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与战国时代:六国伐楚宋,赵破苏秦使齐

庄子与战国时代:六国伐楚宋,赵破苏秦使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昭王约宋伐楚,宋康王大喜,趁着四国伐楚大胜,命令田不礼伐楚,攻取了淮北。孟尝君四十五岁,连任齐相。燕昭王大喜,即命苏秦使齐。赵武灵王趁着四国重创楚国,第五次亲征中山。不料连降大雨,赵军粮草运输中断。至此,赵国男子无不胡服。魏襄王追随孟尝君连年伐楚,又不敢与急速崛起的赵国为敌,听任中山自生自灭。

庄子与战国时代:六国伐楚宋,赵破苏秦使齐

前301年,岁在庚申。庄周六十九岁。宋康王三十七年。

周赧王十四年。秦昭王六年。楚怀王二十八年。魏襄王十八年。韩襄王十一年。赵武灵王二十五年。齐宣王十九年(卒)。燕昭王十一年。鲁湣公二年。卫嗣君十四年。中山嗣王九年(奔齐卒)。

蜀侯通之子蜀侯辉,诛杀蜀郡太守,叛秦自立。

秦昭王命令司马错入蜀平叛,又命术视领兵伐韩,惩罚韩襄王去年拒绝赴会。

术视迅速攻取穰邑(今河南邓州北)。

韩襄王向孟尝君求救。

公孙弘献策孟尝君:“秦昭王伐韩,表面上是惩罚韩襄王去年拒绝赴会,其实是逼迫主公同意秦国加入伐楚。主公不如暂时与秦和解,允许秦昭王加入伐楚。这样既能破坏秦、楚之盟,又能消耗秦国实力,有利于伐楚以后伐秦。”

孟尝君采纳其策,邀请秦昭王加入伐楚。

秦昭王大悦,命令术视停止伐韩,移师伐楚。

孟尝君随即发动第三次合纵伐楚。

齐将匡章,担任齐、魏、韩三国联军主帅。

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各率本国之军。

齐、魏、韩、秦四国大军,分为两路,大举伐楚。

楚怀王大恐,派出两路大军迎敌。

昭雎率领十万楚军,开赴汉中,迎击术视的秦军,先在楚地重丘(今河南新野)小胜。

秦昭王又派庶长奂增援术视,在楚地重丘大败楚军,斩首二万,进围楚邑新城(今河南方城)。

同时按照秦、宋盟约,遣使至宋,要求宋康王加入伐楚。

唐昧率领二十万楚军,开赴沘水(今河南泌阳西),迎击齐、魏、韩三国联军。

连降大雨,沘水暴涨。

三国联军每次乘舟渡河,均被对岸楚军的箭雨逼退。

隔岸对峙六个月,三国联军未能渡河。

匡章派出密探,询问楚民:“何处水浅,何处水深?”

楚民说:“楚军重兵防守之处,水浅;楚军防守薄弱之处,水深。”

匡章集中兵力,猛攻楚军重兵防守之处,一举突破楚军防线,涉过沘水,攻入方城,攻取宛邑(今河南南阳)、叶县(今河南叶县)。追击楚军直至陉山(今河南漯河东)、垂沙(今河南唐河),杀死唐昧。

宛邑、叶县与齐不相邻,孟尝君全部分给韩、魏。

秦昭王约宋伐楚,宋康王大喜,趁着四国伐楚大胜,命令田不礼伐楚,攻取了淮北。

楚国大盗庄蹻,楚威王时开始叛乱,至今未被剿灭,趁乱攻入郢都,大肆掠劫。

楚国太子熊横的太师,死于战乱,葬于湖北荆门郭店。墓中葬入一只漆器耳杯,上刻“东宫之师”四字。墓中另有《老子》、《太一生水》等道家著作,《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等儒家著作,1993年出土。

楚怀王继十一年前伐秦大败之后,再次惨败。

楚国外战内乱,四分五裂,面临亡国。

正在此时,孟尝君命令匡章停止伐楚。

齐宣王田辟疆死了。三十三岁即位,在位十九年(前319—前301),终年五十一岁(前351—前301)。

太子田地继位,即齐湣王。

孟尝君四十五岁,连任齐相。

诸侯遣使至齐,吊唁齐宣王,晋见齐湣王,拜见孟尝君。(www.xing528.com)

苏秦献策燕昭王:“大王即位十一年,尽管与齐休兵,但是一直图谋伐齐报仇,不肯臣服齐宣王。大王心志外露,弱燕怎能战胜强齐?当年吴王夫差破越,越王勾践采用范蠡之策,佯装臣服夫差,卧薪尝胆,促使夫差放心用兵中原,终于灭吴报仇。如今齐宣王已死,齐湣王新立,正是大王效法勾践的良机。大王不如佯装臣服齐湣王,促使齐湣王放心用兵中原,才能战胜强齐。我愿为大王使齐吊贺,长驻临淄,离间齐国君臣,设法弱齐强燕,创造伐齐良机!”

