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王萧衍建帝业-资治通鉴第37章

梁王萧衍建帝业-资治通鉴第37章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北王将军王广之与萧衍奉命领兵抵抗。于是,当日,萧衍率领将士,举兵起事。尔后,萧衍领兵进攻都城建康。萧衍至此,身居要职,深得宠幸。萧衍认为他们也是难得的人才,于国于民,皆有贡献。其实,在萧衍心中,是有接受禅让即登帝位的念头。萧衍命令沈约起草关于授命登基的诏书。东昏侯萧宝卷去世之后,萧宝晊认为自己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坐等登基。东昏侯死后,首级被送到了梁公萧衍那儿。

梁王萧衍建帝业-资治通鉴第37章

公元464年,萧衍出生。年幼之时,萧衍勤学经史,熟读诗词歌赋。长大之后,萧衍聪颖善辩,博学多才,喜善谋略,文武双全,多为当时人赏识。

竟陵王萧子良当时开设了西邸,招徕了不少文人雅士。萧衍也曾在此学习,并与沈约、王融、萧琛、范云、陆倕、任昉、谢相谈甚欢,一见如故,人称“八友”。时任卫将军王俭,甚是欣赏萧衍,曾赞说:“萧郎出三十,贵不可言!”并请萧衍担任东阁祭酒,后来迁升为户曹属官。萧衍行事干练,礼仪周全,深得上司和同僚的敬重,被起用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其父死后,归家守丧。服丧期满,萧衍回到朝廷,先后又担任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南朝齐经常受到北魏的攻击。公元497年,北魏孝文帝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南齐。平北王将军王广之与萧衍奉命领兵抵抗。奋战多时,萧衍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勇气,成功地击溃了魏军。后来,魏军多有进攻,萧衍领兵抵抗,战功卓著。齐明帝甚是高兴,封萧衍为雍州刺史,拜为辅国将军,成为南齐栋梁之臣。公元498年七月,齐明帝去世。随即,太子萧宝卷登帝位,史称“东昏侯”。东昏侯萧宝卷,荒淫无度,凶残至极,嗜杀成性,文武官员人人自危,致使朝政混乱无序,社会动乱不堪。[1]萧衍在朝为官,稳重有礼,深得同僚敬重。然而,东昏侯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心藏杀机,欲除之而后快。后来,东昏侯怀疑萧衍有谋反之意,就派郑植刺杀萧衍。郑少叔得知此事,甚是惊讶,秘密地将此事告知了萧衍,萧衍这才躲过一劫。然而,杀机四伏,萧衍并没有觉得丝毫的放松。公元500年冬,萧懿被杀。萧衍察觉到形势不对,就将僚佐们召集在一起,说:“如今皇上,凶残至极,昏庸无道,其罪恶已超过了商纣王。我们应该替天行道,将其除掉。”僚佐们都非常认可萧衍的说法。于是,当日,萧衍率领将士,举兵起事。东昏侯得知此事,就派遣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两郡太守刘山阳和萧颖胄领兵攻杀。萧衍得知之后,深思之后,写了两封信函,分别给了荆州和西中郎府官员。萧衍就是这样,凭借着两封信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了荆州。其智慧、谋略、胆识,在此已表露无遗。真可谓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尔后,萧衍领兵进攻都城建康。朝中文武官员,认为这是除掉东昏侯的大好时机,于是主动接应萧衍,一举杀死了东昏侯萧宝卷。萧衍入宫之后,备受朝中文武官员推崇。萧衍执掌朝政,大赦天下,减轻刑法,轻徭薄赋[2],减轻百姓负担。[3]萧衍又辅佐萧宝融即位称帝。公元502年,萧衍迎接宣德太后进宫。宣德太后临朝摄政,行使皇帝的权力。不久,宣德太后提升萧衍为都督,掌管中外诸军事,特许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见参拜之时,可以不报姓名。萧衍至此,身居要职,深得宠幸。想起了一起在竟陵王的西邸学习的友人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长史任昉。他们之间,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萧衍就向宣德太后推荐范云为大司马谘议参军、领录事,沈约为骠骑司马,任昉为记室参军。朝中每有大事,都允许他们参与,共商谋略。前吴兴太守谢朏、国子祭酒何胤,不堪东昏侯萧宝卷的凶残,早已辞官回了老家。萧衍认为他们也是难得的人才,于国于民,皆有贡献。于是将他们向宣德太后推荐,征召他们为军谘祭酒。但谢朏、何胤二人,归隐已久,过着安稳的田园生活,早已厌倦了朝中的尔虞我诈,借故推辞,没有前来就任。

