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及影响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及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人格结构说、人格发展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中心理念,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本能冲动,如温饱、睡眠、性需要等。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其后,许多人格理论都是在批判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及影响

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很多,人格理论的种类也很多,各有侧重点。有的理论重在探讨人格的结构,有的理论重在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条件,有的理论重在揭示人格发展的过程。下面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流派

人格结构说、人格发展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中心理念,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人格结构说。

弗洛伊德是生长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一位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因受19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人的心理也被一种能所激发,这种能来源于神经心理的兴奋状态,这种能就是以愿望和冲动为中心的“本能”,而人格就是释放或转换这种本能的一个系统。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又称生物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来源。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本能冲动,如温饱、睡眠、性需要等。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它以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为目的,所以本我会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择手段去寻求立刻的满足,表现为冲动、盲目、非理性。

自我(又称现实我)是个体出生之后,在现实环境作用下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来的,其作用在于调节现实要求与本我需要之间的矛盾。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来操作的,它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使个体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以适当的要求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表现为合乎逻辑、理性。

超我(又称道德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部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代表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它与本我直接对立,其目的在于追求完善而不是快乐。当外在的制约机制不存在时,个体的行为仍能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是因为超我发挥着自我监控作用。

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成分不断相互影响,一个结构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成分的改变。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难以维持或遭到破坏,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或导致人格异常。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是最早的人格模式,但其科学性是颇有争议的,他过于强调本能的力量,“三我”结构也过于简单化。其后,许多人格理论都是在批判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www.xing528.com)

(二)五大人格理论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人格的五大模式,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1)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2)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3)开放性(openness):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4)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依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等品质

(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五种特质英文名称的开头字母恰好组成OCEAN一词,五大人格也被称之为涵盖了人格所有特质的海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