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学校模块式教学:现代教育观念与举措

农业学校模块式教学:现代教育观念与举措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计划经济年代,学生捧着“铁饭碗”,死记硬背的理论没学通可以慢慢“反刍”,技能不熟练可以慢慢实习,并无大碍。农校毕业生“铁饭碗”最早被打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他们回到家里还能种地,因此当时学校的教学并无大的变化。这就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农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模块式教学在今天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

农业学校模块式教学:现代教育观念与举措

2001年

模块式教学对技能训练有利,是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过去的学科性教学模式,在处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上,首先保证知识传授,且这种传授还要依照学科体系来进行,其结果是削弱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在计划经济年代,学生捧着“铁饭碗”,死记硬背的理论没学通可以慢慢“反刍”,技能不熟练可以慢慢实习,并无大碍。

农校毕业生“铁饭碗”最早被打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他们回到家里还能种地,因此当时学校的教学并无大的变化。时至今日,出现了毕业生回到家里不再需要他们去种地的境况,学校教学原有的那一套就难以为继了。

现在的农民家庭需要子女有致富能力。希望在农校毕业的子女回来以后能种植点新的品种,养殖点新的畜禽,加工点能有较大增值的商品,或者能跑市场,做生意,总之要比照老样子种地多挣钱。这就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农校学生的基本要求。

对农校来说,在今天这个竞争的大环境里要想不断发展,就要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否则这所学校就会迅速衰落下去。换句话说,学生的饭碗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饭碗,这样,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了双向的动力。因此,模块式教学在今天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

在模块式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下面主要谈谈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问题,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www.xing528.com)

这要分两个层次来说。一个层次是农校里的大多数学生——初中后三年制的中专生,另一个层次是农校里的少数学生——不同来源、不同学制的高职生。

对于中专生来说,教学目标是能挣钱的农业劳动者。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及格标准,要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掌握较新技术条件下的操作技能。而优秀标准是在及格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在较小的专业范围内,有能力传授上述操作技能,这一点是通过选修课达到的。

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目标是成为能挣钱的农业技术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的及格标准,要在较大的专业范围内掌握较新技术条件下的操作技能和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有能力传授上述操作技能。而优秀标准是在及格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在较小的专业范围内掌握其理论框架的能力,这一点也通过选修课来实现。

在上面谈到教学标准时,没有提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这是在教学观上体现能力本位的地方,也是与学科性教育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教学标准并没有排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只不过模块式教学只有在确立教学目标和遵循教学标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