燕昭王大喜,即命苏秦使齐。

苏秦五十岁,为燕使齐。先去拜见稷下祭酒淳于髡:“有人在市场卖千里马,三天无人光顾。他去拜见伯乐:‘我有一匹千里马,无人赏识。恳请先生一顾,敬献马价一成。’伯乐于是前往市场,路过此马,返身细看,离去之时,假装恋恋不舍,一再回头。众人立刻争购此马,卖者获利十倍,伯乐也得重谢。如今我为燕使齐,永结燕、齐之好,价值胜过千里马。恳请先生一顾,敬献白璧一双。”

淳于髡笑纳白璧,向齐湣王进言:“苏代、苏秦、苏厉三兄弟,原先均仕于齐,如今苏代告老归周,苏厉仍然仕齐。苏秦曾奉先王之命使秦,诱使甘茂叛秦仕齐。先王又命甘茂使楚,约楚共同伐秦。后来楚怀王叛齐亲秦,先王疑心甘茂,冷落苏秦。苏秦去年离齐仕燕,今年说服燕昭王臣事大王,永结燕、齐之好。大王与燕结盟,再无后顾之忧,必能大破楚、秦,称霸天下。”

齐湣王听从淳于髡之言,召见苏秦,大为赏识,欣然缔结燕、齐之盟。

苏秦从此长驻临淄,开始了十八年反间生涯。

赵武灵王趁着四国重创楚国,第五次亲征中山。

赵国骑兵长驱直入,一举攻破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平山)。

不料连降大雨,赵军粮草运输中断。

正在此时,赵武灵王得知王后孟姚病危,被迫休兵,急归邯郸。

孟姚临死泣告:“大王把我视为强国吉兆,果然大破中山。大王若能立赵何为太子,必能伐灭中山,击破暴秦。我将死而无憾!”

赵武灵王大恸,听从孟姚遗愿,废黜二十岁的太子赵章,改立九岁的赵何为太子。

乐毅谏阻:“大王先立韩宣王之女为王后,生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废黜韩氏,改立孟姚为王后,生子赵何、赵胜、赵豹。废立王后,乃是大王私事,我不敢谏。但是废立太子,关乎国本,并非大王私事。太子赵章追随大王五伐中山,执掌中军,屡建战功,百官拥戴,将士效命,无罪不应废黜。赵何年幼无功,不宜立为太子!”

赵武灵王不听,任命番吾(今河北磁县)孝子周袑为太子太傅,身穿胡服,辅佐太子赵何。

至此,赵国男子无不胡服。

中山嗣王魏逃离中山,出奔齐国而死,在位九年(前309—前301)。

司马熹趁着赵武灵王休兵,纠集中山残部,收复了灵寿。

太子魏尚继位,即中山后王,魏属中山第五代国君。

司马熹凭借太王太后阴姬支持,三相中山。

太王太妃江姬之子魏牟,时年二十岁。中山嗣王继位以后,逐渐疏远庶弟魏牟。如今中山后王继位,更加冷落叔父魏牟。

魏襄王追随孟尝君连年伐楚,又不敢与急速崛起的赵国为敌,听任中山自生自灭。

庄子六十九岁,惠施八十岁,仍在蒙邑东门比邻而居。

惠施说:“宋康王利令智昏,竟然加入伐楚,攻取淮北。楚怀王一旦恢复元气,必将报复宋国,宋民又将大祸临头。”

庄子说:“泰道退隐,否术猖獗,天下都将大祸临头。”

惠施问:“怎样才能避免天下大祸临头?”

庄子说:“唯有君主、臣民全都遵循泰道,天下才能避免人祸。”

惠施问:“假如君主不愿遵循泰道,而是奉行否术,臣民如何避免被否术伤害?”

庄子说:“君主奉行否术,臣民避免被否术伤害的方法,大多仍是奉行否术,很少遵循泰道。然而奉行刚强胜柔弱的否术,只能侥幸得逞一时,最终仍将趋死近刑。唯有遵循柔弱胜刚强的泰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做到逃刑免患。”

惠施说:“为何大多数臣民不肯遵循泰道,而是奉行否术?”

庄子说:“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君主奉行否术,如同食肉的猛虎。臣民臣服君主,如同食草的绵羊。为了逃避被虎所食,食草的绵羊大多愿意丧失真德,习染伪德,争做食肉的恶狼。然而仅有少数绵羊能够成为恶狼,充当猛虎的帮凶,虽然可以食羊,仍然不免被虎所食。大多数绵羊欲做恶狼而不得,多被虎狼所食,仍然至死渴望做狼,不愿做羊。刚强胜柔弱的否术,于是席卷天下。”

惠施问:“绵羊除了成为恶狼,如何逃避被虎狼所食的厄运?”

庄子说:“食草的绵羊,不应丧失真德,不应习染伪德,不应争做食肉的恶狼,而应永葆真德,顺应天道,自强不息,变成食素的大象。恶狼充当猛虎的帮凶,仍然不免被虎所食。大象拒绝成为猛虎的帮凶,却比恶狼更能免于被虎所食。因为食素的大象,遵循大象无形的泰道,已经成了柔弱胜刚强的素王!”

惠施感叹:“我终于明白了孔子晚年为何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惜我一生误入歧途,比孔子闻道更晚!”

庄子说:“闻道不论早晚,死前闻道,至少可以不做糊涂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