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陆续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以及置将、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④政见不同分两派,文坛承合入千家:指王安石与苏轼、司马光等在改革问题上政见相佐,而在文学造诣方面却很是投缘,心意相通。王安石、苏轼、曾巩、司马光都有诗文载入《千家诗》。

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一代雄才晖映霞,创新改革著生涯

祖宗积习岂尝效,朝士恤言何惧哗

政见不同分两派,文坛承合入千家

诗风高雅人钦佩,学子追思眷识华

王安石(1021-1086年)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颖悟过人,《宋史·本传》:“安石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庆历进士。初知鄞县,修筑堤堰,兴修水利,贷谷于民,出息还官,有治绩。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未被采纳。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陈述宋开国至今各项制度弊端,阐明必须改革,与神宗意合。熙宁二年(1069),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陆续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以及置将、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其文学作品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文集今存《王文公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文钩沉》等。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此语就引自王安石《洪范传》(人民日报出版社《习近平用典》第61页)。(www.xing528.com)

②一代雄才晖映霞,创新改革著生涯:喻指王安石创新改革的精神凸显雄才的气势,似初升日光的风采,被历代政治家公认为改革派。

③祖宗积习岂尝效,朝士恤言何惧哗:喻指王安石表明改革前朝旧弊的态度和不惧保守派反对的决心。语意引自王安石的卓见:原文是:“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④政见不同分两派,文坛承合入千家:指王安石与苏轼司马光等在改革问题上政见相佐,而在文学造诣方面却很是投缘,心意相通。千家:指《千家诗》。王安石、苏轼、曾巩、司马光都有诗文载入《千家诗》。

⑤诗风高雅人钦佩,学子追思眷识华:是说王安石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精新,博得学子的推崇和眷恋。语意引自王安石的学生陆佃在其《陶山集》卷十五中说:“……及得荆公《淮南杂说》与其《洪范传》,心独谓然……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