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学技能形成过程及方法探究

体育教学技能形成过程及方法探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是提高知觉分化水平的过程。学习者在原型操作过程中,依据前一阶段形成的体育教学技能印象做出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行为。同时,练习者践行体育教学技能的行为也会在头脑中形成反映,进而在感性上获得完整的印象,这种印象就是技能形成的内化基础。

体育教学技能形成过程及方法探究

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感知、心智和操作三个过程。

(一)感知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反应,二者统称为感知。知觉的产生必须依赖于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二者通常融合为一体,所以合称感知觉。个体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源于感知活动。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属于感性认知阶段,个体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源于它们。感知技能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起点,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源自主体的感知活动。主体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将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这对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

1.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感知阶段

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感知阶段有三个:选择适应阶段、理解加工阶段和巩固常态阶段。

(1)选择适应阶段

选择适应阶段是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开端,练习者在这一阶段首先会对体育教学技能产生笼统、不精确的模糊印象。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或通过一些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形式或途径,如体育教学观摩等,练习者会将各部分技能感知觉整合成一个整体印象,即体育教学技能。经过选择适应阶段的学习,练习者对体育教学技能建立了整体的感知印象,深化这种认识还需要经过下一阶段的理解和加工。

(2)理解加工阶段

理解加工阶段是指根据知觉的形成过程,在练习者对知觉对象理解的前提下,快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理解加工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通过语言的指导和提示来唤起练习者多去积累经验,补充知觉内容。练习者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进一步对体育教学技能的各个部分,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如对教案设计的讲解,可以加深练习者对课程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理解体育教学技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教学内容设计与其他技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新的综合,使练习者对体育教学技能的感知更清楚、更精确。

(3)巩固常态阶段

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练习者对体育教学技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感知印象,但这种印象是不稳定的。在巩固常态阶段,学习者将变化的客观刺激物与经验中保持的表象结合起来,巩固前两阶段对体育教学技能的感知,建立起体育教学技能的常态观念。

2.体育教学技能的感知训练过程

(1)感受性变化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主体的各种分析器的感受性会随外界条件和自身机体状态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适应、对比和相互作用。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是提高知觉分化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种感知觉的共同作用,需要充分调动主体的触知觉、视知觉、肌肉知觉、深度知觉、空间知觉和节奏知觉等来促进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可通过微观教学等多种技能训练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感受性变化。

(2)整体理解性

整体理解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并用自己过去的经验予以解释和标识。体育教学技能由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技能等多种技能组成,学习者通过感知将这些技能知觉作为一个整体,即体育教学技能。这种整体理解的特性一旦形成,即使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形象并不会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体育教学技能的本质和规律。

(二)心智过程

心理学将心智定义为人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认知,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理活动方式。从这一定义可知,心智决定了主体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具有指导主体思考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另外,心智过程影响主体的行为结果并不断强化,体现了心智的修正特点。

心智过程是技能形成必不可少的阶段,首先,它是主体获得经验的必要条件,主体接受信息刺激后,经过个体运用或观察后得到进一步反馈,若自身主观认为是好的反馈就会保留下来,形成自己的经验。其次,心智对解决问题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主体对问题的解决必须经过判断问题性质、选择表征的形式、确定步骤、执行等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才能实现。最后,心智是主体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一,技能是在获得知识、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迁移、系统化而形成的,心智在这一过程中不可缺少。

1.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心智阶段

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心智阶段包括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

心智活动的原型,即心智动作的“原样”,也就是外化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5]原型定向阶段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主体通过了解心智互动,即体育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初步建立起自我调节机制,从而知道该怎么做、怎样去做好,为实际操作提供内部的控制调节,明确了学习方向。

(2)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阶段是指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将主体头脑中所建立的各种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学习者在原型操作过程中,依据前一阶段形成的体育教学技能印象做出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行为。同时,练习者践行体育教学技能的行为也会在头脑中形成反映,进而在感性上获得完整的印象,这种印象就是技能形成的内化基础。所以掌握各维度技能时,应通过模拟上课、说课等多种训练形式增强练习者实践的能力。

(3)原型内化阶段

在原型操作阶段,主体的外显操作方式是一个由内而外、巩固内化的过程。在原型内化阶段,主体以外显操作方式付诸的实践会进行一次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即主体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换,使技能离开身体的外显形式转为头脑内部认知。练习者在这一阶段,对体育教学技能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发生变化,认识由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水平,并逐渐定型、简缩和巩固。

2.体育教学技能的心智训练过程(www.xing528.com)

