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与战国时代:江湖之缘

庄子与战国时代:江湖之缘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聃之徒徐无鬼,不满魏武侯穷兵黩武,一直隐居缗山。今年前往安邑,经由大夫女商引见,晋见魏武侯。魏武侯不悦,昂首看着天上。魏武侯不明其意。魏武侯大笑,忘了不快。徐无鬼告辞而出。魏武侯立刻伐赵,在蔺邑击败赵军。徐无鬼再次晋见魏武侯。魏武侯听从其言,撤回救卫之兵,不再逼迫赵国归还侵卫之地。庄周生前三年,庄全娶妻。庄全客居宋国十年,没有盼到楚肃王大赦,放弃返楚之念,迎娶狶韦氏之女。娶妻以后,庄全乡愁大减。

庄子与战国时代:江湖之缘

前372年,岁在己酉。庄前三年。宋桓侯九年。

周烈王四年。秦献公十三年。楚肃王九年。魏武侯二十四年(晋桓公十七年)。韩懿侯三年。赵成侯三年。田齐桓公四年(姜齐幽公三年)。燕桓公元年。鲁恭公十一年。卫声公十一年(卒)。越王初无余之元年。中山桓公三十一年。

老聃之徒徐无鬼,不满魏武侯穷兵黩武,一直隐居缗山(今山西平定)。今年前往安邑,经由大夫女商引见,晋见魏武侯。

魏武侯大悦:“寡人礼聘先生,先生一再拒绝!如今是否隐居山林太久,身心疲病,才肯来见寡人?”

徐无鬼说:“君侯征伐天下,一心图霸,必定身心疲病,我特来慰劳君侯。为何君侯反倒慰劳我?”

魏武侯十分诧异:“此话怎讲?”

徐无鬼说:“君侯若是放纵自己的嗜欲,助长自己的好恶,身心就会大病。君侯若是节制自己的嗜欲,摈除自己的好恶,身心就会小病。”

魏武侯不悦,昂首看着天上。

徐无鬼于是转换话题:“我想告诉君侯,我如何相狗。下品之狗,吃饱就能满足,德性如同狸猫。中品之狗,昂首看着天上,德性非常自负。上品之狗,从来不露凶相,德性非常谦逊。”

魏武侯不明其意。

徐无鬼又说:“我之相狗,又不如我之相马。国马经过训练,行走之时,笔直如绳,弯曲如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然而经过训练的国马,不如天然成材的天下马。天下马心怀忧虑,若有亡失,貌似不善奔跑,但是一旦奔跑,立刻超逸绝尘,瞬间不知所往。”

魏武侯大笑,忘了不快。

徐无鬼告辞而出。

女商问徐无鬼:“先生有何言说,引得主公大笑?我常对主公进言,谈到治国,就说《诗》、《书》、《礼》、《乐》。谈到打仗,就说《金版》、《六韬》,主公从来不笑。我还立过无数大功,主公也未对我启齿一笑。”

徐无鬼说:“我只是说了如何相狗,如何相马。”

女商更为迷惑:“我谈论主公最有兴趣的治国打仗,主公从来不笑。先生谈论主公毫无兴趣的相狗相马,主公为何大笑?”

徐无鬼说:“你是否知道越国逃亡者心情如何变化?离乡数日,遇见相知的朋友,就会喜悦;离乡十天半月,遇见相识的同乡,就会喜悦;离乡一年,遇见像人的猿猴,就会喜悦。这是因为离乡越久,思乡越深。逃入荒漠之人,行走于野草丛生、鼬鼠出没的小径,踉跄于空旷的原野,只要听到行人的跫跫足音就会喜悦,何况听到兄弟亲戚的咳唾言笑?很久以来,魏武侯听到的都是假人假言,却听不到真人真言!”

