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与战国时代:伐齐大败魏、鱼乐惠施返魏

庄子与战国时代:伐齐大败魏、鱼乐惠施返魏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惠王采纳其策,命令甘茂驻兵秦、魏边境。魏惠王随即派出使者,要求韩、赵、燕、中山遵守五国盟约,出兵助伐。四国不愿卷入秦、魏、齐三强大战,拒绝出兵助伐。秦军遭遇商鞅变法以来首次败绩。魏国首次以王礼为国君治丧,诸侯无不遣使吊丧。魏担心,魏惠王一死,中山更难凭借魏国抵御赵国威胁,于是更加亲齐。如今魏惠王一死,孟轲又晋见魏襄王。齐威王田因齐,破格启用匡章,大胜未曾一败的暴秦,喜极而死。

庄子与战国时代:伐齐大败魏、鱼乐惠施返魏

前319年,岁在壬寅。庄周五十一岁。宋康王十九年。

周慎靓王二年。秦惠王更元六年。楚怀王十年。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卒)。韩宣王十四年。赵武灵王七年。齐威王三十九年(卒)=齐宣王元年。燕王哙二年。鲁平公四年。卫孝襄侯十六年。越王无疆二十四年。中山先王九年。

秦惠王三十八岁,倚仗四位重臣。

魏人张仪六十二岁,担任相国。庶弟樗里疾三十三岁,担任大将。将相不和,明争暗斗。

齐人陈轸为张仪副手,楚人甘茂为樗里疾副将。二人依违于张、樗之间。

张仪在秦之时,陈轸、甘茂逢迎张仪。如今张仪在魏,陈轸、甘茂倒向樗里疾。

樗里疾、陈轸、甘茂三人,全都希望秦惠王不再信任张仪。

樗里疾上朝,率先发难:“张仪相魏三年,一再声称即将伐齐,至今毫无动静,显然与公孙衍一样,已经叛秦忠魏。”

秦惠王说:“张仪对寡人忠心不二!迟迟不能伐齐,必是公孙衍暗中作梗,公仲朋暗中阻挠,田婴暗中捣鬼。”

陈轸说:“大王可派甘茂领兵往魏,逼迫魏惠王伐齐。”

秦惠王采纳其策,命令甘茂驻兵秦、魏边境。

张仪上朝,威胁魏惠王:“大王三年不伐齐,秦惠王大为失望,如今驻兵边境,准备伐魏!”

魏惠王说:“寡人一直打算伐齐,但是公孙衍一再推托,说是尚未筹备就绪。”

张仪问:“大王乃是国君,为何受制于臣子?”

魏惠王立刻召见公孙衍:“寡人命你筹备伐齐,为何三年仍未准备就绪?”

公孙衍说:“刚刚准备就绪,大王随时可以伐齐!不过相国既然说,秦、魏共同伐齐,乃是为魏,并非为秦,那么伐齐必须秦军为主,魏军为辅。魏军必须穿秦衣,打秦旗。只有这样,才能伐齐得胜,魏收其利,伐齐失败,秦承其咎。”

张仪急于向秦惠王表忠,立刻同意:“全依将军之言!”

魏惠王随即派出使者,要求韩、赵、燕、中山遵守五国盟约,出兵助伐。

四国不愿卷入秦、魏、齐三强大战,拒绝出兵助伐。

甘茂率领秦军东行,越过秦、魏边境,穿越魏国西部,途经上党(今山西东南),借道韩国

韩宣王采纳敌秦的公叔之言,拒绝向秦借道。

甘茂在*邑(今河南*陵)击败韩军。秦军到达魏国东部的大梁,与穿秦衣、打秦旗的魏军合兵,开赴魏、齐边境。

陈仲子吩咐弟子匡章:“商鞅变法以来,秦人斩首计功,伐取魏国河西、河东,未曾一败。秦、齐东西远隔,从未交战。我固然反对田因齐称王争霸,然而不愿齐民受到秦军屠戮。如今孙膑已遁,田忌已老,田因齐无人可用,你可请将出战,击败暴秦!”

匡章遵从师命,晋见齐威王:“秦人斩首计功,滥杀无辜!我愿为了齐国百姓和天下万民,击败虎狼之秦!”

齐威王大悦,欲授将印。

田婴谏阻:“陈仲子身为田氏宗室,反对大王称王,隐居於陵(今山东邹平),被天下士人敬称为於陵仲子。匡章身为大王臣民,反对大王称王,离齐仕魏多年,归齐以后虽被大王供养于稷下,仍然师从陈仲子,不断非议大王。此战关系重大,大王怎能任命匡章为将?”

齐威王说:“陈仲子、匡章敢于反对寡人,正是《周易》所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贤人。寡人怎能不用贤人?”

