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卷27《下五行志》第7节

《白话汉书》卷27《下五行志》第7节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歆认为,这些都是愿望与结果相背离的体现。多种征兆中的表现为常年温暖的,刘向认为是《春秋》记载的冬天有不结冰的情况。董仲舒认为,无冰象征国君夫人的行为不端,阴气失去节制。鲁桓公杀害哥哥,有弑君之罪,对外促成宋国内乱,与郑国交换城邑,背叛周王室。刘向认为,殷商的国运已经衰落,高宗在这种颓境中即位,居丧期间,表现哀痛,天下响应,朝中政治出现转机。

《白话汉书》卷27《下五行志》第7节

《洪范五行传》讲:“君王的眼力不敏锐,称为不哲,错误表现在举措失当,受到的惩罚是恒燠,恒燠就是闷热,达到极致,人就会生病。有时会有草妖出现,有时会有蠃虫孽出现,有时会有羊祸,反映在人身上,会有眼疾、眼睛红肿,会有赤眚赤祥。按照五行解释,水克火。”

“眼力不敏锐,称为不哲。”哲,就是智。《诗经》讲:“你为政不明,就会失去辅佐、失去卿大夫;你若施政有德,臣下不会背叛,也没有奸邪小人。”意思是,君王不能明察,政治昏昧,不能明辨是非,亲近佞臣,提拔逢迎拍马的人,无功者受赏,有罪者不罚,百官都废职乱行,失在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沓沓,所以错就错在萎靡不振、拖拖沓沓。盛夏时,日照时间长,暑热养物,朝政荒废,就会罚以气候闷热。冬天会有暖冬,春夏气候不调和,此时会有疫病流行,对人的健康有害,会有流行病。该杀的不杀,霜降则杀不死害草;把诛杀惩罚大权交由臣下决断,诛杀不按照时令,就会有草妖。凡是妖孽出现,都以服饰来呈现外貌,言辞通过诗歌宣扬,用声音让人听到它们。用颜色看到它们,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五色,如出现眚祥,圣人认为,这是草妖出现,是君王失去权柄的显著特征。气候温暖会生虫,会有蠃虫妖,会有螟虫,这是指应当死的没有死,不应该繁殖的大量繁殖,过多过滥,造成灾害。刘歆认为,这些都是愿望与结果相背离的体现。在《易经》里,刚包容柔为《离卦》,离卦为火、为目。羊的头顶长角,下面有蹄,这就是刚包容柔,羊的眼睛很大,却视物不清,会有羊祸,有一种说法,温暖的年份,羊容易得疫病而死,以致出现怪异,其实就是这样。对于人,会有眼疾,会视物不清。火是赤色的,这叫“赤眚赤祥”。凡眼睛出问题,都是伤在火气,火气受伤害,那么水气则来压制。病得厉害,要顺势而为,祸也可以转化为福,就有福寿。刘歆在古书里看到,这叫羽虫之孽,也叫鸡祸。刘歆解释,在天文学上讲,南方的鸟宿也叫鸟喙,鸟是羽虫;祸由羽来,因此也叫鸡祸;鸡在《易经》里,是《巽卦》。刘歆的解释有误。多种征兆中的表现为常年温暖的,刘向认为是《春秋》记载的冬天有不结冰的情况。小的暖冬不记载,只记载不结冰的年份,即只记载重大的事件。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无功授爵叫‘欺’,其惩罚是恒燠,到处都有雨雪但气温还较温暖。臣安享禄位,骄奢淫逸叫‘乱’,就会出现暖冬多生虫。知道臣下有罪,不加惩罚叫‘舒’,引起的天气变暖的灾害,夏天热得可以死人,冬天里植物开花结果。臣下有罪,不加以惩罚,朝政会衰亡,其结果,应该寒冷却要热上六天。”

鲁桓公十五年,“春天,没有结冰”。刘向认为,周代的春天相当于汉代的冬天。此前,鲁桓公向邻国挑起事端发起战争,三次战争,是一败再败,对内失去民心,对外结怨诸侯,又不敢严格执行惩罚。郑伯姬突篡夺哥哥的君位,成为国君,鲁桓公与郑伯姬突的关系很好,气味相投,不能正确对待善恶所带来的惩罚。董仲舒认为,无冰象征国君夫人的行为不端,阴气失去节制。

鲁成公元年,“二月,没有结冰”。董仲舒认为,这是刚经历鲁宣公的葬礼,国君和臣下没有哀伤之情,反而炕阳自大,鲁国制定丘甲军赋法。刘向认为,鲁成公年幼,鲁国政治过于舒缓。

鲁襄公二十八年,“春天,没有结冰”。刘向认为,此前,国君设置三支军队,有侵犯邻国、动用武力的想法,从而与邻国不和,邻国从三个方向讨伐鲁国,战争持续十几年,国家陷入饥馑,百姓怨恨,臣下离心离德,鲁襄公恐惧,而且政治又舒缓,对不法大臣不敢惩罚。另外,楚国是夷狄之国,鲁襄公有依附楚国的想法,这就有了不能区分善恶致使春天不结冰的情况。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还有一种说法,有水旱灾害,寒暑变化,天下一样,因此说“春天不结冰”,这是全天下的灾异。鲁桓公杀害哥哥,有弑君之罪,对外促成宋国内乱,与郑国交换城邑,背叛周王室。鲁成公时,楚国横行中原,周室大夫王札子杀害召伯、毛伯,晋国在贸戎打败天子的军队,天子无可奈何。鲁襄公时,天下诸侯,都是大夫掌控国政,国君的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君的权势日益衰落,这就是善恶不分,对不法大夫不能惩罚造成的恶果。周室失之舒,秦国失之急,因此,周王室衰落时没有寒冬,秦国灭亡时没有暑热。

