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4岁宝宝成长故事:喜欢恐龙的浩浩变成幼儿教师的骄傲

4岁宝宝成长故事:喜欢恐龙的浩浩变成幼儿教师的骄傲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运的是,浩浩的家长都很配合老师的工作,愿意帮助浩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建立规则意识而努力。浩浩入园晚,老师应尽快帮他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培养浩浩的专注力,我从浩浩喜欢的恐龙入手。我选取了几个恐龙的范例挂在美工区,等浩浩自己发现。果然,看到恐龙的浩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下一次美术活动中,他主动要求画画了。现在的浩浩活泼好动,但守秩序,讲规则。

4岁宝宝成长故事:喜欢恐龙的浩浩变成幼儿教师的骄傲

宁波市江北区卓越美式幼儿园 纪心怡

学期过了一半的时候,班里新转来一名活泼可爱的男孩——浩浩,他最喜欢恐龙玩具了。浩浩刚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经常带着一个威风凛凛的玩具恐龙,谁也不理睬,自己找一个角落玩。圆圆走过去想和浩浩玩,期待地问浩浩:“我把我的汽车给你玩,你能让我玩一下你的恐龙吗?”浩浩头也不抬地说:“不要!这是我的恐龙。”老师轻轻走过去请浩浩去喝点水、吃点点心,补充一下能量,浩浩一扭头:“走开!我不要!”两个礼拜过去了,我们听到浩浩讲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走开!”

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浩浩,以前一直和妈妈在一起。进入幼儿园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和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典型的分离焦虑就出现了。家里人为了让浩浩长大点再上幼儿园,特地延后了几个月,等浩浩过完生日才送他来幼儿园。然而,浩浩的分离焦虑似乎还是很严重。

集体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坐下来开始做手工作业了,可是浩浩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上。他一会儿要去看看柜子里的玩具恐龙,一会儿离开座位跑到另一区域搭积木……每当一位老师在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另一位老师总要哄着浩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每当浩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总会拿出他的撒手锏——大声哭喊、打滚。这下老师们都没了办法,止不住哭声的浩浩已经影响了班里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圆圆还走到浩浩面前,义正词严地摆摆自己的小食指说:“哭,是没有用的。”浩浩停了一下,似乎在思索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哇”的一声,哭声更响亮了。

早晨,浩浩都会嚷着不想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后还躲在妈妈的怀里不肯出来。妈妈无奈地说:“不肯起床,一说去幼儿园就闹,没办法,老师您帮忙,多陪陪他。”我们也对浩浩分离焦虑的情况表示理解,并建议浩浩的家长在家多引导孩子,告诉他上幼儿园的好处,如有了好多新朋友、能学到新本领等,来帮助浩浩尽早适应集体生活。幸运的是,浩浩的家长都很配合老师的工作,愿意帮助浩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建立规则意识而努力。

有时进行集体游戏时,浩浩会突然跑开,原来他是去找自己的玩具了;有时浩浩会假扮恐龙发出“嗷——嗷——”的叫声和其他小朋友开玩笑。每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浩浩:“上课的时候,想离开座位要先告诉老师;扮恐龙可能会把其他小朋友吓到,他们会不舒服和伤心的。”浩浩入园晚,老师应尽快帮他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带的是新小班,在工作中我比较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和交往方面的情况。浩浩的情况比较特别,他是半路插班进来的,加上家长对他比较宠爱,在家都会顺着他的意思来,所以他的脾气比较大。

因此,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想既然玩具恐龙能够带给浩浩安全感,就让浩浩拿在手里吧!于是,我和浩浩约定好,可以把玩具恐龙带到座位上,但是小眼睛要看老师,小嘴巴也要闭拢,不然别的小朋友就听不见老师讲的话了。渐渐地,浩浩能够在集体活动时坐在小椅子上了,虽然一定要把玩具恐龙拿在手里才行。这虽是个小小的进步,却让我激动不已。浩浩在积木作品方面很有创意,所以区域活动小结时我常常拿出浩浩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其他小朋友来说说浩浩的作品哪里好。渐渐地,浩浩有了自信,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了。有一回我听到小雨问浩浩:“浩浩,我想建造一座城堡,可以帮我一下吗?”浩浩爽快地答应了,说“不行”和“走开”的次数慢慢变少了。

