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改编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改编及未来发展思考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乐曲的艺术特色论改编1.乐曲的融入性古筝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弹筝人已经将我国这一古老乐器与影视艺术和国粹京剧结合,筝与京剧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代表,用古筝曼妙的音色演奏出京剧那婉转回环的唱腔独具特色。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古筝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它需要跟上社会的步伐,追随时代的发展,所以,筝文化的发展、创新迫在眉睫。

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改编及未来发展思考

(一)从乐曲的艺术特色论改编

1.乐曲的融入性

古筝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在现代社会中,普通大众对古筝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从耳熟能详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发展到至今的《临安遗恨》,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和筝曲已经渐渐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弹筝人已经将我国这一古老乐器与影视艺术和国粹京剧结合,筝与京剧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代表,用古筝曼妙的音色演奏出京剧那婉转回环的唱腔独具特色。这帮助了京剧艺术以独特方式再一次展现,更使古筝艺术借助京剧艺术这一广阔的平台得以绽放。筝弹奏流行影视金曲、流行歌曲会让其传播得更为广泛,获得更多的支持与更广泛的传播。

2.民乐表现的渲染性

大多数习筝者在学习古筝之前,认为古筝不过是右手弹奏、左手按音,音乐多为描绘小溪潺潺之流水,展现巍巍高山之伟岸等。但在学习逐渐深入之后才发现,原来古筝的按音有更加玄妙的变化,其独特、繁多的新技巧让大家仿佛看到了筝乐另一片不同的风景。(www.xing528.com)

在细细推敲之后会发现,对于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心境来演奏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乐曲中的慢板可以用更慢的速度来弹奏,这样的处理使得乐曲更加柔情:而如果用较快的速度进行,就会显得铿锵有力、气势非凡。大多数可用伴奏的和三音程、鼓点、其他乐器等编入其中,使乐曲更加完整、丰富。虽然可以用古筝左手在低音区大撮进行鼓点的模仿,但是伴奏的加入使得乐曲的音乐气氛尤其是在快板部分有了更加强烈的对比,这样,也会对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形成更加有力的烘托。正是因为多元文化艺术的融入,才使得大家看到了古筝在表现力上的惊喜,又一次发现了这一乐器的魅力所在。

(二)从古筝创作的独特性论改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古筝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古筝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它需要跟上社会的步伐,追随时代的发展,所以,筝文化的发展、创新迫在眉睫。王中山老师在推广筝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在古筝的创作、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尤其是古筝创作题材、领域的独特开发。

现代筝曲的创作很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筝乐的结合,因为只有与现代筝乐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带动古筝发展,提高古筝技法与弹奏速度。越来越多的筝曲创作完善,体现出现代古筝与传统戏曲紧密的结合。

现代古筝曲的作曲家在创作领域上一直没有停歇,不管是在演奏还是在创作方面,都可以看出他们对传统古筝理念的重视程度。正是因为对传统理念的重视,他们在创作方面也就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而不是单一地进行偏离传统的创新,这样不但能够保留古筝传统曲目中的特色,也能够为古筝注入现代元素,便于更多的人了解古筝。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创作上对民族风俗、写景、借景抒情、戏曲风格、外国舞曲风格等方面都有涉及,并以其为基础进行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