武帝元狩六年,冬天不结冰。此前,连续几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进军祁连山,跨越沙漠,对匈奴伊稚斜单于穷追猛打,斩首十余万级,大军凯旋,武帝大行赏赐。此后,武帝开始考虑百姓的疾苦,这一年,武帝派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符节,巡行天下,抚恤鳏寡孤独;向百姓借贷钱款,赈济贫困;让郡国官吏举荐散逸在民间的独行君子,送往皇帝的行宫,皇帝予以接见。郡国有提的谏言,上报丞相府、御史大夫府转呈皇帝。天下为此而欢欣鼓舞。

昭帝始元二年,冬天没有结冰。这一年,昭帝九岁,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施行宽缓政策,与民休息,以利于天下百姓。

鲁釐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霜降,不能杀死荒草”。刘歆认为,这是草妖。刘向认为,汉代的十月是周代的十二月。在《易经》里,五是天位,是君位,九月,阴气到来,五通于天位,其卦象是《剥卦》,剥的意思就是万物剥落,上天大行杀伐,阴命要服从于阳命,臣下接受君命,实施杀伐。十月霜降,草木没有凋零,这是君命得不到执行,过于舒缓的反映。在当时,公子遂在鲁国专权,三桓在鲁国开始父子相继担任上卿,上天告诫说,从此以后鲁国将会有祸乱。鲁文公不醒悟,后来,公子遂杀害子赤,季氏、叔孙、孟孙三家,驱逐鲁昭公。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京房在《易传》里讲:“臣下执行诏令懈怠,这是不顺,导致霜降后草木不凋零。”。

《书序》讲:“伊陟辅佐太戊,亳地出现怪异,桑树、楮树长在一起。”《洪范五行传》讲:“在宫中,两棵树一起长在朝堂,七日间,长得有双手合抱粗。伊陟告诫太戊要修德,两棵树很快枯死。”刘向认为,殷商的国运已经衰落,高宗在这种颓境中即位,居丧期间,表现哀痛,天下响应,朝中政治出现转机。此后,高宗又荒废政事,国家出现危亡迹象,所以有桑树、楮树的异象。桑与丧是同音,楮树表示还有生机,这是生杀大权落在臣下手里的象征,这些类似于草妖。有一种说法是,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而且暴长,意味着小人很快会坐在大臣的位置上,危及到国家安危,这象征朝廷将会变成废墟。

《书序》又讲:“高宗祭祀成汤,有野鸡飞到宫中,停留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讲:“这是在告诫君王,要端正政事。”刘向认为,会鸣叫的是雄野鸡,长有赤色的羽毛。在《易经》里,鸡为《离卦》,雉星宿在南方,这类似于赤祥。刘歆认为,这是羽虫孽。《易经》里有《鼎卦》,鼎,是宗庙的礼器,在祭祀时使用,长子保管礼器。野鸡从外面飞进来,停留在礼器上,表明继嗣会有改变。一种说法是,鼎有三足,代表三公,移动鼎时要抬着鼎耳。野鸡站在鼎耳上,表明小人将居于三公之位,败坏宗庙祭祀。野外的树木在宫中生长,野鸡飞入庙堂,这些都是败亡的异象。武丁恐惧,向忠臣、贤者求计,高宗武丁此后修德,端正政事,对内重用傅说,将国事交予傅说,对外讨伐鬼方,安定华夏,所以树木、野鸡昭示的妖孽才得以化解,武丁享有百余年的福寿,这是所谓“六灾出现,只要谨慎处理政事,还是会有五福降临,把这向天下宣扬”。按照五行解释,金克木而木不能曲直

鲁釐公三十三年,“十二月,冬天李树、梅树结果”。刘向认为,周代的十二月是汉代的十月,此时李树、梅树应该凋谢,反而开花结果,这类似于草妖。先开花,后结果,不记载开花,是挑重要的记载。这是阴气做了本来属于阳气做的事情,象征臣下专权,作威作福。一种说法,冬天是肃杀的季节,反而出现植物结果的异象,象征骄臣应该惩罚,没有受到惩罚的情况。所以就会有冬天结果的异象,臣下心怀邪谋,已经显露出迹象但还未得逞,至于有了果实,则是已经成为事实。在当时,鲁釐公去世,公子遂掌权,鲁文公执迷不悟,后来就有了子赤之乱。一种说法是,君王过于舒缓,暑热之气不能消褪,植物就会开花结果。董仲舒认为,李树、梅树结果,是臣下过于强大。《洪范五行传》解释:“不应该开花而开花,要更换大夫;不应该结果而结果,要更换相国。”冬天,以水为王,以木为相,因此说,这象征大臣。刘歆认为,有很多的征兆,都是因为虫妖,心中的想法变成蠃虫妖。李树、梅树结果,属于草妖。

汉初,惠帝五年冬天十月,桃树、李树开花,枣树结果,在昭帝朝,上林苑中的一棵大柳树折断倒地,有一天,突然自动矗立起来,生出枝叶,还有虫子吃了树上的叶子,留下文字“公孙病已立”。另外昌邑国社庙有一棵枯树,重新长出枝叶。眭孟认为,木属于阴,象征民间有人,或原来失势的公孙氏,从民间受命,将会即位为天子。昭帝正年富力强,霍光执掌朝政,认为眭孟妖言惑众,将眭孟逮捕斩首。再后来,昭帝驾崩,没有子嗣。朝廷征召昌邑王刘贺作为继嗣,继承皇位,刘贺悖逆无道,霍光废黜刘贺,重新立昭帝哥哥卫太子的孙子,这是宣帝,名字正叫病已。京房在《易传》里讲:“枯杨长出嫩芽,枯木复生,昭示君王没有子嗣。”

元帝初元四年,为皇后的曾祖父王伯建造的济南东平陵的墓门梓柱突然长出枝叶,一直长出了屋子。刘向认为,这昭示外戚王氏富贵强盛将要篡夺汉室。后来王莽篡汉,他解释:“初元四年,我出生在那一年,正是汉室九世帝王的火德出现厄运,才有这种异象出现在高祖考的墓门上。墓门是通道,梓柱象征他的后代。这是王氏应该有贤后代开通皇统,从担任柱石大臣起,接受天命,最终成为帝王的符命。”