仍命匡章为将,郑重许诺:“秦惠王去年与齐联姻,今年悍然伐齐,毫无信义,将军不可轻敌!寡人听说,令尊杀死令堂,埋在马厩下面。将军一旦凯旋,寡人必定另选吉地,隆重迁葬令堂。”

匡章断然谢绝:“家父杀死家母,自有理由。我身为人子,不能违背家父意愿,迁葬家母。”

匡章领兵迎敌,迟迟不与秦军开战。

田婴派人侦察,连续三人禀报:“匡章畏惧秦军,迟迟不敢开战,似乎准备投降!”

齐威王不予理睬,随即传来捷报:“匡章大败秦军!”

原来匡章得到仕魏之时交好的公孙衍密报,魏军穿秦衣,打秦旗,于是延迟开战,赶制秦衣秦旗,让齐军也穿秦衣,也打秦旗,另标暗记,然后开战。

秦、魏士兵难辨敌我,阵脚大乱,全军覆没。秦军遭遇商鞅变法以来首次败绩。

秦惠王急派使者至齐,谢罪求和,自称“西藩之臣”。

田婴问齐威王:“连续三人都说匡章畏秦欲降,大王为何不疑匡章?”

齐威王说:“匡章身为人子,不愿背叛死父。身为人臣,怎会背叛寡人?”

魏惠王未雪桂陵、马陵之耻,未报庞涓、魏申之仇,第三次大败于齐,羞愤而死,终年八十二岁(前400—前319)。三十二岁即位,在位五十一年(前369—前319)。第三十六年称王改元,前元三十五年(前369—前335)为侯,后元十六年(前334—前319)为王。

魏文侯、魏武侯之时雄霸中原的强魏,到了魏惠王末年,已经变成向齐、秦称臣的弱魏。河西七百里地被秦收复,河东大片魏地被秦攻取。东又失地于齐,南又失地于楚。

太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

魏国首次以王礼为国君治丧,诸侯无不遣使吊丧。

中山先王魏离开灵寿(今河北平山),亲赴大梁(今河南开封),吊唁堂伯魏惠王,朝拜堂兄魏襄王。

魏担心,魏惠王一死,中山更难凭借魏国抵御赵国威胁,于是更加亲齐。

孟轲去年离滕至魏,魏惠王先予礼遇,后予冷落。如今魏惠王一死,孟轲又晋见魏襄王。

魏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

孟轲说:“安定于统一天下的王者。”

魏襄王问:“怎样的王者,才能统一天下?”

孟轲说:“不好战嗜杀的王者,必能统一天下。”

魏襄王问:“不好战嗜杀,谁能把天下给予王者?”

孟轲说:“天下人无不愿意把天下给予不好战嗜杀的王者。大王是否知道如何种植禾苗?七八月份,如果大旱,禾苗就会枯槁。一旦天空油然成云,沛然下雨,禾苗立刻从枯槁转为兴盛,谁又能够阻止?当今天下诸侯,无不好战嗜杀。一旦出现不好战嗜杀的王者,天下万民必将伸长脖颈,仰慕归附,如同水之就下,谁又能够阻止?”

魏襄王大笑:“真是书生之见,先生也太想当然了!”

孟轲愤然辞出,告诉弟子公孙丑:“魏襄王远望不像人君,近看无法令人敬畏。魏惠王比我年长二十八岁,仍然非常尊重我,敬称我为老先生。魏襄王与我年纪相仿,竟然对我毫不尊重!”(www.xing528.com)

立刻带着公孙丑,离魏往齐。

途经齐国范邑(今河南范县),远远望见出游打猎的齐国太子田辟疆。

孟轲不禁赞叹:“居处迁移气质,颐养改变体魄。如何居处颐养,真是大事!各国太子的宫室、车马、衣冠并无不同,但是齐国太子气质如此不凡,必是居处颐养与众不同。”

公孙丑受教。

孟轲五十四岁,离魏至齐。一到临淄,齐威王死了。

齐威王田因齐,破格启用匡章,大胜未曾一败的暴秦,喜极而死。在位三十九年(前357—前319),实计三十八年。前三年不理国政,第三年变法图强,威行三十六年。三败强魏,一败暴秦,跃居中原最强,成为第一个叛周称王的中原诸侯。

三十三岁的太子田辟疆继位,即齐宣王。王后是秦惠王之女。

齐国首次以王礼为国君治丧,诸侯无不遣使吊丧。

齐宣王服丧一月即止,立刻即位,当年改元。

孟轲大失所望:“齐宣王极具圣君风范,竟然不知礼仪,服丧如此之短!”

