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筝乐的创新改革与未来发展思考

中国传统筝乐的创新改革与未来发展思考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古筝的历史来看,形制的变革进展是极其缓慢的。盛唐时期流行的十三弦筝,是在十二弦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唐宋两代,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同时并存的,但有雅乐和俗乐之分。经过历代筝人的不断改革和推陈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制出了十八弦筝、二十一弦筝、二十三弦筝、二十五弦筝、三十弦筝。新筝的诞生给古筝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色彩。

中国传统筝乐的创新改革与未来发展思考

古筝在诞生之后,数千年来一直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古时的筝并不像后世的筝一样,可能是个棒状的东西或是将圆竹筒对剖为两半的形状。初始的筝是很简陋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筝形制则基本和后世的一样了。傅玄《筝赋序》中说:“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室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月。”这时的筝,基本上音箱形状是面板为圆,背板为平,和后世的已经很相似了。从古筝的历史来看,形制的变革进展是极其缓慢的。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弦数的不断增加,使其音域也随之不断加宽。

(1)最初的五弦筝。

最早出现的筝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它的形制到底如何,因为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只能从有限的文字材料中加以综合分析。《风俗志·声音篇》中说:“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筝是五弦,形似筑,是很简陋的,而且只是流转于民间,不被上层社会所接受,未能登上大雅之堂。

(2)汉晋至唐宋的十二、十三弦筝。

筝从汉晋到唐宋的1300多年间,仅由十二弦增加到十三弦。《筝赋》中说:“筝,身长六尺,应律数也。弦有十二,四时度也,柱高三寸,具之才也。”此时的筝,已增加到十三弦。盛唐时期流行的十三弦筝,是在十二弦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唐宋两代,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同时并存的,但有雅乐和俗乐之分。十二弦筝为雅乐,用于宫廷;十三弦筝为俗乐,用于民间。

(3)元明清三代的十四弦、十五弦筝。

当时,十二弦、十三弦筝和十四弦、十五弦筝还是同时并存的。虽然在明代已经有了十五弦筝,但形制是到了清代才最后确定下来。至于十六弦筝的出现,已经是到了近代的事了。可能是在清朝末年或民初年,也可能更早一些。

(4)现代的多弦筝。(www.xing528.com)

经过历代筝人的不断改革和推陈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制出了十八弦筝、二十一弦筝、二十三弦筝、二十五弦筝、三十弦筝。筝的弦数越来越多,音域也越来越宽,而且制作工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而现在常用的“S型21弦尼龙钢丝筝”,就是传统古筝改革的成功范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制成功的,现已普遍使用。

(5)20世纪末出现的新型转调筝。

新型转调筝简称新筝,20世纪末出现,是在传统古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乐器制作专家潘海新、潘海伟先生经过14年的努力,针对传统古筝存在的不足而研制的。它的出现使古筝这一古老传统乐器越来越适应现代音乐的需要,也逐步满足和丰富了更多演奏技巧和不同类型作品的需要,使古筝艺术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7-1 转调筝

这种新型转调筝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古筝的限制,弥补了传统古筝的诸多不足之处,给古筝艺术带来新的局面,是使传统古筝发展的新阶段。新筝的诞生给古筝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色彩。虽然在某些方面上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所展示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它的优点。从古筝改革过来的新筝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满足了古筝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民族乐器世界接轨的要求等。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属于全民族全社会的财富,因此我们衷心地希望它更加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