元帝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发布禁令,民众不得私自建立社庙。山阳郡橐县茅乡的社庙旁有一棵大槐树,官吏将其砍断了,当天夜间,大树又在原处重新站立。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郡街邮有一棵樗(chū)树,长出来的树枝像人头,有眉毛眼睛,但没有耳朵头发。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郡西平县遂阳乡有一根柱子倒在地上,长出来的枝干像人形,身子青黄色,面部白色,头上有胡须、毛发,继续生长,竟然长达六寸一分。京房在《易传》里讲:“帝王的圣德衰微,下人将要崛起,就会有树木长成人形。”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郡有一颗大树倒在地上,树干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百姓截断它的干,取去一段有九尺余,整颗树已经枯死。又过了三个月,这棵大树突然自己矗立起来。京房在《易传》里讲:“抛弃正道,迷恋淫邪,出现的怪异就是妖树砍断之后,继续生长。后宫的嫔妃享有专宠,大树砍倒在地重新矗立,枯死的树木重新复活。天子特别厌恶这种事情。”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上落下草雨,草叶纠缠在一起,有弹丸那般大。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上落下草雨,形状像永光年间一样。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给予大臣的俸禄太少,就是忠信淡薄,贤臣离去,出现异象是上天会落下草雨。”

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天,有八哥筑巢”。刘歆认为,这是羽虫孽,八哥的羽毛是黑色,这是黑祥。视觉不敏锐,耳朵不聪慧,就会有这样的惩罚。刘向认为,出现了飞虫、鬼蜮,不是从外地来的,因为这是邪气所生,就是所谓的眚;八哥鸟则说是外来的,是邪气导致的,是所谓的祥。八哥,是夷狄地域穴居的飞鸟,飞来中原,没有洞穴,只好筑巢,这是阴占据了阳位,象征季氏将要驱逐鲁昭公,国君将要离开王宫,居住在荒野。八哥的羽毛是白色,这是旱祥;八哥穴居,喜欢水塘,水是黑色,昭示国君有难。上天告诫,既然失去民心,不能再急躁暴虐;急躁暴虐,大臣就会操控权柄,驱逐国君,国君被迫离开王宫,流亡外国。鲁昭公执迷不悟,举兵攻打季氏,被季氏打败,逃亡齐国,死在外地。董仲舒对此事的看法大致相同。

汉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鸦与黑乌鸦,在楚国的吕县争斗,白颈乌鸦被打败,坠入泗水,死去的乌鸦有数千只。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白黑祥。当时,楚王刘戊暴虐无道没有为臣之道,用刑罚侮辱申公,与吴王合谋造反。乌鸦群斗,这是军队打仗的象征。白颈乌鸦小,表明弱者必败。坠于水中,将会死在有水的地方。楚王刘戊执迷不悟,举兵响应叛乱,与汉朝军队大战,兵败逃走,到了丹徒县,被越人所杀,坠马死在水中,正好验证此前的乌鸦坠死水中。京房在《易传》里讲:“皇亲悖逆,出现的异样就是黑白乌鸦,妖在国内争斗。”

昭帝元凤元年,有乌鸦与喜鹊在燕王的宫中池上打斗,乌鸦坠于池水中死去,这类似于黑祥。当时,燕王刘旦谋反作乱,执迷不悟,伏罪自杀。楚、燕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藩臣,因为骄横与对朝廷的怨恨,谋反叛逆,都有乌鸦与喜鹊的打斗的妖祥出现,行为相同,所占之象也相同,这是天人感应的明证呀。在燕国,有一只乌鸦与喜鹊在宫中争斗,结果是黑乌鸦死,在楚国,有上万只乌鸦在野外争斗而白乌鸦死,象征着燕国的阴谋尚没有发动,燕王独自在宫中自杀,所以一只水色即黑色乌鸦死掉。楚国炕阳,举兵造反,楚国大军在野外大败,象征许多白乌鸦死,天道真可谓至精至微。京房在《易传》里讲:“谋逆篡杀,就会有乌鸦妖与喜鹊妖争斗。”

在昭帝朝,有鹈鹕,也叫秃鹙,落在昌邑王宫殿下,昌邑王派人射杀秃鹙。刘向认为,水鸟色青,属于青祥。在当时,昌邑王荒淫无道,驰骋无度,侮慢大臣,不敬皇室,有服妖的异象,所以青祥出现。野鸟飞入王宫,意味着宫室将会空寂无人。昌邑王执迷不悟,身败名裂,最终败亡。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斥退有德之臣,他的过错在于悖逆狂妄,就会出现水鸟聚集在国中的妖祥。”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日(三十日),泰山郡的山桑谷有猫头鹰将自己的巢穴焚毁。有个名叫孙通的男子,听到山中群鸟、猫头鹰和喜鹊的叫声,前去观看,发现是猫头鹰的巢穴在燃烧,已经坠落在地,里边有三只幼鸟被烧死。这棵树双手合抱有四围粗,鸟巢距离地面五丈五尺。泰山郡太守平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朝廷。猫头鹰的颜色是黑色,类似黑祥,是贪虐的鸟类。《易经》讲:“鸟焚烧巢穴,旅途之人,先笑,后哭号。”泰山,是岱宗,是五岳之首,君王改朝换代,帝王改换姓氏,在此祭告。这是上天发出告诫,不要接近贪虐之人,听信他们的谗言,否则就有鸟焚烧巢穴的异象,害死自己子孙,断绝后嗣,还有帝王改换姓氏的惨祸。再后来,赵飞燕得到成帝宠幸,被立为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被立为昭仪,姊妹二人在后宫得到专宠,后宫里的许美人、曹伟能生下皇子,赵昭仪大怒,迫使成帝夺去皇子,杀了孩子及孩子的母亲。成帝驾崩,赵昭仪自杀,事情才被揭发出来,赵皇后被废自杀。这是鸟焚烧巢穴,杀子,而后哭号的应验。还有一种说法,王莽贪虐,却担任社稷重臣,最终酿成帝王改换姓氏的惨祸。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暴虐,鸟焚烧它的巢穴。”

