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理念的内涵:定义、形成过程和影响

教学理念的内涵:定义、形成过程和影响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教学理念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念是理念的属概念,是教师基于实践而形成的对教学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教学理念的内涵,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理念提供了参考。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教学实践的内隐机制表明,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教学理念发挥功能有其条件。

教学理念的内涵:定义、形成过程和影响

关于教学理念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念是理念的属概念,是教师基于实践而形成的对教学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有的观点侧重于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认为教学理念是基于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理念。也有学者持“统一、融合”视角,认为教学理念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理想的一种融合,是一种主、客观的融合,是一种认识与信念的融合,是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融合,是一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还有的学者从理念的先进追求本性出发,认为教学理念是从先进的教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应该怎样以及为什么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反映着人们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和理想追求。教学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其未来指向性要求我们对教学的思想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实然状态”的反映,而要超越现实,指向未来。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教学理念的内涵,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理念提供了参考。

教学理念是人们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的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反映着人们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和理想追求。

教学理念的形成,源于人们改造教学实践的愿望,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首先是对理想的教学结果进行设想,其次是对理想的教学过程的设想,最后是寻求对理想教学整体的思维概括和语言表达

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特点。教学理念是从先进的教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应该怎样以及何以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教学理念负有引领教师追求教学理想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教学实践的内隐机制表明,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在一定时期内或特定情境中,教学理念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又表现出动态发展的一面。(www.xing528.com)

教学理念由相互联系的不同层面系统整合而成,是一个多层级、多要素、动态性的有机体系。简单来说,教学理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学习和学生的一般的看法,它摆脱了具体的一时、一事、个别情境、具体学科的复杂性,达到对教学、学习、学生等的理性的理解与解释。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某些教育学心理学或学科的理论,把某种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学科教学理念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活动等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看法。

教学理念发挥功能有其条件。教学理念能否指导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教师的教学行动指南,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适度先进、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表达得越简洁、越有条理,就越能对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他们对知识价值、教学活动、学生本性、学生的学习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更能达到本质,更具全面性、原则性;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更具指导意义;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学科作用的认识,更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的认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知识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学生是什么”等根本问题的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