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激荡人心讲话

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激荡人心讲话

时间:2024-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神宗即位后,任用当时极负盛名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为参知政事,锐意革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这篇《答司马谏议书》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王安石为司马光所进行的一次演讲,篇幅只有区区数百字。

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激荡人心讲话

7.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背景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宋朝建国百年,国力日趋衰微。宋神宗即位后,任用当时极负盛名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锐意革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但是,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和变法措施难以得到当时保守派政治家们的认可,以当时的名臣文彦博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家们在朝廷内部坚决抵制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并且与王安石所代表的改革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司马光曾以个人的名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信中列举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希望能够令王安石回心转意,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既然决定进行变法,自然不会轻易被司马光的书信所说服,于是他写了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一方面对司马光所列举的新法的弊端进行驳斥,为自己所推行的新法辩护,另一方面也是向自己的好友表明心迹,让司马光知道自己锐意革新的坚定信念。

讲话实景

王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司马光字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唆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理解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我早就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可以富国强兵,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www.xing528.com)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经典解读

王安石不愧是位列唐宋八大家的一代文豪。这篇《答司马谏议书》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王安石为司马光所进行的一次演讲,篇幅只有区区数百字。但王安石正是以这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辞得体,体现了王安石果断决绝的变法决心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短小精悍的好文章。

名句赏析

“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可以富国强兵,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熙宁变法”的引路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这两位伟人生在同一时代,同朝为官并且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件事本来应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上面那段话让这两位政见不一的政治家彻底决裂了。作为后人,我们很难说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到底谁对谁错,因为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而宋朝在司马光执政的时候也同样没能扭转乾坤,国富兵强,而对于王安石和司马光本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罢了。王安石在写下这番话之前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两人将会彻底决裂,但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胸中的抱负以及对于国家民族的资任感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这件事。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在心中留下不少对历史的感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