成帝鸿嘉二年三月,博士举行大射礼,有飞来的野鸡在庭院里翔集,顺着台阶登上殿堂,发出鸣叫。再后来,野鸡又聚集在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车骑将军的府第,又聚集在未央宫承明殿的屋顶上。当时,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待诏宠等人向成帝谏言:“天地间的气息,同类相应,以此告诫君王,从微小的事物,警示大的变故。雉鸡听觉敏锐,最先听到雷声,所以《月令》记载雉鸡报知节气。经书记载,在商代高宗朝,有雉鸡站在鼎耳上鸣叫的异象,已有转祸为福的效验。而今雉鸡在博士举行大射礼日,大庭广众之下,聚集在庭院,还沿着台阶登上朝堂,万众瞩目,一连多日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何故。不仅如此,雉鸡还飞往三公府第,飞到太常、宗正、宗庙,然后飞入皇宫。这样的停留在告诫人们,已经非常周到细致,即使人来告诫,也比不过这样!”此后,成帝派中常侍鼌闳传旨王音:“听说捉到的雉鸡,身上的羽毛受过伤,似乎是被人捕获,再放出来,是否有人在刻意做这件事?”王音回答:“陛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不知道是谁献上谄佞的主意,竟然这样扰乱皇上的视听!左右阿谀的佞臣太多,臣用不着再讲谄谀的话。现在,朝中公卿以下大臣,只知道保位,没有人敢站出来讲正直的话。如让陛下觉悟,恐怕大祸将要临头,严厉苛责臣下,甚至绳之以法,我当第一个伏法受诛,能有什么好辩解的!而今,陛下即位已经十五年了,还没有确立太子,陛下每天驾车出游,荒诞不经,早就传遍了京师,外地说得比京城更玄乎。现在外有微服私游带来的害处,内又有身体得病的忧愁,老天多次昭示灾异,愿陛下警醒,然终究没有改正。上天尚且不能感动陛下,臣下还能报什么希望呢?只有以逆耳忠言待死,微命悬于旦夕罢了。如果身遭不测,将置老母晚年于何地,还能做皇太后吗!高祖打下的天下将会嘱托给谁呢!此时此刻,陛下应该向贤者、智者求贤问计,克己复礼,以求得上天护佑,只有这样,才能有太子可立,灾异才会消除。”

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天水郡平襄县有燕子孵鸟雀,喂养长大后,全部飞走。京房在《易传》里讲:“贼臣在国,有燕子孵鸟雀的异象,诸侯遭殃。”还有一种说法,生下来的不是其类,预示自己的儿子不能作为后嗣继承。

史书记载,鲁定公时,季桓子打井,挖出一个土缶,里边有像羊一样的小动物,这类似于羊祸。羊,是地面上的动物,却幽闭在土里,象征鲁定公不能重用孔圣人,宠幸季氏,昏昧不明。还有一种说法,羊不在野外觅食,却被囚禁在土缶,象征国君失去权力,受到季氏囚禁,季氏也会受到家臣囚禁。这一年,季氏的家臣阳虎囚禁季桓子。又过了三年,阳虎劫持鲁定公讨伐孟孙氏,兵败,窃取鲁国受封时的国宝玉璜和大弓出逃。

《左氏传》记载,在鲁襄公时,宋国有一位女子生下一个女儿,出生时,全身长满赤红毛发,父母将其弃于大堤下,宋平公母亲共姬的赶车人看到了,把女婴抱回家,取名字叫弃。长大后很美丽,宋平公将该女子纳入宫中,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字叫子佐。后来,宋国大夫伊戾谗毁太子子痤,国君杀了太子。此前,宋国大夫华元逃亡到晋国,华弱逃亡到鲁国,华臣逃亡到陈国,华合比逃亡到卫国。刘向认为,这些事情就是火灾赤眚的反映。京房在《易传》里讲:“尊卑不分,就会出现女孩出生时身上长出赤毛发的情况。”

汉初,惠帝二年,宜阳县落下血雨,落在一顷地大小的地面。刘向认为,这是赤眚。在当时又有冬天打雷,桃树、李树开花,出现了暖冬的惩罚。汉初的政治舒缓,吕氏家人在朝中掌权,谗言横行,杀害三位皇子,立了不是惠帝生的儿子当皇帝,封了不该封的吕氏为诸侯王,斥退大臣王陵、赵尧、周昌。吕太后驾崩,朝中大臣合谋,诛杀吕氏,一时间血流成河。京房在《易传》里讲:“归罪不释,叫‘追非’,异象就是落下血雨;疏远宗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宗人叛离。”又讲:“佞人享受爵禄,功臣遭受屠戮,天上会落下血雨。”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郡湖陵县落下血雨,落在宽三尺,长五尺的地面上,大者如钱,小者如麻。此后二年,哀帝驾崩,王莽擅权,诛杀外戚丁氏、傅氏,将大臣董贤等罪人的家属流放至远方,与当年诸吕事情招致的情况一样。杀的人少,血雨落下的面积也小。

《洪范五行传》讲:“不能兼听,不能做出正确决断,错误表现在处理事情轻率急躁,错误的惩罚,长久寒冷,达到极致,国家就会衰弱。有时会有鼓妖出现,有时会有鱼孽出现,有时会有猪祸出现,有时则有人的耳朵有毛病,有时会有黑眚黑祥,按照五行解释是火克水。

