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治通鉴》第51章:后梁王彦章

《资治通鉴》第51章:后梁王彦章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彦章 因此声势大振。这期间,因为后梁军的流动部队被打败,引起段凝的恐慌,指责王彦章 不应当深入郓州境内。后梁主命令王彦章 率领禁卫军攻打郓州,由于不放心王彦章 ,还安排张汉杰监督他的军队。抓获了三百多名将士,斩杀了二百多人,王彦章 退守中都。后唐接着又发动了对中都的进攻,后梁军被打败,王彦章 率领骑兵逃跑,被后唐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刺杀,王彦章 被俘。后梁帝见王彦章 不被利用,最终将他杀掉。

《资治通鉴》第51章:后梁王彦章

王彦章 为寿张人,是个十分勇猛强悍的人,可谓无人可敌。他善于用铁枪,作战时都用两杆铁枪,而且铁枪十分重,每一杆都有一百斤重。作战时,一杆放在马鞍[1]上,一杆拿在手里,所向披靡。于是当时人们就称他为“王铁枪”。

后梁的后期不断遭到晋军的进攻,在七月的一个夜晚,晋军偷袭了澶州,并攻破澶州。而澶州的刺史正是王彦章 。王彦章 当时不在澶州,晋人在澶州城内俘获了王彦章 的妻子和孩子。晋人对待他的家人十分优厚,并且秘密地派出特使前去劝降王彦章 。但是王彦章 杀了晋人派来的使者,而王彦章 的家人也命丧晋人之手。[2]

晋军攻势汹汹,后梁不断战败,郓州失守后,后梁主十分害怕。敬翔意识到后梁王室十分危险,于是进宫求见后梁主,请求任用王彦章 为大将,并且说:“不用王彦章 为大将,不能挽救梁王室的危机。”后梁主接受了他的建议,任命王彦章 为北面招讨使,段凝为副招讨使。[3]

在任命王彦章 后,后梁主召见王彦章 ,问他多长时间可以打败敌人,王彦章 回答说:“三天。”左右大臣对此都不相信,都笑起来了。王彦章 率兵出发了,到达滑州用了两天时间,可谓飞速。王彦章 明里大办宴会,暗地里秘密派人在杨村准备船只。到了晚上,他命令六百兵士,拿着大斧子,载着冶炼的工匠,准备了吹火用的皮囊和炭,顺流而下。宴会未结束时,王彦章 借口换衣服,率领数千精兵沿着黄河南岸直奔德用。这时候由于天下着小雨,后唐朱守殷没有一点防备。王彦章 船上的士兵用火烧断城门的锁,用斧子把浮桥[4]砍断。王彦章 又率兵向南城发起进攻,阻碍了敌军的救援行动。而这正好是王彦章 接受王命的第三天。王彦章 接着又向潘张、麻家口、景店诸寨发起进攻,都攻了下来。王彦章 因此声势大振。

王彦章 紧接着进攻杨刘。南城攻破以后,后唐皇帝派遣宦官急忙赶到杨刘,命令其与杨刘镇使李周在那里坚守。命令朱守殷放弃北城,把房屋拆掉做成木筏,用以载着士兵和武器漂流而下,援助杨刘。王彦章 也是把南城的房屋拆掉,做成木筏,顺着黄河漂下去。双方各走一岸,并且在河中间不断爆发激战。一日交战一百多次,两军互有胜负。到达杨刘后,王彦章 、段凝率军向杨刘发起进攻,进攻不断。并且把九艘大船连在一起,横放在黄河的渡口,作为一道阻隔,用来阻挡朱守殷援兵,杨刘好几次差点被攻破,后来由于后唐援军的赶到,才没有失守。王彦章 把杨刘城围住,使得后唐的军队也无法进入。后唐将领郭崇韬建议,在东面博州附近的黄河南岸再筑一个渡口,建城固守,并以此牵制王彦章 攻杨刘的军队。王彦章 几天后才得知消息,赶忙去攻打这个新建的城。起初,王彦章 一直处在上风,但是随着李存勖的援兵到了,王彦章 只得撤退。王彦章 撤除了包围,退到邹家口坚守。

