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州鸡首壶:鹿城褐彩与隆山对壶,历史之美

温州鸡首壶:鹿城褐彩与隆山对壶,历史之美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鸡首壶,又叫天鸡壶。要说目前温州出土的最精美的鸡首壶,非鹿城区双屿镇出土的东晋褐彩鸡首壶莫属,这釉下褐彩的点缀,体现出少见的率真和质朴,有人推测说,这釉下用彩方法应该是后来青花的老祖宗了。还有就是瑞安市隆山出土的鸡首对壶,墓主有意将这一雌一雄的鸡作成壶状同穴而居,用心良苦,难道还真指望孵出小鸡不成?不过对照温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人口大迁徙,西晋东晋时,倒还真是迎来第一次人口的迁入高峰期。

温州鸡首壶:鹿城褐彩与隆山对壶,历史之美

鸡首壶,又叫天鸡壶。特点是壶肩一侧是做个鸡头形状的壶嘴,另一侧捏出个小鸡尾,栩栩如生,很有观赏性。而且,时代特点很强,只出现在三国后期到唐代之前,因此,一件真品鸡首壶,十有八九逃不过这个时间段。只要一看到是鸡首壶,断代上就属小菜一碟。而且,这三百年里,它外形上还有几个很明显的特征,一个是早期器身一般是矮个子、圆鼓鼓的,壶身、壶颈都比较低,鸡头没有颈项,尾巴很小,到后来,东晋南朝时,鸡头和鸡尾逐渐变高,整体器身变得修长起来。因此,唐代以降,鸡头慢慢变成了长长的壶嘴,这鸡尾呢,也就变成了细瘦的执柄。到了唐代,气派的凤首壶及更抽象流畅的执壶诞生了。可以说,唐宋以后用的酒壶大致是从鸡首壶演变过来的。

(东晋)青釉点彩鸡首壶

(东晋)青瓷雌雄鸡首对壶之一(瑞安隆山出土)

(东晋)青瓷雌雄鸡首对壶之二(瑞安隆山出土)

(东晋)青瓷点彩鸡首壶(www.xing528.com)

从现在考古发现来看,全国烧鸡首壶的窑还真的找不到几个像样点的,而最著名的两个窑都在浙江,一是浙东的越窑,另一个是浙南的瓯窑。虽然越窑烧造的时间比瓯窑要长,但是,出产鸡首壶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尽管目前全国各地鸡首壶出土的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品应是从这两处窑流通出去的。当时,窑工们制作比较考究,已经按照产品的用途分别对待,比如,充当日常用品的,鸡头就开口;如果是定制陪葬用的,这口子一般就不开了。现在温州发现的最早的鸡首壶的时间是西晋,是从瑞安市仙降出土的,同期,平阳鳌江种玉的一个墓里,非常有意思的是出了一只瓷质的鸡笼,笼里还活灵活现地养着两只可爱的小鸡。可想当时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要说目前温州出土的最精美的鸡首壶,非鹿城区双屿镇出土的东晋褐彩鸡首壶莫属,这釉下褐彩的点缀,体现出少见的率真和质朴,有人推测说,这釉下用彩方法应该是后来青花的老祖宗了。还有就是瑞安市隆山出土的鸡首对壶,墓主有意将这一雌一雄的鸡作成壶状同穴而居,用心良苦,难道还真指望孵出小鸡不成?

人们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瓷器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的时间时,人们的审美观会突然发生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变化呢?虽说中国养鸡的时间可推算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但在传统“六畜”里,有“六畜兴旺猪为首”之说,鸡与牛、羊、马、猪、狗相比,一般在排行榜上是靠后的。但到了这个时期,为何却一枝独秀呢?现在,有几种说法,一是说,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大动荡,战乱又频繁,大批中原士族大姓都纷纷往南逃难。背井离乡的人,最渴望的是和平和稳定,而“鸡”与“吉”谐音,人们用鸡来表达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盼。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代《韩诗外传》中赞美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是实实在在的“德禽”,故把它引到日常生活中来。

不过对照温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人口大迁徙,西晋东晋时,倒还真是迎来第一次人口的迁入高峰期。可否这样理解,当时的瓯窑接收了大批来自北方的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匠们,两地窑工们和平共处,共同研发了这种新产品,在当时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鼓舞下,很快占领了大江南北的广大市场,并名声大振,于是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