“不能兼听,会做出错误决定。”错误表现在偏听偏信,正确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下情壅塞,不能正确处理政务,过严过急必有所失,错误原因在于急躁易怒。冬天白日的时间短,天气寒冷,杀伤万物,君王急躁,其惩罚为常寒。寒则五谷不能生长,国家民众都陷于贫困,所以说它的不良后果就是发生极贫。君王过于苛刻、缺少恩情,臣下战栗,不敢说话,相当于君王自己闭目塞听,于是乎各种妄语之气就会变成声音传出来,所以出现鼓妖。寒气逼人,会有鱼孽。天上下雨多,有龟孽,龟能在陆地上行走,不是极阴的动物;鱼离开水会死亡,这是极阴的妖孽表现。在《易经》里,猪为《坎卦》,猪有一双大耳朵,不能聪明善听,所以听气受到损伤,会有猪祸。一种说法,天气太冷,猪会冻死,等到变成怪异,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人,则往往是耳朵听力生损,这叫作耳疴。水为黑色,是黑眚黑祥。凡是人的听力受损,都是病在水气,水气有病,火气则来伤害。如果极贫,如果能顺天而行,得到的福气就是富裕。刘歆在古籍中看到,有介虫孽的很多征兆都是天气持续寒冷。刘向认为,《春秋》没有记载,当时正是周代末世,政治舒缓,王室号令不行,朝政掌握在藩臣手里,出现的怪异是持续温暖而已,到了秦代才作为效验。秦始皇即位时,年龄尚幼,朝政掌握在太后手里,太后与吕不韦、嫪毐淫乱,封嫪毐为长信侯,把太原郡封予嫪毐,在宫室苑囿自由出入,朝中的政事也由他断决。所以这一年冬天天上打雷,是因为阳气得不到封闭而造成的危害,这也是政治舒缓、祸灾迫近的征兆。秦始皇举行加冠礼,开始亲政,嫪毐担心被杀,造反作乱,秦始皇一举粉碎叛乱,诛杀嫪毐,同党被杀者有几百人,大臣二十人遭受车裂酷刑惩罚,夷灭叛乱者的家族,四千余家被流放至房陵县。这一年四月,天气寒冷,百姓有冻死的。几年之内,政治缓急出现如此急遽的变化,天气以暖冬、寒冬相呼应,这是明显的验证。刘歆认为,天上下大雨雪,或不该下雨雪而下雨雪,或下大冰雹,或下严霜杀死庄稼草木,均属于寒冷的惩罚。刘向认为,下连阴雨是属于貌不恭敬所导致的。京房在《易传》里讲:“有德的人遭遇危险,叫违逆天命,会导致冬季寒冷异常。诛杀过重,就有应当温暖的时候却出现严寒,并且持续六日,也会下冰雹的情况。伤害正直的人却没有受到惩罚,这是养贼,就会出现严寒持续七十二日,冻死飞禽。有道之人遭到贬黜,这叫作伤,这时候,天气会寒冷,不下霜也会杀死草木,地下有泉水涌出。打仗时不了解敌方详情,这叫作负于君命,这时候寒冷,有雨水,植物也长得不茂盛。听到善言劝告,不知道悔改,反映在身上就是耳聋。”

鲁桓公八年,“十月,天上下雨雪”。周代的十月是汉代的八月,不是下雪的时候。刘向认为,当时的国君夫人到了齐国,有淫行,而鲁桓公有妒忌心,夫人要杀鲁桓公,天象出现异常。鲁桓公不醒悟,后来还与夫人一起到齐国,结果被杀。凡是下雨,就是阴天,雨中夹带雪,就是极阴,下的时间不对,意味危险迫近。董仲舒认为,这象征国君夫人肆意妄为,阴气过盛。

鲁釐公十年,“冬天,天上下大雨雪”。刘向认为,此前鲁釐公立侍妾为夫人,阴居于阳位,阴气太盛。《公羊春秋》讲:“有大冰雹。”董仲舒认为,鲁釐公受齐桓公逼迫,不得不立侍妾为夫人,不敢亲近其她妃妾,只能专心于一个女人,这时的天象就是下冰雹,表示受到胁迫,不得不专心于一个女子。

鲁昭公四年,“正月,天上下大雨雪”。刘向认为,鲁昭公娶了吴国同姓(姬)的女人,为了避讳,改叫吴孟子。国君在上做了不符合礼仪的事情,臣子也就在下非议不止。而且,鲁国的三家已经很强大,他们轻视鲁昭公,已经有了侮慢之心。董仲舒认为,季孙氏长期掌权,阴气太盛造成这一现象。

汉初,文帝四年六月,天上下雨雪。此后三年,淮南厉王刘长谋反,被发觉,文帝将刘长流放至蜀郡,死在路上。京房在《易传》里讲:“夏天有雨雪,这是上天在告诫,臣子将要作乱。”

景帝中元六年三月,天上下雨雪。这一年六月,匈奴入侵上郡,盗取朝廷马场饲养的马匹,吏卒战死者有两千余人。第二年,条侯周亚夫被捕入狱,死在狱中。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天上下大雨雪,很多百姓被冻死了。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被发觉,先后自杀。使者奉诏命巡行郡国,彻查谋反者的党羽,有数万人受到牵连被判处死刑。

武帝元鼎二年三月,天上下大雪,平地雪厚积五尺。这一年,御史大夫张汤畏罪自杀,丞相府三位长史陷害张汤,丞相庄青翟受到牵连,庄青翟自杀,三位长史被斩首示众。

武帝元鼎三年三月,水结冰,四月,天上下雨雪,崤山以东十几个郡的百姓,饥寒交迫,出现人相食。这一年,民众不自报或瞒报财产、不如实缴纳财产税的,被告发查实者,官府将其中一半奖励给举报人。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国、楚国下大雪,雪厚积五尺。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显诬告,牵涉到他的岳父即淮阳王的舅舅张博、张博的弟弟张光共同劝导淮阳王刘钦造反一案中。张博被腰斩,张光,京房被斩首示众,御史大夫郑弘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成帝即位,石显伏罪自杀,淮阳王上书为张博鸣冤,言辞恳切,成帝施与厚恩,淮阳王的亲属从流放地返回。

