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诗鉴:西汉三位政论家一剪梅

中华诗鉴:西汉三位政论家一剪梅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囊建策削分宗,统一皇权,政令咸通。西汉王朝初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得益于开国功臣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和新兴的三位政论家。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特殊贡献是他根据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作《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汉初政论家、辞赋家。刘邦去世后,惠帝即位,但惠帝为人仁弱,实权操于吕后之手。《汉书·艺文志》法家有《晁错》三十一篇,今有清·马国翰等人辑本。

中华诗鉴:西汉三位政论家一剪梅

志向宏大的贾谊

师鉴前车论过秦,法取扬威,仁失沉沦。秉持王道建言陈,礼法兼容,社稷延伸。  逆境生涯献典箴,外御侵扰,内止争纷。相安天下政施仁,热血情肠,忧国忧民。

功成身退的陆贾

初始幕僚维汉兴,说客娴辞,藩属从听。上言《新语》析输赢,胜败兴亡,剖析分明。  崇尚无为黄老行,不废有为,见识尤精。功成身退未多情,怡享天年,青史留名。

义无反顾削藩的晁错

刘氏藩王凌内宫,僭越恣睢,抗命违恭。智囊建策削分宗,统一皇权,政令咸通。  勋业未成为鬼雄,景帝听谗,误折晁公。剿除暴乱验贞忠,望鹤亭情,追念其功。(www.xing528.com)

①三位政论家 即贾谊、陆贾、晁错。布衣出身的汉高祖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并扫灭群雄,建立西汉王朝,得益于张良萧何韩信以及一批文官武将。西汉王朝初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得益于开国功臣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和新兴的三位政论家。

②贾谊(约前200一前168年)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先后任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贾谊的短暂一生,虽然只有三十三个春秋,前后在政治舞台上将近十一年,却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贾谊的特殊贡献是他根据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作《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又《汉书·贾谊传》,贾谊根据当时匈奴不断侵扰犯边;诸侯王僭越。他分析说:“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因此,贾谊向文帝建议:一是削藩;二是以德怀服匈奴;三是别贵贱,明尊卑。

③陆贾 生卒前不详。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楚人。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以幕僚的身份追随刘邦定天下,刘邦常使其为说客。官至太中大夫。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著作有《新语》,又有赋三篇已失传。陆贾口才极好,娴于辞令,高祖十一年(前196)受命出使南越(时岭南地区的南越国,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说服了自封为南越武王的赵他归汉。史载陆贾与刘邦有一个著名的对话即“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听了很不耐烦,甚至骂陆贾说,我的江山是“居马上而得之”。对此陆贾理直气壮地说:“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邦听了陆贾这番议论,面有惭色,于是对陆贾说:“那好吧,你就替我将秦王朝为什么失天下,我为什么得天下的道理,以及古人在这方面的成败得失写出来吧!”陆贾根据刘邦的旨意,写了一本书,名叫《新语》,共十二篇。对古代和秦、汉王朝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提纲挈领地进行了总结。每写一篇,马上进呈给刘邦,刘邦看了之后,连连称好,其左右大臣随声附和,高呼万岁。刘邦去世后,惠帝即位,但惠帝为人仁弱,实权操于吕后之手。吕后为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大肆提拔自己娘家兄弟,并诛杀和黜退了一部分反对她的大臣。陆贾根据当时的形势,借口有病退职家居。后来,他得悉惠帝病逝,诸吕擅权,严重地威胁着刘氏江山,右丞相陈平忧心如焚,他不仅无力抗争,而自己随时都有遭祸危险。于是陆贾拜访了陈平,向陈平进言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见《汉书·陆贾列传》)由于陆贾的建言,使陈平与太尉周勃联手。在吕后去世后,诸吕欲作乱取代汉家天下时,陈平与周勃联合起来诛灭了诸吕,迎立文帝刘恒。在这一个问题上,陆贾又有大功于汉。

④晁错(前200—前154年) 西汉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申不害商鞅法家学说。还曾经跟伏生学习过《尚书》。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为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政策。并主张纳粟受爵,又建议募民充实塞下,积极备御匈奴的攻掠,更提出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因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为袁盎所谮,被景帝误杀。所著论文有《论募民徙塞下书》、《论贵粟疏》等,其议论犀利,分析深刻。《汉书·艺文志》法家有《晁错》三十一篇,今有清·马国翰等人辑本。景帝即位后,晁错上《削藩策》,其中指出吴王……乃益骄恣,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反其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书·吴王刘濞传》)正当景帝准备向诸侯王中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开刀时,吴王刘濞首先发难,他纠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诸侯王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遗憾的是,景帝听信与晁错有私人成见的袁盎离间,误杀了晁错。然而,叛乱并没有止息,而是更加猖獗。后来景帝幸得太尉周亚夫的运筹帷幄,才将叛乱平息下去。景帝对误杀晁错很后悔。于是下诏在晁错的家乡颍川建一座“望鹤亭”,以感怀晁错并彰扬晁错的先见之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