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媒体时代:从平常出发,描写典型人物

融媒体时代:从平常出发,描写典型人物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物报道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人物自己的立体化上。在典型人物的平常处落笔,就是要突出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这样的典型人物有性格、有缺点,甚至也会遇到软弱无助的时候。这样的典型人物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对典型人物报道颇有建树的穆青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

融媒体时代:从平常出发,描写典型人物

近些年来,受到传统新闻宣传思维的影响,我们在对典型人物报道活动中,逐渐形成难以跨越的障碍:人物报道脸谱化,写作结构模板化。为了拔高人物形象不惜脱离实际,无病呻吟。典型人物脱离了现实环境,脱离了生存空间,在满足了“高”“大”“全”看似中规中矩要求的同时,典型人物毫无生气可言,甚至人物之间的模板可以重复使用,口号式的语言,夸张的笔法屡见不鲜,使笔下的人变得刻板无趣,失去了现实中“人”的本来面目,这样缺乏生气的人物,很难在群体中产生共鸣,甚至于产生极端负面的示范作用。

人物报道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人物自己的立体化上。因此从新闻价值上看,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以及不平凡人的平凡事,这才是新闻落笔之处。不平凡人的平凡之事,这一种表达更加常见。美国新闻界有条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能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这其实缘自身份与事件之间的对比反差,错位即非常态,非常态即新闻,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例如,2013年12月,网络媒体报道了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的新闻,图片全程记录下主席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的过程,新闻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此相关的新闻链接与解读大量出现在各大媒体。

真实的往往更加感人。在典型人物的平常处落笔,就是要突出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这样的典型人物有性格、有缺点,甚至也会遇到软弱无助的时候。事实上,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正是因为他们身上常态化的面貌,一个个性鲜明的人胜过千百个脸谱化的模糊形象,因为这些典型人物和我们一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典型人物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www.xing528.com)

对典型人物报道颇有建树的穆青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

这段视觉感极强的描写通过风雪的描写,突出焦裕禄所处环境的恶劣;通过望着风雪“发呆”的情态,揭示出作为普通人的焦裕禄在风雪中焦急的心态,这样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