成帝建始四年三月,天上下大雨雪,很多燕子被冻死。谷永在对策里讲:“皇后亲自种桑养蚕,用以制作祭服,祭祀天地宗庙,正是这一天,有一股疾风从西北方向刮来,天气大寒,下雨雪,破坏了皇后的功绩,昭示皇后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应该斋戒,避开正殿伴寝,自我反省,请皇后回到宫中,关闭门户,不要独占皇帝的宠幸。让后宫其他姬妾有机会服侍皇上,普承恩露。这样,皇天才会高兴,兴许会有子嗣。如果不采纳臣的谏言,灾异还会严重,上天将会给予更大的惩戒,到那时,臣即使献出性命,也于事无补。”此后,许皇后因诅咒后宫嫔妃,被废黜。(www.xing528.com)

成帝阳朔四年四月,天上下大雨雪,有很多燕雀冻死。此后十六年,许皇后自杀。

春秋时,鲁定公元年,“十月,严霜冻死大豆”。刘向认为,周代的十月就是汉的八月,消卦为《观卦》,阴气还未到君位就开始发威,这是惩罚不由君王掌权而由臣下掌权的象征。在当时,季氏驱逐鲁昭公,鲁昭公死在国外,鲁定公即位,上天显现灾异,警告鲁定公。鲁釐公二年,“十月,霜降,不能杀死荒草”。显示嗣君孱弱,不能掌控朝政。后来权力转移至臣下,所以灾异也出现了。出现怪异的时候叫杀草,灾异严重的时候杀大豆,更加严重时,是杀谷类。一种说法,豆菽是草中是很难杀死的,说杀死大豆,就可以推知草其实已经被杀死;说不杀草,也就推知大豆也不会死。董仲舒认为,大豆在草类中生命力是很顽强的,上天告诫,要诛杀权臣。说到大豆,是暗示季氏要受到惩罚。

武帝元光四年四月,严霜杀死草木。此前二年,武帝派遣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周围,欲袭击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发觉,急忙退军。从此后,汉军征伐四夷,前后三十几年,天下户口人数减半。京房在《易传》里讲:“兴兵诛杀,这叫失去法度,引发的灾害是上天降下严霜,夏天杀死五谷,冬天杀死冬麦。诛罚不符合罪情,这叫不仁,引发下霜,夏天打雷刮风,冬天下冻雨,此时下的严霜,有芒角。贤圣遭受迫害,下的霜附着在树木上面,不落在地面。佞人掌握惩罚大权,是所谓私相行害,霜落在草根及土地的缝隙间。不教而诛,这叫虐杀,霜反在草的背面。”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严霜冻死桑树;九月二日,严霜冻死庄稼,粮食歉收,百姓陷入饥困。在当时,中书令石显专权用事,与《春秋》里鲁定公时的下严霜效应一样。成帝即位,石显因作威作福而伏罪被杀。

鲁釐公二十九年,“秋天,天上下大雨雹”。刘向认为,阳气盛就会下雨,阳气温暖而水热,阴气夹持而合不进来,就转化为冰雹;阴气盛,就会下雨雪,水凝冻成冰,更加寒冷,阳气夹持合不能进来,散开来成为雾霰。所以沸腾的热水,放置在容器里,沉入寒泉,成为冰,当冰雪消融,冰也化解,散开成为水,这就是明证。所以说冰雹是阴裹胁阳气而生,雾霰是阳裹胁阴气而生,《春秋》不记载雾霰,就如同不记载月食一般。鲁釐公末年,国君重用公子姬遂,姬遂专权恣肆,最终杀害国君,这时阴裹胁阳气的天象出现。鲁釐公执迷不悟,公子姬遂掌握大权,此后两年,杀了子赤,拥立鲁宣公。《左传》讲:“圣人在上有权,不会下冰雹,即使有冰雹,也不会成为灾害。”有人解释:凡没有成灾,就不记载,只记载大事情,造成灾害的事情。凡天上下冰雹,在冬天就是阳气过盛而暖,在夏天就是阴气伏藏生寒所致。

鲁昭公三年,“有大雨雹”。在当时,这是季氏专权,胁迫国君的天象。鲁昭公执迷不悟,季氏终于驱逐鲁昭公。

武帝元封三年十二月,打雷,天上下冰雹,落下的冰雹像马头一样大。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郡、济阴郡落下冰雹,像鸡蛋一样大。落下的冰雹打入地面二尺五寸,砸死二十人,许多飞鸟被砸死。这一年十月,大司马霍禹及霍氏家族谋反,被灭族,宣帝废黜霍皇后。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下冰雹,落下的冰雹像斧头一样大,飞鸟被砸死。