当后唐皇帝率领军队沿着黄河向南前进,王彦章 等放弃了邹家口,前往杨刘。这期间,因为后梁军的流动部队被打败,引起段凝的恐慌,指责王彦章 不应当深入郓州境内。后来又遭到后唐军的进攻,王彦章 被迫撤去杨刘的包围,逃到杨村坚守。此时后梁可谓形势紧迫!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后梁主却听信谗言。

由于王彦章 憎恨赵岩、张汉杰干预国政,在担任招讨使后,王彦章 曾对亲信说:“等到我成功返回时,要杀掉全部的奸臣,来报答天下的老百姓。”这引起赵岩、张汉杰的怀恨,他们说:“我们宁愿被沙陀部杀死,也不能被王彦章 所杀。”于是,共同联手对付王彦章 。另一方面,段凝嫉妒王彦章 的才能,与赵岩、张汉杰一起勾结。[5]不仅在军中与王彦章 作对,还故意诋毁王彦章 的声誉,偷偷监视着王彦章 的过失,报告给后梁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岩、张汉杰把战胜的功劳全说成是段凝的,而王彦章 并没有什么功业。后梁主被谗言蒙蔽,在王彦章 回到杨村后,怕王彦章 势力变大而难以控制,于是把他调回大梁,让他率兵和董璋一起攻打泽州。而段凝在赵岩、张汉杰的作用下,代替了王彦章 北面招讨使的职务。

后梁主命令王彦章 率领禁卫军攻打郓州,由于不放心王彦章 ,还安排张汉杰监督他的军队。王彦章 率兵过了汶水,即将向郓州发起进攻,王彦章 的前锋部队,却被李从珂率领骑兵在递坊镇打败了。抓获了三百多名将士,斩杀了二百多人,王彦章 退守中都。后唐接着又发动了对中都的进攻,后梁军被打败,王彦章 率领骑兵逃跑,被后唐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刺杀,王彦章 被俘。

王彦章 素来瞧不起李存勖,曾对人说:“李存勖是个斗鸡眼的小儿,没什么可怕的。”当他被俘后,李存勖问他:“你说我是小儿,现在你服不服?”又问他:“你是有名的将领,为什么不坚守衮州?中都连防御工事都没有修筑,怎么可能保卫住。”王彦章 回答道:“天命如此,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后唐皇帝珍惜王彦章 的才能,希望能够为己所用,于是多次派人诱导,但是王彦章 态度坚决,说:“我出身平民,因为梁国的厚爱,提拔成上将,与后唐皇帝交战十五年,兵败战亡,是预料中的事。对于皇帝的赏识,我不能接受,否则愧对天下的人。我不能做那种早上还是梁国的将领,晚上就归降唐朝,成为唐朝的大臣。”后唐帝又派李嗣源去说服王彦章 ,王彦章 轻蔑地称呼李嗣源的小名道:“你不是邈吉烈吗?”取得中都后,后唐皇帝直奔大梁,后唐帝派人问王彦章 :“我们此去能取得胜利吗?”王彦章 回答他们段凝率领的军队很难击败。后梁帝见王彦章 不被利用,最终将他杀掉。

提问 王彦章 是如何崛起行伍间的?(www.xing528.com)

提问 王彦章 到底败于何人之手?

提问 王彦章 生命最后的抉择是什么?

智慧小锦囊

乱世造就了王彦章 的英雄身份,他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大放光彩。但是英雄却摆脱不了被当时乱世摧毁的命运。逆臣的谗言、诋毁,将领的钩心斗角,君主昏庸无能,随着国家的衰亡,他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王彦章 的才能可以引导他战胜千军万马的敌人,却敌不过暗箭伤人,更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他的战败被俘,可谓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至于他败而不降,可见他的忠心耿耿。可是乱世之中,这种忠心换不来乱世的平静。

[1]

[2] 分析:这一事件,与后面王彦章 不肯归降,相互照应。

[3] 分析:这与后来王彦章 受猜忌大有关联。

[4] 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因此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5] 分析:朝政内部的问题,导致王彦章 最后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