体育教学技能的心智训练过程包括原型模拟和分阶段练习。

(1)原型模拟

原型模拟首先需要确定其实践模型,即确定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原型或操作活动的顺序。因此,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主体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心理模型的过程,也称为物质化过程。为确立技能的操作原型,必须对整个体育教学技能系统进行分析:①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其中包括作用的对象、条件及结果;②对系统做结构分析,分析体育教学技能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③将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拟订假设性的操作原型后,还应通过实验来检验这种原型的有效性。在实验中如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则证明此假设原型是真实可靠的,这种经实验证实了的原型就可以在教学上应用。反之,如果在实验中假设原型不能取得预期成效,则对此原型必须予以修正或重新拟订。可以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微视教学等多种活动,加强检验和提高练习者此阶段的能力。

(2)分阶段练习

由于体育教学技能涵盖了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技能等多种技能,且每一种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所以在训练时必须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分类别进行是指体育教学技能中的每一维度技能,往往是多种心智动作构成的,一种技能的某些部分可能在其他技能的学习中已经形成,而这些已经形成的部分就可以在心智水平上直接迁移,而不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分阶段进行是指在某类别技能中,有些内容是主体已掌握的,有些是未曾掌握的,那就必须针对那些未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段练习,并做好新旧内容间组合关系的指导。

(三)操作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操作就是学习者能迅速、精确、流畅地执行操纵、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的一种学习过程,知识和技能都需经过操作才能最终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操作有以下作用:(1)操作是主体变革现有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心理活动必要因素,操作过程是主体对现有经验的总结过程,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借助于这个过程主体才能更好地提升经验,革新知识;(2)操作是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操作过程是使主体顺利完成某种实践任务的行动方式,所以主体对某一技能的掌握必须经历操作过程。

1.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操作阶段

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阶段包括定向、模仿、联合和自动化阶段。

(1)定向阶段

操作定向又可称为“行动定向”,是指在了解操作活动结构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过程。[6]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定向是指在了解体育教学技能构成及各部分作用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起的各维度教学技能结构及教学动作的映像过程。此阶段的作用在于帮助练习者建立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练习者只有在对“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了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活动方式,促进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

(2)模仿阶段

操作模仿就是行动的模仿,指仿效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方式,是获得间接操作经验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从体育教学技能来说,模仿就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通过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技能掌握的开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模仿检验已形成的技能映像,使其更加完善、充实和稳定;另一方面,加强个体技能感受,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技能结构,加强技能实施力度。

(3)联合阶段

联合阶段是指将模仿阶段反复练习固定下来的各维度技能相互结合,使其稳定化、一体化。通过联合,将在模仿阶段难以完成的技能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各部分技能相互协调,技能结构逐步合理。同时个体对技能的控制也逐渐增强,保证其联系性和有效性。联合阶段是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从模仿到自动化的过渡阶段,为自动化活动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4)自动化阶段

操作自动化是指通过练习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环境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从而使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就体育教学技能的掌握来说,主要是指体育教学中教学技能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执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以及环境等,灵活、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体育教学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将由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来实现。

2.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训练过程

体育教学技能操作训练过程包括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以及操作熟练。

(1)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是体育教学技能掌握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初步建立起操作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调整学习者已有的技能表象。练习任何技能都必须以表象为基础,而熟练的操作技能都包含着非常清楚、准确的动作表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实施者要利用精准的示范和语言讲解,来帮助练习者建立起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可以使练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调节技能的执行。

(2)操作模仿

实践表明,模仿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应用不同模式的模仿练习,才能使学习者原有的技能映像得以检验、修正和巩固,并为熟练技能奠定基础。模仿练习是练习者增强自我体会、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在实际练习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获得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3)操作整合

操作整合是指将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联结成整体。操作的整合是体育教学操作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是掌握复杂操作技能所必需的,因为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不仅要求确切地把握每一个维度,同时也要掌握各种操作技能间的动态练习。在操作整合阶段,条件不变时,练习者对于技能的把握是比较稳定的,但当条件有所变动时,会发生对自己的错误不能认识和感觉的现象,很难对动作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或控制,并难以维持技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所以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专门训练,从而提高练习者技能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4)操作熟练

操作熟练是体育教学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活动方式,来增强技能对各种变化条件的高度适应性。教学技能的熟练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实现的,但这种反复的练习并不单单是机械的重复,在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练习效果来提高练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大赛、示范课评比、集体备课等体育教学技能训练形式或途径,能有效地增强练习者对于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熟练程度。此外,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对技能的熟练也有积极作用,但要注意合理分配,并根据各维度技能的难易程度以及练习情况进行具体的分配和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