《左传》记载,鲁釐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日(九日),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十二月十日),在曲沃下葬,从绛县出发,灵柩里有像牛一样的叫声。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鼓妖。举办丧事,本为凶事;有声音像牛一样叫,是发怒的象征。将会有急躁暴怒的事情,会有兵革之祸。当时,秦穆公派军队袭击郑国时没有向晋国借道,返回时,晋国大夫先轸劝晋襄公,秦军经过晋国地界,不借道,应该教训一下秦军。晋军在崤山险要伏击秦军,大败秦军,秦军连一匹马、一只车轮都没有返回秦国,全军覆没,此事操之过急。晋国不念当年秦国帮助晋襄公的父亲晋文公复位的旧恩,听从邪臣的建议,结怨强国,四次遭到秦国报复,一直延续几代国君,这就是凶恶的效验。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初一,御史大夫朱博继任丞相,少府赵玄继任御史大夫,在登上殿堂接受册书时,空中有像钟鸣一样的声音,殿中郎吏以及站在台阶上的侍卫都能听到。哀帝问黄门侍郎扬雄、李寻,李寻答:“这是《洪范五行传》讲的所谓鼓妖。老师讲过,君王耳目不聪,被谄谀所惑,使有名无实者获得晋升,就会有这种声音,不知道来自何方。典籍记载,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日中,正卿接受任命。现在是四月份的日子多了辰日而与以往不同,这就成了年的中段。正卿是执政大臣。应该斥退丞相、御史大夫,回应上天告诫。如果不斥退,过不了一年,这些任职大臣也会自我获罪,受到严惩。”扬雄也认为,这是鼓妖,是视听有误的象征。朱博为人刚毅,多权谋,可以担任将军,但不宜担任相,恐怕有急躁易怒的怒火发生。到了八月,朱博、赵玄因奸谋获罪,朱博自杀,赵玄减死罪,受到严惩。京房在《易传》里讲:“政令不求实务本,臣下不安,金器会无故发出声音,有声音在空中回荡。”

史书记载,秦二世元年,天上无云却打雷,刘向认为,雷托在云端上面,就好像君王托在大臣上面,这才符合阴阳。二世皇帝不体恤百姓,百姓有怨恨之心。这一年,陈胜起兵造反,天下叛秦,赵高在宫中作乱,杀害二世皇帝,秦国灭亡。还有一种说法,在《易经》里,雷为《震卦》,打雷表示态度不恭敬。

史书记载,秦始皇八年,黄河鲤鱼溯河而上。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鱼孽。这一年,秦王(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嬴成蟜率领秦军进攻赵国,途中谋反,在屯留县被秦王赐死,长安君身边的军吏也全部被杀。屯留县的百姓也被迫迁至临洮县。第二年,宫中宦官嫪毐被杀。鱼是阴类,是民众的象征,溯河而上,表明百姓不服从诏命,有叛逆行为。这在天文学上,鱼星在银河中央,象征车骑布满原野。到了二世皇帝,统治更加残酷暴虐,最终秦朝灭亡。京房在《易传》里讲:“民众同心叛逆,出现的怪异就是黄河鱼溯河而上。”

武帝元鼎五年秋天,有青蛙和癞蛤蟆群斗。这一年,四位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南越国,武帝在南越国土地上新设置九个郡。

成帝鸿嘉四年秋天,信都国下了一场鱼雨,鱼长还不到五寸左右。成帝永始元年春天,北海郡有人捕捞大海鱼,鱼长六丈,高一丈,共有四个头。哀帝建平三年,东莱郡平度县捕捞大海鱼,鱼长八丈,高一丈一尺,有七个头,捕上来就死了。京房在《易传》里讲:“海里多次出现巨鱼,意味着君王亲近邪人,疏远贤者。”

鲁桓公五年,“秋天,发生蝗灾”。刘歆认为,国君贪得无厌,攫取百姓的财物,才会有蝗灾,蝗灾是介虫之孽,与鱼孽相同。刘向认为,介虫之孽,是因为讲话不慎重而促发的。这一年,鲁桓公接待二位诸侯国君,获得宋国赠送的宝鼎,与郑国交换土地,征发民众修筑城墙。各种螽灾,都依照董仲舒的解释。

鲁严公二十九年,“有蜚灾”。刘歆认为,这是蟋蟀,蟋蟀的食性本不吃庄稼,伤害庄稼成灾,就是介虫孽。刘向认为,蟋蟀色青,类似于青眚,不是中原原有。南越天气炎热,那里的民俗,男女在一条河里洗澡,民风淫荡,就有这种虫子,这种虫子很臭。当时,鲁严公娶了齐国淫荡的女人为夫人,娶进门后,与二位小叔子通奸,所以就有了蟋蟀的灾异。上天告诫,现在惩罚他们还来得及,否则产生可臭的事情,丑闻播于四方。鲁严公不醒悟,此后夫人与二位小叔子作乱,二位嗣君被杀,夫人和二位小叔子也因罪被杀。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

鲁釐公十五年,“八月,发生螽灾。”刘向认为,此前鲁釐公在咸地与诸侯会盟,又在缘陵筑城,这一年,又带兵在牡丘与诸侯会盟,派公孙敖率领大军与诸侯大夫一起,救援徐国,鲁国连续三年对外用兵,从而有此灾害。

鲁文公三年,“秋天,在宋国,天上降下螽雨”。刘向认为,这是宋国杀害无罪的大夫,国君暴虐无道,赋敛过重等的效验。《穀梁传》记载,宋国上下都是这样,是说太多了。董仲舒认为,宋国三代国君娶的都是大夫的女儿,大夫在国内专权恣肆,杀伐不合义理,螽虫先死而后落下。刘歆认为,螽虫有害谷物,遇到阴气的打击,就会坠地而死。

鲁文公八年,“十月,发生螽灾”。当时,鲁文公讨伐邾国,夺取须朐,在郚邑筑城。

鲁宣公六年,“八月,出现螽灾”。刘向认为,鲁宣公讨伐莒国向邑,连续几年访问齐国,企图讨伐莱国。

鲁宣公十三年,“秋天,出现螽灾”。公孙归父与齐国讨伐莒国。

鲁宣公十五年,“秋天,发生螽灾”。鲁宣公在粮食歉收的情况下,多次动用军队征伐。

鲁襄公七年,“八月,发生螽灾”。刘向认为,鲁襄公出动军队救援陈国,滕国君、郯国君、邾国君来到鲁国朝拜。夏天,在费邑筑城。

鲁哀公十二年,“十二月,发生螽灾”。在当时,鲁哀公按照田亩征收赋税。刘向认为,春天按照田亩征收赋税,冬天就发生螽灾。

鲁哀公十三年,“九月,发生螽灾;十二月,发生螽灾”。连续三次发生螽灾,鲁哀公残酷暴虐,搜刮百姓,因此才有灾情。刘歆认为,周代的十二月就是汉代的十月,火星隐没,虫子已经休眠,上天出现灾变,物类按照季节出现,不该出现螽灾,是因为这一年,再次设置了闰月。周代的九月,是夏代的七月,典籍有:“火星还往西行,这是负责历法的官员有误。”

