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物艺术与寓意于物-文震亨《长物志》造园研究》

《造物艺术与寓意于物-文震亨《长物志》造园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的造物艺术通过一定形式语言来营造氛围和传达格调,恰好印证了苏东坡提出的“寓意于物”。意动,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意动用法实质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中国传统文人造园,重视神似与韵味,将其恬静淡雅的意蕴、浪漫飘逸的气质、朴实无华的情操,与诗情画意相互融合,展现一种朦胧含蓄之美。无论从视觉角度,而且还从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都很好地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氛围。

《造物艺术与寓意于物-文震亨《长物志》造园研究》

苏东坡作诗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的诗也像他的画一样,不是“金碧山水”,而是“水墨山水”。他的诗语言疏朗自然,清丽流畅,构思明净浑成而不枝蔓琐细,色彩映衬鲜明,画面动静相宜,特别是能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细微变化。他的诗还物色带情,情景交融,青山绿水间处处透露出诗人独特的个性,感受和情思。同时通过诗词传递出独有的意境,曲折传神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情、慕秋之意。一阵新雨刚刚过去,静谧的山林愈加寂静,晚风吹拂,秋意浓厚,能感受到山居环境宁静和清幽。

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古典艺术凝聚着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文化精神。正如文学家王国维所说,“中国古典艺术所创造的意境,就多数来说,突出显示了道家和禅宗世界观”。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的造物艺术通过一定形式语言来营造氛围和传达格调,恰好印证了苏东坡提出的“寓意于物”。在器物制作中,“意”突出表现为意匠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完满和谐意境的追求,在传统瓷器制作中得到具体体现。瓷器艺术讲究外在的完美造型和内在的唯美意蕴之间的和谐统一。例如,宋代钧窑瓷器中的精品——钧窑尊通体施釉,白色粉饰内壁,蓝色和紫红色渐变地粉饰外壁,造型简洁,饱含朴素韵味。通过造型、材质、肌理、装饰等艺术手段,宋瓷的气韵和意境才能如此完满地得以呈现。宋瓷含蓄的形制和低调的釉色,表达出一种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彰显了“玉境”的雅人风范。同时,宋瓷大量使用诗情画意的装饰画和典雅深沉的色调,透露出恬淡、委婉、深刻的东方情调。

意动,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所谓“意”,就是“主观认为”,即主观上对某种事物的认知状态。意动用法实质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如《伤仲永》中说道:“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其父”,意即“以宾客之礼待其父”。又如《桃花源记》曾有:“渔人甚异之。”“异之”,即“以之为异”。就中国古典园林而言,建筑及其他各造园元素基本都属于静态,通过人的情感体验,将其化为动态意象,从而增加空间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即“化静为动”,这也是以景传情、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中国园林的意境,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它是同传统文化和美学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文人造园,重视神似与韵味,将其恬静淡雅的意蕴、浪漫飘逸的气质、朴实无华的情操,与诗情画意相互融合,展现一种朦胧含蓄之美。

文氏在“室庐”卷开篇即写道:“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49]旷世:豁达大度,悠然自得之雅士。怪箨:奇异品种。金:青铜器之属的古董。石:碑碣。意思是说:居住在城市之间,要鸟语花香,僻静优雅,设置的庭斋,都依文人之士造作,植树取佳,栽竹求怪,陈列古董碑碣等等,造就高雅文化氛围,营建避俗、雅致的意境,匠心独运,从此可见古代文人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营造,环境和文人氛围要考究。(www.xing528.com)

文震亨不仅是要建筑本身要古朴、雅致,古色古香,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有详细的要求,甚注重整体的统一古雅审美。如:要求门:“石用方厚浑朴,蔗不涉俗。”[50]门槛的石头要用方正浑厚的,自然才不俗气。阶“自三级至十级,愈高愈古,须以文石剥成。取顽石具台斑者嵌之,方有岩阿之致”。[51]门前石阶愈高愈显得古朴,石头要用有纹理的剥开制成,用形状不规则,带有苔藓痕迹的石头镶嵌,台阶,才有原始古朴的风味,营造的一种古雅、自然的环境。要求栏杆“石栏最古,第近于琳宫、梵宇、及人家冢墓。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莲柱二,木栏为雅。形字者宣闺阁中,不甚古雅;取图画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52]运用石栏是因为石材最是显得古朴,萧静,雅致。木栏却显得雅致,因此都是作者所提倡的。对于卍字的图案不太古雅,所以不赞成置于室外。

对于山斋“庭际沃以饭籓,雨渍苔生,绿褥可爱……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引蔓者,虽有雅致,然不如粉壁为佳”。[53]山斋即园林中处于幽深僻静处的小屋子,自然要打扮的古色雅致,浇上一些米汤,雨后生出厚厚的苔藓,青翠可爱。文氏在造园的每个过程中无不体现出他努力塑造的古雅意境,同时又增加些许悠然人生的文人情怀。

又如《长物志》中对琴室的一段描述:“古人有于平屋中埋一缸,缸悬铜钟,以发琴声者。然不如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或于乔松、修竹、岩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绝,更为雅称耳!”[54]古时有人在平房的地下埋一口大缸,里面悬挂铜钟,用此与琴声产生共鸣。但是这也比不上在楼房底层弹琴的效果,由于上面是封闭的,声音不会散;下面空旷,声音也更加透彻。或者设在大树、修竹、岩洞、石屋之下,地清境净,更具风雅。琴室为主人抚琴之所,是一处全封闭的空间。琴室一般设置在数层之下,房屋的大小应适宜,过大则声音容易分散,过小则声音会显得沉闷。最好的琴室应为下层空旷,上层有楼板,周边配有树木、山石、泉水的房屋。可以说,琴声随空间不停地流动、起伏、变幻,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这就使本来静止的空间具有“流动”的特性。这种时空合于一体的“流动”美,正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最本质的美学内涵。无论是在规整式空间布局还是在自由式空间布局中,门、檐、廊、亭、榭、馆等都起着重要的连接和贯通作用。它们就像音乐旋律上跳动的一个个音符,是建筑流动空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借植物传达情趣和营造意境。例如,福州西湖八景之一的“荷亭晚唱”,取自著名诗句“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采莲归,歌声隔秋水”;另一处“仙桥柳色”景点,则烘托出“迎仙桥畔万条丝,淡荡春光二月时”的意趣。对于这绝美的景色,林则徐也曾盛赞:“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无论从视觉角度,而且还从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都很好地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意境传达是通过园林空间的组合、过渡、转化和碰撞,配合游览者视觉、听觉、触觉的现实感受,构建富于诗意的园林景观,塑造幽深隽永的美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