀,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乌桓群龙无首,最后被杀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此战中,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曹操收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边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建安十二年(207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此时滨海道可行,曹操途经碣石,策马上山,遥望渤海,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于是留下名篇《观沧海》。

白狼山之战,曹操用兵神速,出敌不意,以少胜多,最终讨平乌桓,并彻底铲除袁氏残余。乌桓的领地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也逐步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