鲁宣公十五年,“冬天,发生蝝(蝗蝻)灾”。刘歆认为,蝗蝻,是白蚁长出翅膀能飞翔,吃谷物造成灾难,属于黑眚。董仲舒、刘向认为,蝝虫,是螟虫的幼虫,也有人说是蝗虫的幼虫。在当时,百姓负担很重,苦于力役,在公田上劳作松懈。鲁宣公实施初税亩。税亩,就是百姓耕种的农田,按照土壤肥、收成较好的标准,每亩地征缴十分之一的赋税,这违背先王的制度,贪得无厌,才有蝝灾,这属于蠃虫孽。

景帝中元三年秋天,发生蝗灾。匈奴入侵边郡,中尉魏不害率领战车、骑兵、步兵驻扎在代郡的高柳县。

武帝元光五年秋天,发生螟灾;元光六年夏天,发生蝗灾。此前,武帝派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汉军,埋伏在马邑,准备伏击军臣单于。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将军征讨匈奴。

武帝元鼎五年秋天,发生蝗灾。这一年,武帝派四位将军征伐南越国及西南夷,扩置十几个新郡。

武帝元封六年秋天,发生蝗灾。此前,武帝派两位将军征伐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三郡。

武帝太初元年夏天,蝗虫从东方飞到敦煌;太初三年秋天,再次发生蝗灾。从太初元年,贰师将军征伐大宛,天下百姓连年加重徭役。

武帝征和三年秋天;发生蝗灾;征和四年夏天,发生蝗灾。此前一年,武帝派三位将军,率领十余万汉军征伐匈奴。征和三年,贰师将军率领七万汉军征伐匈奴,全军覆没不能返回。

平帝元始二年秋天,发生蝗灾,灾情蔓延至全国。当时,王莽把持朝政。

《左氏传》记载,鲁严公八年,齐襄公在贝丘狩猎,看到一头猪。随从大声喊道:“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大怒,喝道:“射死它!”这头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大声嚎叫,齐襄公恐慌得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脚,鞋子也掉了。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猪祸。此前,齐襄公与妹妹,也就是鲁桓公夫人通奸,让公子彭生杀害鲁桓公,又杀掉彭生向鲁国谢罪。公孙无知在先国王面前得宠,而襄公将其罢黜,公孙无知率领怨恨襄公的人,在狩猎时袭击襄公,襄公藏在房子里,脚露在外面,被搜出来,被杀掉。伤了脚,丢了鞋子,终因暴露脚而死,这是为政暴虐的所受的报应。

昭帝元凤元年,燕王宫的永巷中的猪群跑出猪圈,撞坏灶台,衔了六、七个锅,放在殿前。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猪祸。当时,燕王刘旦与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阴谋叛乱,杀了劝谏的大臣,暴虐无道。锅灶,是做饭必需,猪撞坏灶台,把锅放在庭前,锅灶就不能用了,这预示宫室将会废弃,君王将会受辱而死。燕王执迷不悟,伏罪被杀。京房在《易传》里讲:“众人不满君王施政,就会出现猪闯入居室的异样之事。”

史书记载,鲁襄公二十三年,谷水、洛水二条河流交汇,发大水,冲毁周室的王宫。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火克水。周灵王用土堙塞大水,有关官员谏言:“不能这样做。帝王不垫高渊薮,不毁坏山丘,不堵塞河流,不排干湖水。应该检查朝政是否有缺失,冒犯了二位河神致使二条河流争夺水道,从而威胁到了王宫,天子您如果简单地用土堵塞,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担心还会殃及子孙,王室也会衰弱。”周灵王最终还是派人加高堤防,阻挡大水。从典籍记载来看,如果将江、河、淮、济四条江河比喻为诸侯,谷水、洛水仅次于四渎,是卿、大夫的象征,这也象征着卿、大夫争夺权势危及王室。当时担任卿的世家,已经在朝中专权,儋括怀有阴谋,妄图篡夺权力、杀害天子,如果周灵王察觉到这些,及时补救,慎重对待上天的告诫,灾祸会消弭在事发之前。周灵王不听劝谏,不正视异象,听任臣下悖逆,堙塞低洼,垫高卑下,违背河流的规律,伤害了鬼神。此后数年,太阳有五次出现黑子。这一年,霜降提前,周灵王驾崩。周景王即位第二年,儋括欲谋害天子,拥立周景王的弟弟姬佞夫。姬佞夫浑然不知,周景王将姬佞夫一起杀掉。周景王死后,五位大夫争权,有的要立姬猛,有的要立姬朝,王室陷入内乱。京房在《易传》里讲:“天子衰弱,诸侯以武力征伐他国,这就会出现河水争道的异相。”

史书记载,秦武王三年渭水连续三天泛红,秦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泛红三天。刘向认为,这类似于火克水。秦国施行连坐法,有人把灰撒到路上都要被处以黥刑,法网严密,刑法残酷,加上连年征战,讨伐四方,侵犯邻国,以至于五行失序,气色悖谬。上天发出警告,不能过于苛刻、残暴,否则将会灭亡。秦国执迷不悟,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仅到二世皇帝,秦国亡国。在古时,夏商周三代帝王,在三条大河边定都(夏在安邑定都,黄河以东;商在朝歌定都,黄河以北;周在洛阳定都,黄河以南),黄河出图、洛水出书,秦在渭水北岸定都,渭水却多次泛红,这些嘉祥异象,正符合君王有德与无德。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沉湎于酒,荒淫于色,贤者潜踪,国家危亡,由此会有河水泛红的异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