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震亨造物思想研究》:《长物志》造园带来的奇境

《文震亨造物思想研究》:《长物志》造园带来的奇境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谓是拳石勺水,移天缩地。花木、水池、曲径、湖石皆成小景,都是造园大师们抒发情感、寄托意境、思想交流的一种手段。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提出“兴造论”,强调“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文震亨造物思想研究》:《长物志》造园带来的奇境

江南园林因空间范围的狭小,其内呈现的有限元素都是经过造园主独具匠心的概括和凝练而成,极具典型性和喻意性。“石令人古,水使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也。又须修竹老木,怪藤槐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润,奔泉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也”[25]。可谓是拳石勺水,移天缩地。花木、水池、曲径、湖石皆成小景,都是造园大师们抒发情感、寄托意境、思想交流的一种手段。园林建筑通过这些典型性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游于其中而恍若置身于真山水中,这是园林建筑以有限寓无限的基本特征。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地狭人稠,私家园林日益兴盛。在这区区空间内再现丰富内容,成了当时园林艺术家们亟待解决的要务。造园主巧妙地营建许多廊、亭、轩、榭等小型建筑,用以分隔空间和借景,从而缓解了空间狭小的矛盾。通过分隔空间的手法,在园林内组成各个不同的景点,增加景物的层次,使游者在游赏之时所获得的景观,随着空间不断变化而大为增加。借景在当时被视为“林园之最要者”[26]。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提出“兴造论”,强调“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对此,造园匠师们利用窗户的独特造型来达到借景的目的,如制造便面窗、尺幅窗、梅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27],不仅把园外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而且还把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无形之景尽纳园中,从而引起无穷的联想和隽永的回味。为了丰富园林的内容,当时一些造园主还尽可能采用一切艺术手段来增加园林的美感。甚至有的从甬道铺设花纹、建筑增饰纹样等一些细节变化来捕捉美的丰富性。经过造园家独特构思之后,有限的空间已不仅仅是一幅平淡的自然山水图,而是一个柳暗花明、含蓄深邃的宽阔天地。园林的这种“芥子而纳须弥”的特性,与“尺幅之内,孕千里之势”的中国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其立体的感觉则是其他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