卫声公眼见鲁恭公去年趁着魏、燕伐齐,收复了齐侵鲁地阳关,今年也出兵收复了齐侵卫地薛陵(今山东甄城北)。

卫声公姬训因为弱卫小胜强齐,喜极而死,在位十一年(前382—前372)。

太子姬不逝继位,即卫成公。

赵成侯久已不满卫国亲魏敌赵,采纳赵相大成午之策,趁着卫国易君治丧,出兵伐卫,攻取了七十三个乡邑。

卫成公面临亡国,向魏求救。

魏武侯立刻伐赵,在蔺邑(今山西柳林)击败赵军。

徐无鬼再次晋见魏武侯。

魏武侯旧话重提:“先生隐居山林,食用橡栗,饱餐葱韭,摈弃寡人很久了!如今是想念酒肉了呢,还是打算辅佐寡人?”

徐无鬼也旧话重提:“不敢享用君侯的酒肉,特来慰劳君侯疲病的身心。”

魏武侯再次不悦:“此言何意?”

徐无鬼不再转换话题:“天地养育万物,一视同仁。登临高位者,不可自矜尊贵;居处下位者,不必自惭贫贱。君侯身为万乘之主,劳苦一国民众,供养一己耳目口鼻,心神必定不安。人之心神,必定喜好和谐,厌恶奸邪;君侯心有奸邪,已成大病,所以特来慰劳。”

魏武侯辩解:“寡人非常爱护民众,一直准备为了仁义而罢兵。”

徐无鬼说:“君侯爱护民众,正是残害民众的开始。君侯为了仁义而罢兵,正是导致战争的根源。君侯如此作为,必定失败。凡是既成之善,都是作恶的工具。君侯声称为了仁义,近于虚伪。凡有形迹,必定导致伪形;凡有小成,必定导致自矜;凡有变更,必定导致外战。君侯只有不在谯楼之间陈列鹤行兵阵,不在祭坛之宫检阅步卒车兵;不藏逆天之心,不用智巧胜人,不用谋略胜人,不用战争胜人,才是真正的仁义。诛杀别国士民,兼并别国土地,用于奉养一己私欲,满足一己心神,这种战争,善在何处?胜在何处?君侯不如停止有为,修复胸中诚意,顺应天地实情,不再撄扰民众,民众就已脱离死地,何须为了仁义而罢兵?”

魏武侯听从其言,撤回救卫之兵,不再逼迫赵国归还侵卫之地。(www.xing528.com)

卫国被赵攻取大部分国土,得魏之救免于亡国,从此沦为魏国附庸。

玉匠花了三年时间,终于雕成一片假树叶,混在真树叶里,请宋桓公找出来。

宋桓公找不出来。

玉匠取出假树叶献上。

宋桓公惊叹不已,重赏玉匠。

玉匠领赏告退。

宋桓公请来太后,让她从树叶堆里找出假树叶。

太后找不出来。

宋桓公取出假树叶,太后惊叹不已,赞赏宋桓公没有白等三年。

宋桓公召来戴驩,也让他从树叶堆里找出假树叶。

戴驩也找不出来。

宋桓公十分得意。

戴驩说:“主公找出来,让我见识一下。”

宋桓公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急出一头大汗。

戴驩说:“主公恐怕又被骗了!”

宋桓公说:“刚才还在,寡人和太后均亲眼所见!”

戴驩说:“现在怎么没了?”

宋桓公大窘,派人去找玉匠,玉匠已经逃走。

宋桓公弄巧成拙,仍然不敢提出亲政。

庄周生前三年,庄全娶妻。

庄全客居宋国十年,没有盼到楚肃王大赦,放弃返楚之念,迎娶狶韦氏之女。

娶妻以后,庄全乡愁大减。男耕女织,夫妇恩爱,时常共读《诗经》。

狶韦氏问:“《诗经》十五国风,为何多言齐女、宋女美貌?”

庄全说:“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所以中原姬姓诸侯,多娶齐女、宋女。”

狶韦氏问:“楚、秦也非姬姓,为何中原诸侯少娶楚女、秦女?”

庄全说:“楚是南蛮,秦是西戎,又少美女。齐、宋均在中原,又多美女。”狶韦氏问:“孔子有言:‘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你是好德,还是好色?”

庄全笑了:“好色不碍好德,何必有所偏废?”

一边击掌,一边吟诵《陈风·衡门》: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