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理论及自我发展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理论及自我发展阶段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可分为八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危机的积极解决导致人格中希望品质的形成。自我同一性对发展个体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个体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理论及自我发展阶段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的作用。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它由两个部分构成: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它总是与享乐主义的本我直接冲突和对立,力图限制本我的私欲,使它得不到满足。弗洛伊德把自我比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它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图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可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因而这个阶段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社会的两极是基本信任和基本不信任。儿童的无助感最强烈,最需要依赖成人。如果父母给这一时期的婴儿以爱抚和有规律的照料,婴儿将会产生基本信任的情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婴儿的爱抚和照料也像孩子的脸一样一日三变的话,他们就会产生不信任的情感。这一阶段的危机的积极解决导致人格中希望品质的形成。

2.自主对害羞、疑虑(1~3岁)

这一时期,儿童学会了走、爬、推、拉、谈话等,也学会了把握及放开。这不仅适用于外界事物,而且同样适用于自身的排便、排尿等活动。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儿童能随意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就使儿童介入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两者相互冲突的危机中。这就要求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所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这一阶段的危机如果得到积极解决,个体就会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反之,消极对待就容易形成自我疑虑。

3.主动对内疚(3~5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活动更为灵巧,语言更为精练,想象更为生动。他们开始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计划。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或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如果父母经常讥笑和限制儿童的主动性或想象,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并且感到内疚。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主动超过内疚,个体就会形成有方向和有目的的品质;反之消极对待,就会形成自卑感。

4.勤奋对自卑(6~11岁)(www.xing528.com)

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在上小学,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儿童可以从中产生勤奋感,今后会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上寻找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他们将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个体就会形成有能力的品质;反之消极对待,就导致无能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必须思考所有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或心理社会同一感。自我同一性对发展个体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个体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如果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不能获得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青少年获得的是积极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是消极同一性,就会形成不确定性。

6.亲密对孤独(18~35岁)

这一阶段属成年早期。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强烈要求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要把自己的同一性和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甚至有对个人来说的重大损失。而一个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担心同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有了孤独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7.繁殖对停滞(35~55岁)

这一阶段属成年期。这时个体已由儿童变为成年人,成为父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产生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导致自私自利。

8.自我整合对失望(55岁以后)

这一阶段属成年晚期或老年期。这时,个体的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是回忆往事的时候。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怀着充实的感情向人间告别。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而过去生活有所挫折的人,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则经常体验到失望,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尚未达到,过去只是连贯的不幸。他们感到已经处在人生的终结,再开始已经太晚了。他们不愿匆匆离去,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形成智慧的品质;如果危机是消极解决,就会有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这里要说明的是,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差,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开始慢慢理解到不同阶段发展危机的处理情况对我们个人的心理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要做一些努力,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