其实,在萧衍心中,是有接受禅让即登帝位的念头。友人沈约看得很明白,于是有天在萧衍面前,稍微加以挑明,但是萧衍没有说什么。过了几天,沈约再次向萧衍说:“当今世界,与古代已经大不相同了,不可以期望人人都能够保持着淳古之美德。现在的士大夫,没有不攀龙附凤、渴求功名利禄的。现在就连那放牧的孩童都能够察觉到,齐的命运已竭尽衰竭。您德高望重,志高远大,胸怀天下,有勇有谋,理应取而代之。您虽推辞谦让,但形势如此,您也只有顺应民心。天象预兆,已是非常明显,齐命将竭。正所谓天意不可违,人心不可失。”言辞恳切,有礼有节。这样之后,萧衍才勉强地告诉沈约:“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沈约说:“您在樊、沔兴兵举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件事情。何况,现在王业已经建立,还要考虑什么呢?如果不抓紧时间,早日完成大业,日后若有人提出异议,就会有损你的威严和德行。人有旦夕祸福,事情难测,难道您只想留给后世子孙一个建安郡公的爵位吗?”萧衍思量一番,认为沈约所言有理。沈约离去,萧衍叫范云进来,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了他,期待范云的看法和建议。交谈了许久。萧衍发现范云与沈约所言,意思是差不多的。此时,萧衍心中的顾虑终于散去,心意已决。萧衍对范云说:“智者所见,不谋而合。明日早晨你和沈约再来这里。”范云出来之后,就将萧衍的话告诉了沈约。沈约甚是高兴,嘱咐着范云说:“明日您一定要等我呀!”范云点头称好。次日清晨,沈约并没有和范云一同前去,而是先走了。萧衍命令沈约起草关于授命登基的诏书。沈约早已做好准备,就将拟好的人事安排名单和诏书拿给萧衍看。萧衍看后,认为可以,没有改动一字。不久,范云来到了大殿之外。昨日答应过沈约要一同见萧衍,于是他就在大殿的门口等待。等了许久,不见沈约到来,只好在寿光阁外徘徊,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再过了一会儿,范云见沈约从大殿里走了出来,这才幡然明白,原来沈约早就到了,并没有等自己。见沈约出来了,范云走上前去,就询问沈约:“对我有什么安排?”沈约笑着看着他,举起手指指向左边,意思就是安排范云为尚书左仆射。顿时,范云满面笑容,说:“好,这和我的预期差不多。”片刻之后,萧衍传范云进来。萧衍当着范云的面,对沈约大加赞赏,说他如何的机智过人,并且说:“自我起兵举事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了,各位功臣将领确实是为我出了不少力气。但是助我成就帝业的,也只有你和沈约两人啊!”

时间到了正月二十四日,宣德太后提拔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并封赐了十郡,为梁公,加九锡之礼。如此厚待,萧衍并没有立即接受任命,而是到了二月初二,才接受诏命。南齐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昭王萧缅之子。东昏侯萧宝卷去世之后,萧宝晊认为自己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坐等登基。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东昏侯死后,首级被送到了梁公萧衍那儿。萧衍任命萧宝晊为太常,这时萧宝晊心中不安了。二月初三,梁公称萧宝晊意图谋反,就将萧宝晊和他的弟弟萧宝览、萧宝宏抓了起来,并杀了他们。四天之后,宣德太后诏令梁公负责选用官员,依照朝廷之制而行。于是,沈约、范云被分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侍中。

东昏侯死,妃子余氏美貌。梁公萧衍有意纳东昏侯的余氏。范云认为不妥,因为这对政事有害无益。于是,范云劝谏。但是,梁公萧衍并没有听从。范云只好暂时退去。之后,范云又和王茂前来入见梁公萧衍。范云再次劝谏萧衍说:“之前,沛公刘邦到了关中之后,听从大臣劝谏,不近女色,不搜刮钱财。因此,刘邦受到了大臣的敬重和百姓的拥戴。现在,您刚刚平定建康,四方之众对您敬仰有加。您怎能沉迷女色,荒废人生?”王茂也跪拜进言:“范云说得很对。您一定要心系天下,不可沉迷女色,荒废度日。”梁公听后,幡然醒悟[4]。范云趁此再言,请求梁公萧衍将余氏赏赐给王茂,梁公点头同意。次日,梁公萧衍认为范云、王茂忠心有加,就各赏了一百万钱。二月二十七日,宣德太后诏令,增封十郡给梁公萧衍,并晋爵为王。三月初五,梁公萧衍接受诏令,并且为此赦免了建康城内及各府州死刑以下的犯人。三月十三日,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被杀。尔后,梁王萧衍欲杀萧宝寅。然而保密不严,事情外泄。鄱阳王萧宝寅亲信颜文智、麻拱密谋,将萧宝寅送了出去。不久之后,看守之人发现萧宝寅不见了,急忙追赶。萧宝寅装扮成渔夫,躲了过去。三月二十八日,南齐和帝萧宝融到达姑孰,诏告天下,将禅让皇位于梁。四月十七日,宣德太后下诏:“皇帝诏令已经从西边到了,皇帝效法前代,禅让皇位于梁。明日,我将在大殿之上,将玉玺授予梁王,之后将移到别的宫殿居住。”

次日,宣德太后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奉送皇帝印玺到梁宫。授玺之后,梁王萧衍在南郊即位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史称梁武帝,建立南朝梁

登基之后,梁武帝没有忘记自己的先辈,追尊父亲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萧衍还封文武功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萧衍又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为扬州刺史。

提问 萧衍为何起兵举事?(www.xing528.com)

提问 萧衍欲纳东昏侯的妃子余氏,范云等人为何阻止?

智慧小锦囊

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路漫漫,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朋友的建议,应懂得接纳。同时,还应勇于承认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付诸实践予以改正。

[1] 分析:帝王作乱,不得人心,短命而亡。

[2]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3] 分析:萧衍的这些措施,尤其是在赋税方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有利于树立其在百姓中的良好形象,获得民心。

[4] 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幡然,也作翻然,本义是回飞的样子,引申为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