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学研究:蛰窠诗稿及其他文献100种

桂学研究:蛰窠诗稿及其他文献100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蛰窠诗稿》诗集。[863]著作有诗词集《宣南集》《征南集》,均散佚;今存《蛰窠诗稿》等。钟德祥《蛰窠诗稿》,今存手抄本,藏广西图书馆。诗稿收诗1670多首,诗稿后附有《蛰窠词》17首、《蛰窠丛稿》20篇。全书分为《钟德祥奏稿》《蛰窠诗稿》《蛰窠和陶诗》《佚诗辑》《蛰窠词》《蛰窠丛稿》《集古联句》《佚联辑》八大部分,基本将钟德祥的存世之作囊括其中。《蛰窠诗稿》与《和陶诗》《佚诗辑》共录诗1800余首。

桂学研究:蛰窠诗稿及其他文献100种

《蛰窠诗稿》诗集。[清]钟德祥著。1966年抄本、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钟德祥集》辑校本。

钟德祥(1835—1905),清代诗人,书法家。[862]字西耘,号愚公,晚号耘翁。广西宣化(今南宁)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命帮办福建、台、澎防务。光绪十年,法越之变,奉命出关视师。次年中法战争结束,奉令回京。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不畏权贵,上疏直言李鸿章误国,弹劾四川总督刘秉璋及其下属贪赃枉法。遭人诬陷,被罢官,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被流放张家口军台,六年后刑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任广西帮办防务,不久辞职赴广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故。博学多才,诗、文、词及书法俱妙,为时人所钦佩。民国《邕宁县志》称其“文宗昌黎诗学少陵”,“书初学颜太师,继学欧阳率更而入其室,晚参汉隶,险劲奇宕,独辟门户,自成一家”。[863]著作有诗词集《宣南集》《征南集》,均散佚;今存《蛰窠诗稿》等。

钟德祥《蛰窠诗稿》,今存手抄本,藏广西图书馆。此本是1966年据钟德祥儿子钟刚中所保存的手稿抄成。按年编排,起光绪二年(1876年),即诗人中进士之年,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诗人病逝之年。写于戍地作品几占一半以上。戍地山间有茅屋一所,作者带妻儿蜇居于此,屡称之为蜇窠,因以名集。诗稿收诗1670多首,诗稿后附有《蛰窠词》17首、《蛰窠丛稿》20篇。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雷达辑校《钟德祥集》,该辑校本以钟家祖传藏本为底本,以广西图书馆藏钟刚中整理本抄件和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参校补充。全书分为《钟德祥奏稿》《蛰窠诗稿》《蛰窠和陶诗》《佚诗辑》《蛰窠词》《蛰窠丛稿》《集古联句》《佚联辑》八大部分,基本将钟德祥的存世之作囊括其中。《蛰窠诗稿》与《和陶诗》《佚诗辑》共录诗1800余首。(www.xing528.com)

钟德祥早期的诗歌给人一种踌躇满志的豪气。如《同友人饮酒作》中:“万里云涛共酒杯,天高海阔我重来。波澜不起安心法,鹰隼横飞出世才。”[864]《感兴》其三:“野田黄雀噪秋风,背负青天过远鸿。万里云霄指远路,十年关塞感飞蓬。”[865]读来令人畅快。再如《过台湾》一首,“闻说山中有豺虎,寒霜灯下看吴钩”之句,[866]慷慨激昂,抒发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之想。中法战争,随唐景崧视边,且亲自“治军龙州”,然清政府于中国军队全胜后罢兵媾和,钟德祥一腔悲愤,形诸楮墨。从边地返京后仍耿耿于怀,《寄龙松岑塞外》诗中有云:“前年越南乱,我忝拥千骑。书生出乘障,四顾无同志。脱然解兵柄,若畏蛇蝎痱。轻舟下乌蛮,清风送归旆。只身入都城,马上只襆被。燕雀翻树颠,鹏蹲若无翅。君如缠藤枝,我叹伏枥骥。”[867]不平之气,溢于言表。甲午中日战争,便再也无法抑制胸中愤懑,除了强烈谴责侵略者的横蛮与无耻,还把矛头对准腐无能的清朝文武官员,《光绪甲午十月初二日感事》中有:“疾风劲草几忠臣,衮衮衣冠倒置民。真将岂须铜面具,好官偏用铁胎银。”[868]亦用诗叙写无奈、苦闷与痛楚:《山海关》一首中有“小臣疏贱甚,无路奉心肝!”[869]之句,可知人微言轻,报国无门。后流放军台,度日艰难,以诗遣怀,所作尤丰,而多凄苦之音。集中吟诵岭南风物诗歌亦多,如“溪友劝尝椰子酒,醉看新月上桄榔”(《过茅堂》)[870],“瘴雨台风岭海时,乡园今已熟荔枝。帝妃一笑千年事,云壑无人空自奇”(《夏日遣兴》其一)[871],“归来返自然,水次又山边。晚照荔枝坝,香风茉莉田”(《归来》)[872],等等,贴切真实,彰显两广的乡土风物。《广西大百科全书》评钟德祥:诗风沉雄,词风清隽,在广西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8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