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备在荆州的历史意义

刘备在荆州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表任荆州牧期间,因礼贤下士,治域安定,许多士人前往依附。刘备战争失利被迫逃往荆州,荆州牧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从此,刘备在荆州一带居住达十年之久。刘备发兵北伐,直攻到叶县,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刘备得以带领士兵和百姓转移至江陵。刘备在屯驻新野期间,招贤纳士,实力日益增强。但是刘备在荆州的十年里,刘表表面上礼遇非常,实际猜忌多疑,多加防范。

刘备在荆州的历史意义

刘表荆州牧期间,因礼贤下士,治域安定,许多士人前往依附。其中有一人,后来还入主荆州,并以荆州为根据地建立霸业,这个人就是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当曹操袁绍在官渡对峙相持之时,刘备经常骚扰曹操后方。建安六年(201年)九月,曹操打败袁绍后,立马又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向占据汝南郡(今河南上蔡西南)的刘备发动进攻。刘备战争失利被迫逃往荆州,荆州牧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并派他屯驻军事重镇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以防曹操。从此,刘备在荆州一带居住达十年之久。

刘表屯驻新野期间,南阳郡一带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最终对赤壁之战,乃至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最知名的就是博望坡之役。建安七年(202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之机,袭击许都,于是派遣刘备率军出击。刘备发兵北伐,直攻到叶县,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曹操立即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进行反击,刘备后撤阵线,选择在博望坡与曹军对峙。双方对峙过程中,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夏侯惇被种种迹象蒙骗,不听李典劝谏,误以为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慌张失措,遭伏兵攻击。幸亏得到李典兵马救援,才得以逃脱,之后两军撤退。经博望坡战役之后,刘表虽有袭取许都之心,但再无主动出击之作为。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偷袭许都,刘表终不纳其言,而错失问鼎中原的良机。也在其死后,荆州的基业瞬间被曹操所占据,迫使刘备去江东寻求孙权的帮助,而促成了后来的赤壁之战。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稳定了中原局势后,开始向南方扩张,兵家必争之地荆州成为曹操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危,托孤刘备,曾想将荆州让于刘备,刘备不愿趁人之危再三推却。后刘表次子刘琮在蒯越、蔡瑁的支持下掌握荆州大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琮归降曹操。曹操遂领兵伐新野,刘备逃到樊城。

三国演义》写到这里,用小说笔法虚构了一场火烧新野之战。曹仁受曹操命令率领部将领兵攻打新野,未想到新野城门洞开,城中空无一人,曹仁便引军进驻城中,殊不知这是诸葛亮使的计策。夜晚时分,火烧连城。曹仁引众将寻路奔走,寻无火之处,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海,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正奔走间,糜芳又引一军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刘备得以带领士兵和百姓转移至江陵。(www.xing528.com)

《三国演义》中所写无论博望坡之战,还是火烧新野之役,都是为了展示诸葛亮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历史事实却是博望坡之役发生时诸葛亮还躬耕隆中,并未来到刘备身边,火烧新野更是罗贯中杜撰。

刘备在屯驻新野期间,招贤纳士,实力日益增强。他积极应战,不仅北抵曹操,增强了刘表的战斗力,而且还帮助刘表平复叛乱,如张武、陈孙在江夏掳掠人民,共谋造反,刘备率关羽张飞、赵云赴江夏平定,招安余党,平复江夏诸县,深得民间百姓拥护。

但是刘备在荆州的十年里,刘表表面上礼遇非常,实际猜忌多疑,多加防范。尤其刘备来到荆州后,许多豪杰争相归附刘备,更让刘表暗生戒备之心。刘备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曾发“髀肉之叹”,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10]但是刘备在荆州也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那就是在207年成功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在其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