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壶雕刻艺术:唐代之前的壶器型

石壶雕刻艺术:唐代之前的壶器型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器物中的壶器型多为扁圆形。据清初顾炎武《日知录》载:“自秦人取蜀后,而方有茗饮之事……”这是古代中国关于饮茶最早的记载,可见自秦统一蜀地之后,中原地区才开始饮茶。这一时期茶食不分,因此茶、酒、食器混用,并未形成专用的茶具。秦汉以前,古人日用器多为陶制,直到汉代开始出现瓷器。其中,鸡头壶是这一时期壶的代表造型之一。士大夫之流以品茶作诗作为精神寄托,以示对现实的对抗。

石壶雕刻艺术:唐代之前的壶器型

图1-1

从商至汉时期,壶发展有多种器型,有球形、方形、圆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等样式,而且时代特征逐渐鲜明。

商代器物中的壶器型多为扁圆形。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青州市东夏镇拾甲村战国墓出土的商代先壶,深腹向下垂,带扁方形贯耳和圈足,同一时期也出现了颈长且腹鼓的圆壶。西周时期的壶在承袭商时期壶的式样之外,有了进一步改变——壶的圈顶大多设有壶盖,壶盖可以倒置,当作杯子使用。春秋时期的壶造型更为轻巧,大多数是扁圆形壶或方形壶,壶盖上或壶身外表装饰有莲花、鹤、龙、虎等立体形象。战国时期的壶多为腹部鼓出,下腹内收,底部愈加小巧而稳重,有圈足或平底。此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提梁壶(图1-1),提梁壶平口,直颈,圆腹,高圈足,壶两侧各有一只环形耳,壶盖向上鼓,正中铸有一个环耳,便于拿取。提梁以铜链串连而成,可以用于抓提,大大方便了外出携带的需求。

据清初顾炎武《日知录》载:“自秦人取蜀后,而方有茗饮之事……”这是古代中国关于饮茶最早的记载,可见自秦统一蜀地之后,中原地区才开始饮茶。汉代时期,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以“煎茶”的方式食用。这一时期茶食不分,因此茶、酒、食器混用,并未形成专用的茶具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中可见“ 烹茶尽具, 酌已盖藏”的句子,这是目前已知关于茶具最早的记载[2]。所述“烹茶”“尽具”是指饮茶后将茶具洗净并形成收纳规整,可见汉代已经出现有烹茶用的器具,但是否为饮茶专用,不得而知。(www.xing528.com)

秦汉以前,古人日用器多为陶制,直到汉代开始出现瓷器东汉晚期瓷器烧造技术进一步发展,魏晋时期瓷器烧制技术逐渐成熟,大批量同形制的日用瓷器涌现,其中不乏瓷壶的身影。这一时期的瓷壶壶形从原来口颈、腹、足构成的基础上,增添了壶侧双耳、手柄等更多形制。其中,鸡头壶是这一时期壶的代表造型之一。鸡头壶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

东晋时的鸡头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的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

两晋南北朝时饮茶风气渐开。士大夫之流以品茶作诗作为精神寄托,以示对现实的对抗。比如当时以饮酒闻名“竹林七贤”,也常烹茶饮茶宣泄心中忧思。从东晋延续杜育的《奔赋》可以看到“器择陶拣,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的记载,可以看到名为陶制“器”与“匏”都是饮茶用具[3]

隋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流行饮茶且茶业兴盛,茶壶材质以青瓷为主。隋朝壶的基本造型特征是盘口、有颈,系耳多作条状且贴附在肩上,盘口比前代更高,椭圆腹,有模印花纹,整体透出优美、简练的气息。尽管隋朝被视为南北朝之后的短暂过度,但隋朝的社会生活、文化发展与审美观念都对唐代茶具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