公孙丑附和:“是啊!至少应该遵循常例,服丧一年,明年改元。”

孟轲怒斥:“服丧一年,仍然太短!你怎能降低标准,盲从常例?假如弟弟殴打哥哥,你难道会劝弟弟打得轻些,不能打得太重?你应该教导弟弟:必须尊敬哥哥,不能殴打哥哥!正如应该教导儿子:必须为父服丧三年,不能盲从常例!”

公孙丑附和老师,反被申斥,深感委屈。

孟轲先去拜见齐威王之时的两位老友,稷下祭酒淳于髡,齐国大将匡章。得到举荐,三次晋见齐宣王,面谀齐宣王气质非凡,有圣君风范。

齐宣王大悦,礼聘孟轲为稷下学士、列大夫,食禄万钟。

公孙丑问:“夫子三次晋见齐宣王,为何仅仅称颂气质风范,却不批评服丧太短?”

孟轲说:“我先要攻其邪恶之心!邪恶之心乃是大体,服丧太短仅是小端。”

公孙丑说:“当年齐威王仅聘夫子为稷下学士,不聘为列大夫,夫子认为不受尊重,于是离齐往宋。如今齐宣王既聘夫子为稷下学士,又聘夫子为列大夫,夫子认为受到尊重,于是不斥其非。既然齐宣王是圣君,应该只有夫子所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何竟有邪恶之心?”

孟轲无言以对。

齐威王在位之时,庶子田婴早早参政,取代邹忌为相,功勋卓著,授爵封君。

田辟疆身为太子,长期不能参政,对长期为相的庶兄田婴嫉恨已久。除丧即位以后,立刻罢免田婴。

田婴罢相,带着兒说、公孙闬、张丑等众多门客,回到封地薛邑。

兒说三十二岁,眼见田婴郁郁寡欢,又从薛邑返回临淄,晋见齐宣王:“薛公相齐二十三年,尽心辅佐先王,功勋卓著,齐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最强。大王为何刚刚即位,立刻罢免薛公?”

齐宣王强压怒气:“薛公对待先生,是否非常喜爱,言听计从?”

兒说说:“喜爱或有,听从则无。先王之时,我曾献策薛公:‘太子面相不仁,将来必定不利主公。主公应向大王进言,改立卫姬之子田郊师为太子。’薛公立刻垂泪:‘我怎么忍心伤害太子?’假如薛公对我言听计从,如今怎会罢相?”

齐宣王大惊:“没想到薛公竟对寡人如此情深义重!寡人年少无知,举措失当。”

即命兒说为使,恭请田婴复相。亲往临淄郊外三十里,迎接田婴返都。

庄子五十一岁,魏惠王、齐威王先后死去。

惠施六十二岁,得知魏惠王死讯,离开商丘北行,绕道蒙邑,告别庄子:“张仪伐齐大败,魏惠王含恨而死。魏襄王必将罢免张仪,驱逐归秦。我准备重返大梁,特向先生告辞。”

庄子说:“先生乃是君子,不是小人的对手。何必重返魏国,再次同流合污?”

惠施不听。

庄子带着蔺且,远送惠施。

三人乘舟,沿着濠水前往大梁。

船夫被惠施催促快行,与对面船只相撞。

双方船夫互相责怪,大起争执。

庄子告诫惠施:“先生过于着急,反而欲速不达。”

船行数日,舍舟登岸。

庄子站在濠水桥梁之上,指着水中游鱼:“你看那些鲦鱼,出游从容,多么快乐!”

惠施明白,庄子乃是即景设喻,劝阻自己返魏,于是反问:“你不是鱼,如何得知鱼的快乐?”

庄子也反问:“你不是我,如何得知我不知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你。你不是鱼,同样不知鱼的快乐。”

庄子说:“请你回到开头。你问我如何得知鱼的快乐,只有已知我得知鱼的快乐,才能如此问我。我得知鱼的快乐,是在濠水的桥梁之上。”

惠施没有闲心与庄子斗口,匆匆揖别庄子,换乘马车,直奔大梁而去。

庄子站在桥上,目送马车渐行渐远,吟诵《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蔺且问:“夫子吟《诗》,是不是说,惠施只求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不愿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庄子说:“惠施既有大才,又很正直,但以墨子之道,劝诫否君非攻偃兵,肯定无效。他与所有墨者一样,过于急躁。我们来时,惠施用舟急躁,结果发生撞船,双方吵架。驾舟而行,若有空船撞来,船夫即使天性急躁,终究不会发怒。忽见来船有人,船夫就会大喊对方左避,大喊对方右避。一喊对方不听,二喊对方不听,三喊必出恶声。船夫起初以为是空船,所以不怒。后来明白不是空船,才会发怒。人能虚己游世,谁又能够害他?惠施上次相魏,险些丧命。如今返魏谋求复相,恐怕仍然斗不过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