一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浩浩在幼儿园适应得非常好。但是,活泼好动的浩浩仍喜欢在座位上做些小动作。老师提醒他,他会坐好看老师,但是过一会儿,他的注意力又不集中了。在大家一起做美术作业时,他常常不愿意尝试就说“我不会画”。后来,我想:是不是因为浩浩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呢?为了培养浩浩的专注力,我从浩浩喜欢的恐龙入手。我选取了几个恐龙的范例挂在美工区,等浩浩自己发现。果然,看到恐龙的浩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下一次美术活动中,他主动要求画画了。

每当浩浩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专注、认真听讲时,我就会“不经意”地夸夸浩浩,原本一直受提醒的浩浩听到老师的夸奖,小腰板挺得更直了。渐渐地,浩浩在集体活动时专注的时间变长了,也愿意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活动作业,进步很大。连家长也反映浩浩越来越爱上幼儿园了,在家也懂事多了。现在的浩浩活泼好动,但守秩序,讲规则。在浩浩身上,我看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人每一天都有变得更好的希望。

《爬上豆蔓看自己》中说道:“教育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日复一日的坚持。”任何事物贵在坚持,看到浩浩的成长,我感到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有了回报。虽然只是小小的进步,在别人眼中可能微不足道,但我心中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一株花。如果你幸运地成为他的“园丁”,那你需要观察他的性格特点,了解他的生长环境,为他浇灌合适的雨露,带去刚好的阳光,这样他才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我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帮他在班级里建立起自信,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名师引领1

实践证明,对待插班的孩子,就要如《纲要》中所说:“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其中的态度,就应该用一个“爱”字来概括;管理方式则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采取的适当的教育策略。当然,插班生,特别是幼儿园里的插班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不同的个性、气质显现出不同的入园适应问题,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思考,不断摸索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

而我从这位老师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她是一个耐心、细心和有爱心的老师,她及时关注到孩子的焦虑情绪,并立刻采取了措施帮助孩子缓解这样的情绪。同时她还不停地跟进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从而调整自己的指导措施。

在后续的关注中,这位老师采用陪伴和吸引策略帮助孩子一边适应幼儿园生活,一边发展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既缓解了孩子的入园焦虑,也让他获得了能力上的成长。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老师满满的爱。(www.xing528.com)

多年从教的经验告诉我,3~4岁的幼儿插班生适应幼儿园尤为困难,比如这个浩浩。我们老师除了要给他们满满的爱和陪伴,还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是帮助孩子们尽快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这能给孩子安全的心理环境支持。其二是帮他们结对找朋友,以“老”带“新”,给幼儿精神环境支持。如果能够把这两点也做好,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很快摆脱焦虑情绪,迅速爱上幼儿园。

(点评专家:罗建丽,宁波市鄞州区优秀班主任,宁波市新城第一幼儿园园长助理)

名师引领2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纪心怡老师心中那个“特别的他”已经逐步适应了幼儿园大家庭,走出了交往的第一步。

正如纪老师在文中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一株花。”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收获孩子成长的喜悦。对于像浩浩这样有分离焦虑且交往困难的孩子,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熟悉幼儿园环境

带孩子到幼儿园的角角落落看看,让孩子了解班级里的每个活动区域,对幼儿园、班级、老师产生熟悉感,进而产生亲切感。

2.增进同伴的融入感

孩子不会交往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因为家里不需要交往。所以,什么是交往,如何进行交往,有什么交往的好方法等问题,都需要学习。这时候,老师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主动与他沟通、游戏,让孩子慢慢感受到同伴对他的友好,走近同伴,增强其集体融入感。

3.放慢成长的脚步

孩子由于插班,在生活、游戏、学习上相对其他孩子起步较晚,所以对这一类孩子老师要慢慢来,要做好“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准备,让孩子逐步跟上大部队的节奏,度过适应期。

总之,教师要用教育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甚至微小的那一点,并将之放大,再放大,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点评专家:童燕斌,宁波市江北区名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宁波市江北甬港幼儿园副园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