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谭嗣同:献身维新事业

谭嗣同:献身维新事业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谭嗣同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④投身变法情溶志,舍命维新血染沙:指谭嗣同将变法维新的热情溶化于心志,将变法运动视为作战的沙场。在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运动中,与康有为、梁启超并肩战斗,当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后,为捍卫维新事业,他大义凛然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大义凛然地引颈就戮,史称谭嗣同与一同牺牲的维新志士为“六君子”。

谭嗣同:献身维新事业

拨开洋务旧篱笆,慧眼识珠纠误差

博采西经淘宝藏,会通仁学莲花

投身变法情溶志,舍命维新血染沙

义贯千秋书亮节,名垂青史有光华

谭嗣同(1865-1898年) 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东海褰(qiān)冥氏、华相众生、寥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晚清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等一些极度悲愤的诗句(《全集》)。不久在浏阳倡立学社,以鼓国人之志气。后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取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后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改革,提出实学实用“尽变西法”的口号。八月以徐致靖荐,被征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对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十分推崇,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中坚,很得康有为、梁启超赞赏,深得光绪帝的信赖,为光绪帝起草变法诏书。政变发生后,被捕下狱,坚贞不屈,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杰出的思想理论,从“日新”变化思想出发,抨击封建专制及纲常名教,具有冲决封建罗网的战斗精神。提出“革去故,鼎取新”,指出“上权太重,民权尽失”是封建专制一大痼疾。此外,继承王夫之“道不离器”的观点,认为“道必依于器而后有实用”。能诗,所作诗富于爱国精神,风格雄健,今辑有《谭嗣同全集》。(www.xing528.com)

②拨开洋务旧篱笆,慧眼识珠纠误差:系说谭嗣同总结分析此前洋务派们在“利器”、“技艺”上做文章,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为什么屡战屡败、胜亦败、败亦败呢?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他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其原因在于未抓住洋务问题的根本,其差距是局限在现象、枝叶上,是“学问失其要,徒得西学之皮毛,而不得西学精深之理……”(【德】花之安《自西徂东·自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谭嗣同的泰西之学,是对政治、经济、技艺、文化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尤为重政治、教育。如办学上,洋务派中坚人物李鸿章张之洞主张重“技艺”,而谭嗣同则重“人心”。

③博采西经淘宝藏,会通仁学接莲花:指谭嗣同提出“尽变西法”的口号,超越了此前洋务派的界限,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以西政之仁除中政之暴,以我之仁还西学之仁,以西学之实改科举之空疏”(《全集》)等。像大浪淘沙、沙里淘金一样,将西方开明政治的精髓与他《仁学》的精髓相嫁接,从而获得了像绽放的一朵朵莲花那样的“自由”、“自主”、“民主”的“真经”。

④投身变法情溶志,舍命维新血染沙:指谭嗣同将变法维新的热情溶化于心志,将变法运动视为作战的沙场。在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运动中,与康有为、梁启超并肩战斗,当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后,为捍卫维新事业,他大义凛然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8日)北京西城菜市口的刑场上,他高呼:“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进行维新工作……”(见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李提摩太《中国的维新运动》)面对刽子手的屠刀,高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义凛然地引颈就戮(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临终语》),史称谭嗣同与一同牺牲的维新志士为“六君子”。“六君子”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敲响了满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⑤义贯千秋书亮节,名垂青史有光华:指谭嗣同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出他义贯千秋的高风亮节。他的壮怀激烈如大海潮涌,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谭嗣同死时年仅三十四岁,其生命虽如流星一样的短暂,但载入史册的思想精华却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