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昭卓越智谋成功实施灭蜀计划

司马昭卓越智谋成功实施灭蜀计划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昭又派人晓喻邓艾,使邓艾接受了伐蜀方案。后来的事态发展,果然证实了司马昭的判断。司马昭发诏用槛车押送邓艾返回洛阳,并敕钟会进军成都。司马昭是灭蜀战争的发动者,也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司马昭的灭蜀之战的成功,在于他审时度势又老谋深算,果敢地任用钟会这样的“非常之人”,借以做成非常之事,而又不使自己受到损害。

司马昭卓越智谋成功实施灭蜀计划

平定“淮南三叛”后,司马氏势力更加稳固。甘露五年(260)五月,司马氏党羽贾充等弑杀高贵乡公曹髦,常道乡公曹璜继立为帝。执掌大政的司马昭在切实地控制了内部之后,急需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功业,以便名正言顺地取曹魏而代之。而任何功绩都不如消灭敌国来得伟大。对吴、蜀掂量一番之后,司马昭决定以蜀汉作为首攻的目标:

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晋书》卷二)

在司马昭看来,若首先攻吴,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并需开凿通往长江的水道,费功费时,须从长计议。如若先攻下其盟国蜀汉,居长江上游,可顺流而下,使吴国据江而守的战略落空,则日后攻吴更为容易。当时蜀国地小民疲,实力衰损,朝中由宦官黄皓等人专权,大将军姜维为避祸而远离成都,率军在靠近陇西的沓中屯田种麦。司马昭的伐蜀方略,就是以偏师阻击姜维,使之不能回援成都,而大军则直出秦岭山间小道,袭取汉中,打开通往成都的门户。魏国大军深入蜀国腹地,攻城略野,蜀国灭亡便指日可待。

然而,魏国绝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持反对意见,其中包括司马氏的得力心腹、长期主持对蜀战争邓艾。司马氏的另一个得力心腹钟会却力主伐蜀,为此,他与司马昭一起“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262)年底,钟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主持伐蜀事务。司马昭又派人晓喻邓艾,使邓艾接受了伐蜀方案。

景元四年(263)八月,司马昭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命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统军三万余人,邓艾向甘松、沓中牵制姜维,诸葛绪向武街、桥头截断姜维归路。命镇西将军钟会统军十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入汉中。钟会的东路军无疑是伐蜀主力。由钟会充任伐蜀大军的主帅,可见司马昭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钟会是魏太傅钟繇的次子,年少时被人视作奇才。他后来投靠司马氏,参与机密,出谋划策,颇受倚重。钟会的表现使时人觉得他投机钻营,极具个人野心。当司马昭命钟会率大军伐蜀时,有人进谏,说钟会单身无子,了无牵挂,让其手握大军,千里远征,事成之后,怕是难以控制。司马昭笑着回答道:

“我宁当复不知此耶?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敌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遣会伐蜀,必可灭蜀。灭蜀之后,就如卿所虑,当何所能一办耶?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只自灭族耳。”(《三国志》卷二十八)(www.xing528.com)

在司马昭看来,伐蜀易如反掌,关键是要找一个敢于作战的将帅统军,那些反对出军的人,实际上内有胆怯之心,强要他们率兵出征,他们在胆怯之下勇气与智慧都会大打折扣,强迫必然打败仗。让钟会当统帅,正是看中他敢作敢为的性格,必然可以完成灭蜀任务。至于事成之后,钟会若要反叛,他既不能利用刚刚遭受亡国之祸而“心胆以破”的蜀人,也不可能获得“各自思归”的出征将士的支持,只能是自取灭亡。后来的事态发展,果然证实了司马昭的判断。

钟会大军进入汉中后,连克乐城、汉城、关城,进抵剑阁。由于西路军诸葛绪调度失误,姜维得以引兵东归,聚合诸将,退守剑阁。钟会大军与姜维守军一时相持不下。这时,邓艾率军由阴平险道行进七百余里,奇兵直出江油,进至绵竹,阵斩蜀军守将诸葛瞻。邓艾进军雒县,逼近成都,蜀主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投降。随后,姜维奉敕书投降了钟会。蜀国就此灭亡。

邓艾进驻成都后,以魏中央政府的名义,“承制”封拜蜀主以下原蜀国官员,命属下诸将分领蜀中诸郡,骄矜自大。钟会等密报邓艾肆行悖逆,图谋作乱。司马昭发诏用槛车押送邓艾返回洛阳,并敕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先行到达成都,宣谕旨意,将邓艾父子收入槛车。钟会抵达成都后,独统大军,威震蜀中。他自以为功名盖世,不能复居人下,加上猛将锐卒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图谋在回师途中反叛。钟会打算让姜维等率蜀兵出斜谷,自己率大军随后进发。到达长安后,命骑兵陆路步兵从水路,两路并进,到洛阳会集,则天下一举可定。

景元四年(263)十月,伐蜀捷报纷纷传到京都,司马昭当仁不让地受封拜为晋公、相国。次年正月,司马昭奉天子西征,到达长安。他写信给钟会说:“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接信大惊,自知反情已经败露,立即胁迫属下军将,发动反叛。军将们拒不受命,倒戈相击,将钟会、姜维杀死。不久,邓艾父子也在征还途中被杀。

魏灭蜀国,打破了三国鼎立政治格局,中国政治版图重新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司马昭是灭蜀战争的发动者,也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灭蜀两路大军的统帅,均被处死,免去了他们因功骄悍难驭的麻烦,而司马昭则凭借伐蜀威势,顺理成章地晋爵晋公,进位相国,建立起晋国的基业,在夺权篡魏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司马昭的灭蜀之战的成功,在于他审时度势又老谋深算,果敢地任用钟会这样的“非常之人”,借以做成非常之事,而又不使自己受到损害。他无疑是一个深沉大度的谋略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