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素质要求及职业兴趣能力

大学生就业素质要求及职业兴趣能力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素质的含义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然而,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外,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其难就业非常重要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道德诚信排到了第三位,不难看出当今社会向来看重员工的道德素质水平。

大学生就业素质要求及职业兴趣能力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二)职业素质的培养及要求

1.有明确的目标

不管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后都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不管是小目标还是大目标,只要有使自己向前的动力就行。在工作前很多面试官都会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是大目标,工作后每周的周计划,这是小目标。

2.要有时间观念

在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观念了,上班不要迟到,下班不要早退,在一小时里面就要干一小时的工作甚至更多,工作中不要拖拉。这样的好习惯无论对于领导还是对于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

3.要有团队意识

不管是在哪里,都会有一个团队,小团队也好,大团队也罢,绝对不能把自己独立出来,要时刻想着自己是这整体的一部分,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团队意识,要为整个团队考虑。

4.有互助精神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要有互助精神,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工作中的同事之间,不管是谁遇到问题就尽量去帮忙,因为你帮助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去帮助你,只有你先奉献了,才有可能得到回报。

5.学会交流

在工作中一定要懂得去交流,不要自己一头闷着去干自己的工作不与人交流,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都可以拿来与同事交流,这样还能增进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6.有创新观念

发展源于创新,要想有发展就要有创新的头脑和思维,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创新的,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为了自己的更好发展一定要具有创新的观念。

7.不断学习的精神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因为就像大自然在随时的变化着一样,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在变化着,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变化的潮流。

(三)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的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84.8万增至2009年的611万,2016年为765万,2017年为795万,2018年则为820万,而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随着逐年的累积,不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越来越多。然而,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外,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其难就业非常重要的原因。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心,71.5%的单位负责人选择了此选项,其次为团队精神(68.8%),道德诚信(58.3%),沟通能力(53.1%)等。(注:括号中的数字为被调查用人单位所占比例)

我们发现,选择比例高的选项都是关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出人意料的是学习成绩和外语成绩的得分都不高,这与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分数高低来判断学生的优秀与否截然不同,而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如团队精神、道德诚信等都是不能通过分数判定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道德诚信排到了第三位,不难看出当今社会向来看重员工的道德素质水平。(www.xing528.com)

(一)专业素质的含义及其要求

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与水平,主要表现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建立在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职业的基础。

专业技能是指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训练形成的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为重要,这是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等于纸上谈兵,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因此,要使自己在职业活动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二)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建议

大学生要成才,要想在企业受欢迎且能在市场经济中一显身手,在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建功立业、成为具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骨干,甚至成长为新时代企业家,就必须在自己的学习规划中实现三个转变:

1.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由于应试型教育体制,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依照学校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被动地学习,即一门课程一本规定教材,听课、记笔记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只凭考试分数这把尺子,似乎考试及格了,这门知识就掌握了。实际上,由于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成了基本的学习手段,背过了、考过了,这门课的大部分知识也就抛诸脑后了。学习上缺少主动性,没有钻研精神,致使许多大学生在经历了二十几门课程考试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脑袋也像计算机染了病毒,所学几乎都变成了乱码。

因此,大学生必须从应试型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的课堂听与记、考前的猜题与背题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即主动阅读,不局限于规定课程,不局限于规定教材,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教师提供阅读书目的基础上,广泛研读,吃透各门专业课程,把知识由简单的记忆转向深入的理解,使之融入自己的血液,成为自已头脑中永久的财富;主动交流,针对学习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与同学在上、下课主动进行讨论,并向老师请教,在师生间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是被动学习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2.从专业学习向目标学习转变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专业领域已经越来越宽,专业内的前沿知识也越来越多,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努力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但要做到专且精是不可能的。大学生应该在大概了解专业领域以后,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个人能力状况,把专业内的某一学科项目确定为自己的深入研讨目标。目标学科作为方向与核心能力确定之后,其他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就会成为目标知识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和有目的地学习这些知识,从而使专业知识在目标知识的引领下,形成有机整合的知识构架。这是大学生在自学意识指导下,培养自己成为专家型和精尖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从知识型学习向技能型学习转变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源主要是书本和课堂,所缺的是实践经验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能力,而企业用人的根本目的是在经营运作中创造实际的绩效和业绩,绩效和业绩靠的是企业各岗位人员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所拥有的技术和能力。企业评价人才的标准就是看员工观察问题、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所产生的成效。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不能期望企业能给你充分的时间让你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意技能的培养。

思考题

1.职业生涯设计有哪些原则?

2.简述人职匹配理论。

3.职业生涯设计有哪些步骤?

4.职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有哪些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